城堡公園 (布里斯托)

城堡公園(又稱城堡綠地)是英格蘭布里斯托的一片公共性質的開放綠地,由布里斯托市議會管理。 該公園南面以浮港和城堡街為界,東面以下城堡街為界,北面以寬堰、新門和葡萄酒街為界。城堡公園的西部界線尚未被明確認定,這也一直是公眾爭論的話題,討論的焦點主要在於綠地周圍,包括高街聖瑪麗港教堂所在的區域,儘管不屬於公園的一部分,但一直以來,政府有意發展這片區域,因此通常被視為公園的一部分。[1]

城堡公園
Western part of Castle Park, with ruined St Peter's church(英語:St Peter's Church, Castle Park, Bristol) in centre and Bristol Bridge(英語:Bristol Bridge) just visible in top left. The old city lies beyond.
基本資料
類型公園
OS格網ST592731
座標51°27′21″N 2°35′17″W / 51.4558°N 2.5881°W / 51.4558; -2.5881
建造1977
營運者布里斯托市議會
地圖
地圖

城堡公園於1978年9月30日於公眾開放,[1] 這裏曾經是布里斯托的最主要的購物街區。在閃電戰期間,這一地區被德國空軍大部摧毀,保留下來的部分隨後也被拆除。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幾年裏,城堡公園成為了許多反法西斯紀念館的所在地。

聖瑪麗港教堂殘塔矗立在城堡公園的西邊,周圍是廢棄的金融辦公大樓。公園中央,毗鄰聖彼得教堂遺址的是一座感官香草園,還有五棵白樺樹,作為對諾曼第登陸海灘的紀念。公園東邊是一片綠草如茵的競技場,還有布里斯托城堡的部分遺址和一間保存完好的拱形房間。除此之外,公園東邊還有一個小型舞台和兒童娛樂區。

聖彼得廣場位於聖彼得教堂的北部,該廣場綠樹成蔭,是各種活動的舉辦場地,德國的聖誕集市也在這裏舉辦。[2] 近幾年夏天,舞台附近安裝了一個繫着繩索的熱氣球,為遊客提供攀登觀光的機會。

近期,政府有意開發公園西部邊境和高街之間區域,這一舉措受到公眾爭議。布里斯托市議會希望將廢棄的建築改造為多功能開發項目,這種改造不僅能夠能重建老城區與布羅德米德之間的聯繫,還能夠籌集資金用於改善公園的環境,而有些人則寧願看到公園邊界擴展到到高街。

歷史

編輯

布里斯托是坐落於雅芳河交叉處北部(麥西亞王國一側)(現在位於布里斯托大橋附近)的一個小鎮,小鎮於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某個時間建成。該城鎮位於雅芳河和弗羅姆河之間,當時這條弗羅姆河就在布里斯托大橋下游匯入雅芳河。[3]

1962年至1963年,有專家對該區域進行考古發掘並表示,布里斯托鎮最初定居點位於聖彼得教堂(St Peter's Church)的東部,西部的邊境是瑪麗港(Mary-le-Port)。十一世紀下半葉,由於布里斯托城堡的建造,城市定居點的重心向西移動,並且發展成一個對稱的規劃結構,其中心位於高街、葡萄酒街、寬街闊恩街的交叉路口。[4] 因此,瑪麗港街周圍的地區是這個中世紀城市中最古老的區域。布里斯托城堡是諾曼駐軍的要塞,這座城堡宏偉而壯觀,其大小堪比倫敦塔。布里斯托城堡佔據了如今城堡公園的東部,從聖彼得教堂東邊一直延伸到下城堡街。[5]

1612年,布里斯托市長羅伯特·奧爾德沃斯下令重建聖彼得醫院,醫院位於聖彼得教堂和浮港之間。而這座「雕刻精美的建築」於1695年成為布里斯托造幣廠,這一用途的轉變被認為是布里斯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建築損失。[6][7]

到了16世紀,布里斯托城堡已「瀕臨毀滅」,英國內戰勝利後,1655年,奧利弗·克倫威爾下令拆除這座城堡,兩周之內,布里斯托城堡就被夷為平地。[8] 當時,該城堡坐落於從布里斯托通往倫敦的主要道路上,在被拆除之後,當地開發了一條商業大道,從中世紀城堡街一直延伸到老市場。隨後,由於老市場街東端的勞福德門被拆除,這條商業街向西拓展到了西街。此後,這條道路便可以直接通往布里斯托的繁華中心地區。[9]

葡萄酒街(Wine Street)和城堡街(Castle Street)成為了主要的購物街區,街上有博姿(Boots)、瓊斯百貨(Jones's)(後被德本漢姆收購)、合作便利(Co-op)和馬莎百貨(Marks & Spencer)等零售店鋪。貝克麵包店在橋街、葡萄酒街和瑪麗港街都有大型分店,其中兩家分店由橫跨瑪麗港街的高橋連接。[10][11] 該地區還有一家電影院(新聞劇院),電影院后街雖然狹窄蜿蜒,卻有許多獨立商店、酒店和酒吧。[12] 在高街和葡萄酒街的拐角處,矗立着荷蘭小屋,這裏被譽為「老布里斯托中最令人喜愛的一處」。[13]

1940年11月24日轟炸

編輯

1940年11月24日下午,納粹德國空軍的148架飛機離開法國北部機場飛往布里斯托。他們此次的集中點是城市碼頭,目標是摧毀布里斯托工業和港口的設施。135架飛機成功抵達目標地區,並投擲了15,625公斤(344,470磅)的烈性炸藥、4,750公斤(10,470磅)油彈和12,500顆燃燒彈。這次突襲在250公里(160英里)之外的地方都能看到火勢。布里斯托的大部分城區都受到了襲擊,但破壞最嚴重的部分在布羅德碼頭和老市場之間,大火徹夜燃燒。到第二天早上,200名布里斯托居民死亡,689人受傷,4名德國空軍機組人員死亡,1人受傷,4人被俘,2架飛機失事,布里斯托歷史中心的絕大部分燃燒成一片廢墟。[14]

然而,這次破壞並不徹底。戰後的照片顯示橋街、高街、城堡街和彼得街上的建築完好無損。[15][16][17][18] 此外,窄葡萄酒街的西端也幾乎保留完好,這條街曾被譽為「絕好的老街」。城堡磨坊街和城堡綠地也幾乎沒有受到破壞。上梯田、中梯田和下梯田也都倖存下來。[19][20][21] 更重要的是,中古時期的街道規劃仍然被保留了下來。

重新規劃

編輯

1943年10月,多交易商聯合會(MTF)代表大型零售商和連鎖商店,首次向布里斯托公司的規劃重建委員會提議,希望將布里斯托的主要購物區從城堡街和葡萄酒街地區向別處遷移。他們提出,戰前購物區所在的區域應該改建為居民區,並且建造一個音樂廳或類似的建築,此外,居民區中還應該設有一片公共場地,而中央購物區應該轉移到其他限制較小的地方。這項提議是1944年2月城市工程師總體規劃的一部分,規劃中設想,該區域內只容納有限的建築,比如會議大廳和可停放2000輛汽車的地下停車場。購物區的搬遷被認為是一項可行的計劃,因為大火已經摧毀了此處的一大部分建築,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歸結於過於擁擠的城市規劃,並且,以MTF為代表的很多連鎖店都想得到更大的店面場地。[22]

然而,一些獨立商人對這項計劃持反對意見,他們並不願意搬遷,他們認為擬議所提出的新購物區「並不符合預設」。[22] 這種異議並非沒有道理,就戰前的規劃來說,布里斯托擁有一條很長的購物線,這條購物線始於斯特普爾頓公路,向東穿過老市場,直達城堡街、葡萄酒街和城市市場,然後繼續通過中心公園街,到達皇后大道和白女士路。如果將中心購物區移走,就會破壞這條購物線。還有一些人擔心對城市中心區進行如此大的改造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影響。 隨後,布里斯托零售商聯合會代表小型交易商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13000人希望保留該購物中心,僅僅400人希望遷移購物區。工黨駁回了這項民意調查,稱其「不民主」,並將聯邦的做法比作希特拉。[23]

到1966年,這些零售店在布羅德米德重新開張,該地之前未被開發,人煙稀少(為了開發布羅德米德,許多維多利亞喬治亞都鐸時期的建築都被拆除,其中很多建築是在戰時轟炸時保留下來的),而葡萄酒街和城堡街則被用作停車場。[24][1] 窄葡萄酒街和城堡磨坊街周圍的地區也被拆除,改建了新門。由於新修建的鄧波路地下通道和城堡街的拆遷,布里斯托的購物街被切斷,因此老市場也逐漸衰退。[25] 然而,新的計劃提出建設城堡公園。該計劃設想在聖彼得教堂的遺蹟周圍建造博物館和藝術畫廊,教堂東邊將開設一個藝術中心,而從東邊到下城堡街的其餘地區將會被發展為一座公園。離布里斯托橋最近的西南角會開發一家河畔酒店,這個西北角將成為用於「文化和展覽的專業街區」。

然而,西北角被外租給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和諾維奇聯合保險公司(其辦事處現已廢棄),荷蘭小屋所在的重要位置也被一條通往雙車道的小路所取代,這條雙車道連接了高街和葡萄酒街。[1] 修建市政中心的計劃也因花費過高而被擱置。

最終,在1977年,新公園計劃的「簡化版」開始動工。這項計劃由布里斯托市議會的公園部門設計,由於財政上的原因,新的公園不再包含早期計劃中的多種功能,但公園比最初計劃的要大很多。[1] 中古時期留下的最後一些街道規劃,包括海豚街和彼得街,最終也被取代了。

瑪麗港的發展

編輯

2006年,布里斯托市議會宣佈重新開發城堡公園以西的地區,也就是眾所周知的瑪麗港地區。這項計劃包括重建當時廢棄的金融大樓,以及聖彼得教堂以西,約佔公園面積5%的區域。[26] 這是一個40萬平方英尺(37,000平方米)的多功能開發項目,項目旨在「復興布里斯托的歷史中心」、「增強布洛德米德、老城區和雷德克里夫之間的聯繫」和「改善聖瑪麗港教堂的環境」。[27][28] 議會決定由迪利·弗里德作為首選的開發商。這項計劃激起了公園遊客的反對,他們不接受減少公園的面積。布里斯托市議會對如此強烈的反對意見感到驚訝,並決定修改計劃。 活動倡議人士隨後申請將該公園打造為「城市綠地」級別的公園,但申請在2009年遭到拒絕。[29]

2010年,布里斯托市議會將瑪麗港(Mary-le-Port)列為「待售」地塊。[30]

城堡橋

編輯

2016年3月,布里斯托市議會批准了在浮港上建造S形人行橋的計劃,這座S形橋將城堡公園與芬澤爾河開發區連接起來。[31] 該橋耗資270萬英鎊,於2017年4月6日向公眾開放。[32][33]

景點

編輯

布里斯托城堡的遺址大多保留在地下。地面以上最著名的的遺蹟是國王大廳的一個拱形房間,這間房間以前位於塔樓街,靠近城堡街(Castle Street),城堡街如今已被截斷並分成幾部分。[34] 除此之外,在登陸台附近可以看到南牆的遺蹟,在聖彼得教堂附近可以看到莎莉港和西牆的遺蹟。[35] 城堡的地基在紐蓋特公廁旁邊作為景點供人參觀。[36]

公園裏有許多紀念碑。[37]聖彼得教堂遺址用來紀念在布里斯托空襲中喪生的平民和工作人員,牆上有一塊紀念牌,牌上列出了所有喪生者的名字。[38][39]教堂旁邊是感官香草園和諾曼第和平花園,該公園於1995年11月5日向公眾開放,除此之外還有五棵白樺樹,由布里斯托的諾曼第登陸老兵管理,用來紀念諾曼第登陸海灘。[40]附近的景點還包括一些紀念樹,是用來紀念安妮·弗蘭克以及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的受害者。

公園裏還有一塊紀念牌,紀念在西班牙內戰中與國民軍作戰而犧牲的布里斯托市民。這塊紀念牌的邊框是馬賽克拼成的,邊框的顏色來源於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國旗[41][42]

在1968年的1月6日發佈的一張郵票上,印着聖瑪麗港教堂的遺蹟,這幅油畫是由約翰·派珀所作,在畫中,聖瑪麗港教堂坐落在公園的西側,周圍是廢棄的建築。[43][44][4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Priest, Gordon; Cobb, Pamela. Open spaces. Bristol Civic Society and The Redcliffe Press. 1980. 
  2. ^ German Christmas market opens in Bristol. This is Bristol. 20 November 2008 [12 Nov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1). 
  3. ^ Little, Bryan. The Story of Bristol. Redcliffe Press. 1991: 6. ISBN 1-872971-40-7. 
  4. ^ Watts, Lorna; Rahtz, Philip. Mary-le-Port Bristol Excavations 1962/3. City of Bristol Museums and Art Gallery. 1985. ISBN 0-900199-26-1. 
  5. ^ Brown, Dorothy. Bristol and how it grew. Bristol: Bristol Visual & Environmental Group, with the help of a grant from the South West Arts Association. 1974: 3. ISBN 0-9504648-2-1. 
  6. ^ Winstone, Reece. Bristol as it Was 1939-1914 (5th Edition). Reece Winstone. 1978: 16. ISBN 0-900814-54-3. 
  7. ^ Winstone, Reece. Bristol's Earliest Photographs. Reece Winstone. 1978: 44. ISBN 0-900814-32-2. 
  8. ^ Chilcott, John. Chilcott's descriptive history of Bristol. J Chilcott. 1826. 
  9. ^ Conservation area 16 – Old Market – Character appraisal (PDF). Bristol City Council. July 2008 [27 Octo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10. ^ Reid, Helen. Bristol & Co. Redcliffe Press. 1987. ISBN 0-948265-61-2. 
  11. ^ Winstone, Reece. Bristol Blitzed. Reece Winstone. 1973: 30. ISBN 0-900814-43-8. 
  12. ^ brizzle born and bred's photostream/Tags/streetplan. [2020-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13. ^ Winstone, Reece. Bristol Blitzed. Reece Winstone. 1973: 26. ISBN 0-900814-43-8. 
  14. ^ The Luftwaffe over the Bristol area 1940-44, page 1. Fishponds Local History Society. [2020-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9). 
  15. ^ Winstone, Reece. Bristol in the 1940s. Reece Winstone. 1980: 51. ISBN 0-900814-61-6. 
  16. ^ Winstone, Reece. Bristol as it Was 1950-1953. Reece Winstone. 1980: 43. ISBN 0-900814-60-8. 
  17. ^ Winstone, Reece. Bristol as it Was 1950-1953. Reece Winstone. 1980: 13. ISBN 0-900814-60-8. 
  18. ^ Winstone, Reece. Bristol as it Was 1953-1956. Reece Winstone. 1979: 24. ISBN 0-900814-56-X. 
  19. ^ Priestley, J.B. English Journey. Heinemann. 1934: 26. 
  20. ^ Winstone, Reece. Bristol as it Was 1953-1956. Reece Winstone. 1979: 27. ISBN 0-900814-56-X. 
  21. ^ Winstone, Reece. Bristol as it Was 1953-1956. Reece Winstone. 1979: 28. ISBN 0-900814-56-X. 
  22. ^ 22.0 22.1 Hasegawa, Junichi. 6 Replanning the city centre: Bristol 1940-45.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2. ISBN 0-335-15633-9. 
  23. ^ Hasegawa, Junichi. 7 City planning in the immediate aftermath of war: 1946.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2. ISBN 0-335-15633-9. 
  24. ^ Priest, Gordon; Cobb, Pamela. Setting the Scene: Planning in Bristol since 1945. Bristol Civic Society and The Redcliffe Press. 1980. 
  25. ^ Priest, Gordon; Cobb, Pamela. Urban renewal. Bristol Civic Society and The Redcliffe Press. 1980. 
  26. ^ Inquiry to look at park's futur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1 December 2008 [1 March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6). 
  27. ^ St Mary-le-Port, Bristol. [1 March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14). 
  28. ^ Plans for city park reconsidered.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16 November 2006 [1 March 2011]. 
  29. ^ Town and Village Greens (PDF). Bristol Parks Forum. [15 August 20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6-26). 
  30. ^ Bristol City Council plot sales could net £50million if it sells four sites in centre. Bristol Evening Post. [1 March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26). 
  31. ^ Finzels Reach bridge plans approved despite concerns.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19 March 2016 [6 Jul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1). 
  32. ^ Clensy, David. Bristol's newest bridge is named and opened to the public for the first time. Bristol Post. 2017-04-07 [2018-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3). 
  33. ^ Castle Bridge, Finzels Reach, Bristol (PDF). CTS Bridges. 2017 [14 January 20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1-14). 
  34. ^ Winstone, Reece. Bristol Today. Reece Winstone. 1971: 16. ISBN 0-900814-37-3. 
  35. ^ Open Spaces — Castle Park. About Bristol. [7 March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26). 
  36. ^ Map Castle Park — Bristol After the blitz. [1 March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37. ^ Bristol : Castle Park. Places of Peace. 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7 March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6). 
  38. ^ Churches — St Peter. About Bristol. [1 March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26). 
  39. ^ Open spaces — Castle Park. About Bristol. [7 March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0). 
  40. ^ Peace garden vandalism shocks veterans. Bristol Evening Post. [7 March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5). 
  41. ^ 存档副本. [2020-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2). 
  42. ^ 存档副本. [2020-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1). 
  43. ^ British Paintings 1968, Oval Frame First Day Cover. BFDC. [3 July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5). 
  44. ^ St Mary le Port, Bristol 1940. Tate Collection. [7 March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30). 
  45. ^ Winstone, Reece. Bristol Today. Reece Winstone. 1971: 14. ISBN 0-900814-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