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德烏什·雷伊坦
Tadeusz Rejtan 塔德烏什·雷伊坦 | ||
| ||
貴族家族 | 雷伊坦家族 | |
家族紋章 | 雷伊坦 | |
父母 | 父:多米尼克·雷伊坦 母:特蕾莎·沃沃德科維奇 | |
配偶 | 無 | |
子女 | 無 | |
出生日期 | 1742年 | |
出生地點 | 波蘭立陶宛聯邦赫魯舒夫卡(現白俄羅斯赫魯紹卡) | |
逝世日期 | 1780年 | |
逝世地點 | 同出生地點 |
塔德烏什·雷伊坦(波蘭語:Tadeusz Reytan或Tadeusz Rejtan,還有Reyten較少使用[1];1742年8月20日—1780年8月8日)是一位波蘭貴族。他是波蘭-立陶宛瑟姆議員,從立陶宛大公國新格魯多克(現屬白俄羅斯)選區選出。雷伊坦以其在1773年9月3日瓜分瑟姆時的戲劇性舉動而著稱。在這次瑟姆中,雷伊坦試圖阻止第一次瓜分波蘭合法化,而這一場景也因揚·馬特伊科的畫作而永不磨滅。他成為了其他的很多藝術作品所描繪的對象,也成為了愛國主義的象徵。[1]但是,儘管雷伊坦盡力阻撓,對波蘭的瓜分不久後即成為現實。
生平
編輯塔德烏什·雷伊坦在1742年8月20日於赫魯舒夫卡(現白俄羅斯赫魯紹卡)出生(上述出生日期來源於波蘭傳記辭典,其他的一些文獻所給出的日期不同)。[1][2]他的父親多米尼克·雷伊坦是位下等貴族,但相對富有,曾任新格魯多克總管;而塔德烏什的母親是特蕾莎·沃沃德科維奇。[1]塔德烏什可能是五個兄弟中的長子。[1]他的弟弟米哈烏會成為新格魯多克的作家。而五兄弟的祖父(也叫米哈烏)是莫濟里的財務總監。雷伊坦家族效忠於強勢的拉齊維烏家族,而塔德烏什也會發誓終於此家族。[1]
他可能就讀於華沙貴族學院(僅有第二手資料可證明這一點)。[1] 此後,他成為波蘭騎兵,在立陶宛大公國的一個旗隊中服役。[1]他也許參與了巴爾聯盟(1768年-1772年),但歷史學家並不確定這一點的真實性。[3][1]
1773年,在巴爾聯盟戰爭後,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三大強鄰(俄羅斯帝國、普魯士和奧地利)在聯邦首都華沙召開特別瑟姆(波蘭議會),以將她們對波蘭的第一次瓜分合法化。儘管受到外國使節的威脅,雷伊坦仍成為試圖阻止將這次瓜分合法化的議員之一。[1]舉例來說,俄羅斯大使奧托·馮·斯塔克爾伯格宣稱,如果將第一次瓜分波蘭合法化的議案不通過,整個華沙城會被俄國人夷為平地;其他威脅包括處決、沒收領地和增大被瓜分的領土。[4]
雷伊坦是這次瑟姆的議員,從新格魯多克選區選出,當地議會(瑟米克)給他的指示非常明確,就是要保衛聯邦。[1]瑟姆第一天(4月19日),甚至可能在先前幾天的討論中,雷伊坦連同斯坦尼斯瓦夫·博胡謝維奇和薩穆埃爾·科爾薩克強烈抵制亞當·波寧斯基的議案;波寧斯基試圖召開聯盟瑟姆,因為這種瑟姆不受自由否決權的威脅。[3][1]雷伊坦的理由本來就合情合理;首先他稱波寧斯基沒有成為瑟姆議長的權利,而召開聯盟瑟姆的理由也不存在。[1]他也拿出了瑟姆議長的兩個幕僚之一。[1]在與另一位議員討論時,雷伊坦稱他知道外國勢力會強行將瓜分波蘭的議案通過,但是他的目的是讓外國勢力知道,任何依靠他們的強權通過的條約是不可能獲得全票支持的。[1]雷伊坦因此能夠擾亂當天的會議。[1]他試圖推遲並擾亂會議,但是他遭到了其他議員的無視,拒絕和威脅。4月20日,在俄軍和普軍士兵的護送下,波寧斯基回到瑟姆。[1]瑟姆很快召開了,並開始商討雷伊坦的舉動中有可能存在的違法行為,但那天少有討論進行。[1]
第二天,法庭宣判監禁雷伊坦並沒收其財產,但是判決遭到雷伊坦質疑。[1] 最終,大多數議員在4月21日簽署聯盟法案,此法案也得到國王的認可。[1]部隊阻止其他議員進入瑟姆會議廳,但是包括雷伊坦在內的少數議員仍然到場。[1]為了完成成立聯盟的手續,並將波寧斯基選為瑟姆議長,部分聯盟議員進入會議廳,通過一項動議,正準備離開。[1]就在這個時候,雷伊坦做出了那個戲劇性的舉動,據稱他露出胸膛,躺在門道,用自己的軀體擋道,戲劇性地試圖阻止其他議員離開那個正在進行討論的會議廳(離開會議廳意味着討論已經結束,動議已經通過)。[3][1]其他人也試圖擋道。[1]他們的舉動頗具戲劇性,但並無意義,想要離開的議員直接越過雷伊坦的身體,並且人們相互推搡,情況一片混亂。[1]最終,只剩下包括雷伊坦在內的少數幾個議員留在裏邊;他們拒絕離開,希望外國部隊出面挪走他們,而這就會成為外國干預的標誌。[1]4月22日左右,在36小時不睡覺不進食後,雷伊坦和留下來的同伴離開瑟姆會議廳(據稱雷伊坦拒絕在瑟姆會議廳進食,稱這是對瑟姆的無禮)。.[1]但是最終,他們離開了,作為回應,外國外交官保證對雷伊坦的判決已無效,秋後算賬的事也不會發生。 [1]
雷伊坦在接下來的幾年留在華沙(瓜分瑟姆持續至1776年),但他的影響力減小了。[1]
第一次瓜分波蘭後,雷伊坦淡出政壇。他一生未婚。[1]他在赫魯舒夫卡的小莊園渡過餘生,最終在1780年8月去世。[1]他的心理健康惡化,根據一些人的說法,這是祖國山河淪喪對他的打擊所導致的,但有關他舉止失常的傳言可以追溯至1773年瓜分瑟姆召開後不久,早於1776年最終動議通過之時。[1][3][5]據稱他是1775年3月19日在他兄弟的護送下從華沙回去的。[1]最終他自殺了,利用玻璃自盡(最詳細的說法稱他吞玻璃自盡 ,以免被他所認為的沖他而來的俄軍士兵帶走)。[1][2]他的葬身之地的準確地點尚無人知,1930年研究人員在赫魯舒夫卡開展發掘工作,但未能準確地找到他的墓地。[1]
影響
編輯雷伊坦試圖阻止瓜分的戲劇性舉動使他在波蘭得到長久的認可,這種認可甚至在瓜分瑟姆進行時就已經開始了,他那時得到了其他的一些議員的稱讚。[1]他的舉動也被俄羅斯和普魯士駐紮在華沙的指揮官視為愛國且可敬的,並且提供給他護衛隊以免受一些聯盟議員傷害(特別是波寧斯基對他有很深的怨恨)。[1]隨後,小冊子和新聞報道向波蘭國內外傳播有關他在瓜分瑟姆期間的舉動的消息。[1]1788年至1792年的大瑟姆通過一項政令稱讚雷伊坦,而議員們則討論要將一塊刻有他的名字的匾放在瑟姆會議廳。[1]那個時候,揚·蘇霍熱夫斯基模仿了雷伊坦在瑟姆的舉動,但這次沒有上次那麼出名。[1]
他從過去到現在一直被視為愛國者的典範。[1]他出現在很多藝術作品、詩作、歌曲和書籍。[1]提到他的作者有斯坦尼斯瓦夫·斯塔希茨、弗蘭齊謝克·D·克尼亞伊寧、亞當·密茨凱維奇、約瑟夫·舒伊斯基、萊昂·韋格內爾、塞韋倫·戈什琴斯基、揚·萊霍尼、阿爾圖爾·奧普曼、塞韋蕾娜·杜欣斯卡、瑪麗婭·科諾普尼茨卡、卡齊米日·布龍奇克、維克多·沃羅希爾斯基、馬里安·布蘭迪斯和耶日·扎維伊斯基。[1]1860年,雷伊坦家族捐獻雷伊坦的半身像,現該像藏於克拉科夫國家博物館。[1]據稱,克拉科夫一座用於紀念他的小型紀念碑在二戰結束不久的1946年崩塌,沒有復原。[2]一塊飾有雷伊坦像的獎章在1860年於波茲南大公國發行。[1]他的一些畫像至今仍存,其中包括弗蘭齊謝克·斯穆格萊維奇所畫的那幅。[1]但是,在表現雷伊坦的藝術作品中,揚·馬特伊科1866年的畫作「雷伊坦在1773年4月21日的華沙瑟姆——波蘭的隕落」(Rejtan na sejmie warszawskim 21 kwietnia 1773 – upadek Polski)是最有名的,這幅畫更加戲劇性地描繪了雷伊坦在瓜分瑟姆中的那個舉動。 [6][7][5][8][1] 眾多學校、街道和部隊都以雷伊坦為名。[1]
參考資料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Michalski, Jerzy, Tadeusz Reytan, Polski Słownik Biograficzny XXXI/2, PL: 231–37, 198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7) (波蘭語).
- ^ 2.0 2.1 2.2 Tubek, Stanisław, Kłopoty z biografią Tadeusza Rejtana, PL: EID, [2011-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2).
- ^ 3.0 3.1 3.2 3.3 Rejtan Tadeusz, WIEM Encyklopedia, PL: ONet, [2011-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0).
- ^ Historia Encyklopedia Szkolna, Wydawnictwa Szkolne i Pedagogiczne Warszawa: 525, 1993 (波蘭語).
- ^ 5.0 5.1 Stanley S. Sokol; Sharon F. Mrotek Kissane; Alfred L. Abramowicz. The Polish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profiles of nearly 900 Poles who have made lasting contributions to world civilization. Bolchazy-Carducci Publishers. 1992: 333 [25 August 2011]. ISBN 978-0-86516-245-7.
- ^ REJTAN Tadeusz (1746-80), Encyklopedia Interia, PL, [2011-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Z Matejką przez polskie dzieje, PL: Interklasa, [2011-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5).
- ^ Jan Matejko – Rejtan – Upadek Polski, PL: Blox, 2010-3 [2011-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1) (波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