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炳璋(1709年—1786年),石貞白岩浙江象山丹城橫十字巷人,清代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父薑桂萼,以孝聞鄉里。[1]生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七月初三日,十歲能文,十六歲補博士弟子員。乾隆十五年(1750年)庚午科舉人,乾隆十六年(1751)浙江學政雷鋐以「浙東一學者」薦於朝。明年選拔為象山第一名拔貢。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科進士,因其貌不揚而未授官,[2]居鄉候選十年,乾隆二十九年始授四川石泉(今北川知縣。任石泉知縣時,村民不知種水稻,以蕎麥為糧。任內教導居村民種植水稻。[3]錢大昕紀昀等稱「八彥」。卒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著有着有《周易通旨》八卷、《禹貢言貞言錯辨》一卷、《詩序廣義》二十四卷、《詩經提綱》一卷、《周禮提綱》一卷、《枟弓鉞》一卷、《讀左補義》五十卷、《八分隸楷考》一卷、《三朝百官志》六卷、《歷朝紀元考》一卷、《兩漢總論》一卷、《范香溪年譜》一卷、《姜忠肅祠堂志》二卷,《尊行日記》四十八卷、《尊鄉集》四卷、《古詩憶》一卷、《玉溪生詩解》四卷、《白岩山人詩文集》四卷、《蘭江晤語》一卷、《鄮風》一卷、《霜鴻留影集》一卷、《欒欒草》一卷、《鳴榔紀賸》一卷等。

註釋

編輯
  1. ^ 雷鋐《雙孝傳》云:「孝子累世,為學官弟子。至其子炳璋乃科第崛起,人曰『此孝子夫婦之報』。雖然科第世恆有,其學行起為士林圭臬,殆古今所謂立身行道者歟?」
  2. ^ 《尊行日記》乾隆十九年甲戌冊中記載,「……雷學使以書予彭師云:姜某內行純篤,而文學優良,但其貌不甚揚,而齒亦加長,恐以時好失之,故而推薦,非有他意也。」
  3. ^ 歷代《象山縣誌》記:「謁選授四川石泉知縣。甫抵任,作『六勤』、『九戒』以勸敬其民。民業山,惟種蕎麥充糧,因教以注水作堰法,民遵行之,始知有水田利。又禁火葬,嚴嫁娶,相沿舊俗多所革去。諄諄教諭,民有慈父母之稱……杜冒籍而泮宮有士,嚴胥吏之舞文,懲伍佰之肆虐,創書院於酉山,復禹廟於石紐,除僑民之為幻術者,勸民多栽桑柘椒桐,悉發於至誠,毫無飾智驚愚之舉,而民食日裕,民風日淳。未幾,奉檄署江油,邑中無賴聞之,皆走他所,店站賭具悉自毀之。既下車,決疑獄,增書院膏火田,除胥役積弊,民戴之如石泉。江油有舊縣壩,久廢。炳璋諭民修築,躬親督之。堰成,開田數行為,民因號為『姜公堰』。百廢具舉,雞犬不驚。署任六月,返石泉,士庶送之,伏道不能起。炳璋別以詩云:『我吏此邦才六月,臨歧事事費沉吟。江城父老何相憶,好把吾言仔細尋。』蓋所為『六勤、九戒』,亦以訓江油之民,故云。」。

參考書目

編輯
  • 《象山縣志》
  • 《尊行日記》
  • 錢敏歡,《清代經學家姜炳璋研究初述》,《象山政協》(第一期),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