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社區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19年6月3日) |
安康社區是座落於文山區興隆路四段兩側上的平價住宅,緊鄰木柵公園,曾是臺北市最大的平宅社區,為提供低收入戶免費借住的公有社會福利住宅(目前每戶每月僅需支付臺幣一千元以下的管理費),由社會局主管,居住人口約有兩千五百多人。由於房屋外觀陳舊、內部擁擠,常被外界貼上污名化的標籤。2012 年台北市政府宣佈將全面改建。[1]陸續完工為「興隆社會住宅」。
歷史沿革
編輯1975年,南北越統一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台灣接納上千名來自「赤化」地區的難民。同一年,政府為解決台北市貧民居住問題,政府將遷移大片公墓,興建1,020戶平宅。「安康社區」,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平價住宅」,當時來台的許多越南難僑被安置於此。[2]
人口組成
編輯面臨問題
編輯安康社區內部一直為人詬病的問題就是社區有過多的未成年人口,社福單位引進各式資源,希望在家庭功能不佳及環境不良的影響下,樹立典範;但不管是課程還是活動,居民參與度極低。貧窮或經濟條件不佳,低收入戶群很容易形成一種氛圍或生態,大家在乎的是怎麼樣維持這個身分,脫貧的動力比較低。「毒品」,幾乎是安康社區眾多青少年的縮影,持有率極高,曾經被台北市政府列為「青春專案」的重點地區。
政府作為
編輯興建興隆公宅提供資源給最需要的人,未來居民在此最長只能居住十二年。安康社區轉型為興隆公宅,對於社區發展以及轉型有極大的幫助,但同時審視原居民的負擔能力,真正給予安康居民更好的生活、脫離貧困。[3]開放一般居民和安康社區原居民混住的興隆公宅分成三期興建,預計在2024年全部完工,屆時安康社區將全面走入歷史。
參考資料
編輯- ^ 台北市最後的貧民窟──安康社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019-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 ^ 安康公營住宅國際工作坊. [2019-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 ^ 安康社區轉型興隆公宅 看見原居民的居住困境. [2019-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