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逢甘

中国空气动力学家(1925—2010)

莊逢甘(1925年2月11日—2010年11月8日),本名,字逢甘,男,江蘇常州人,中國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者之一。

莊逢甘
出生(1925-02-11)1925年2月11日
 中華民國江蘇省常州市
逝世2010年11月8日(2010歲—11—08)(85歲)
 中國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母校1946年畢業於交通大學(現西安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
1947年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工程,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
配偶戴淑芬
獎項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第18屆國際航空科學大會榮獲大會頒發的古根海姆獎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航天學家
機構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三研究院副院長,空氣動力研究所所長(錢學森領導五院十大研究室主任之一)
國防科工委基地
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數學部委員,1980年
受影響自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備註

生平

編輯

早年就讀於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1942年赴重慶入讀交通大學航空系。1946年畢業,次年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留學,攻讀航空工程和數學專業。據Frank Marble教授回憶莊逢甘是他的第一個中國學生,一年後跟隨流體力學家H·W·李普曼英語Hans W. Liepmann教授學習。在美期間,他還受到過時任學校古根海姆噴氣推進中心主任錢學森的指導。

1950年畢業後回國,曾在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任教。其後又歷任北京空氣動力研究所所長,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科技委副主任。1986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選舉產生第三屆全國委員會。6月28日,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推舉其擔任副主席[1][2][3]

2010年逝世。[4][5]

社會兼職

編輯

曾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空氣動力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

榮譽

編輯

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5年5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並選舉產生第四屆全國委員會。5月27日,第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其被選為副主席[6][7][8]。2001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9],並選舉其出任第六屆全國委員會榮譽委員[10]

家庭

編輯

一門三院士:二弟莊逢辰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弟莊逢源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5]

一門四教授:莊逢辰為國防科技大學教授,莊逢康為首都醫科大學教授,莊逢源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中國科協研究室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中國科協研究室. : 94–96. 
  2. ^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附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 408. ISBN 7-80136-318-3. 
  3. ^ 陳建新等主編.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10: 609. ISBN 7-5351-1355-9. 
  4. ^ 庄逢甘. 何梁何利基金. [2010-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2). 
  5. ^ 5.0 5.1 航天事业奠基者之一 常州籍院士庄逢甘逝世. 中國常州政府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2). 
  6. ^ 李方詩等主編. 中国人物年鉴 1992. 北京:華藝出版社. 1992.10: 475–476. ISBN 7-80039-683-5. 
  7. ^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附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 409–410. ISBN 7-80136-318-3. 
  8. ^ 陳建新等主編.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10: 609–610. ISBN 7-5351-1355-9. 
  9. ^ 本書編委會編. 企业科协工作手册. 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 2008.10: 2–3. ISBN 978-7-110-06976-9. 
  10.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鉴 2003.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12: 23, 123. ISBN 7-5046-3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