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垣裁軍
背景
編輯首先根據1907年(明治四十年)四月通過由奧保鞏大將(時任參謀總長)與東鄉平八郎大將(時任海軍軍令部部長)制訂的《日本帝國國防方針》,將日本陸軍擴充為平時常備二十五個師團,戰時可擴編為五十個師團。海軍以戰列艦八艘,一萬八千噸裝甲巡洋艦八艘為骨幹的五十萬噸艦隻(即八八艦隊)。一戰結束後,由於全球形勢發生變化,裁軍風潮影響全球加上當時日本的頭號假想國沙俄已經不存在了,故日本在1918年(大正七年)由參謀本部與海軍軍令部對《日本帝國國防方針》進行修訂,明確考慮到在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新的裝備、新的武器、新的戰術戰略思想和日本自身的經濟情況,將陸軍將戰時所需的兵力減少十個師團,確定為四十個師團。
但是在一戰結束後,全球經濟又馬上進入到經濟危機,日本也不例外。由於認識到擴充軍備會造成政府財政負擔,同時也為了減輕經濟危機對政府財政的影響,以1921年(大正十年)為例,當時的日本陸海軍費用合計佔國家年支出的48%,而且有繼續增長的趨勢。故在加藤友三郎內閣內(1922年至1923年8月24日逝世期間任首相兼海軍大臣),由時任陸軍大臣山梨半造前後進行過二次裁軍,共裁撤59000名軍人和13000頭軍馬,史稱「山梨軍縮」,而後在1925年加藤高明任首相、宇垣一成任陸軍大臣任內進行又一次的裁軍計劃。
過程與內容
編輯本次裁軍計劃的根本是通過減少陸軍部隊平時的編制,進一步減輕政府的負擔,但從擴充整備動員勢態與潛在動員能力,確保戰時兵力,把進入戰爭時沒有時間改善裝備的工作,在平時強力予以推進的方針計劃,從而提高軍隊總體的質量。
計劃從1924年(大正十三年)起由陸軍省與參謀本部之間設置了軍制調查會,研究修訂具體方案。1925年(大正十四年)五月一日將此方案付諸實行(史稱:「宇垣裁軍」):
- 裁減約1/5的陸軍軍力,解散了四個常設師團,即13師團(高田)、15師團(豐橋)、17師團(岡山)、18師團(久留米)。
- 新設裝甲車隊與航空兵科,並增設飛行隊、重機關槍隊與汽車隊。擴充了一個坦克聯隊、一個高炮聯隊和一個台灣山炮聯隊。將現有的十六個中隊再增加十個中隊,將飛行大隊改稱為飛行聯隊,即增加了二個航空飛行聯隊。
- 關閉5所陸軍醫院、兩所陸軍幼年學校,僅保留東京陸軍幼年學校,但開設了陸軍汽車學校、通信學校。
- 重新研究設計裝備輕重機關槍,改良無線電通訊等工作。
通過上述裁軍整撤的行動,達到了裁減3.4萬人,將陸軍常備兵力控制在三十萬左右。但為陸軍部隊配備了飛機、坦克、輕機槍、汽車牽引炮和野戰重炮。總體軍費並沒有減少多少。[1]。
本次裁軍計劃和在1918年(大正七年)四月制訂的《軍需工業動員法》;1922年(大正十一年)設立兵役法調查委員會,研究修改徵兵令,最終在1927年(昭和二年)定稿執行《兵役法》一起,基本達成了本次裁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