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成(又名康愛德,英文名Ida Kahn,1873年12月6日—1931年11月9日),中國最早幾名留學海外的女性之一,創辦了九江但福德醫院、南昌婦幼醫院,在動盪的時代以醫療服務社會數十年。

康成
出生(1873-12-06)1873年12月6日
中國江西九江
逝世1931年11月9日1931-11-09
中國上海
別名康愛德

早年經歷 編輯

康成1873年12月6日出生於江西九江。她是家中第六個女兒,父母本想把她作為童養媳送入別的家庭,但原定的家庭由於屬相不和而拒絕了。在九江工作的美以美會女傳教士昊格矩(Gertrude Howe)收養了她,為她取名Ida Kahn。她的一個中文名「康愛德」是從英文名讀音而來,另一名「康成」是現存文件中她的署名,所以一般認為更為正式。

康成在昊格矩開辦的女子學校受教育,大部分時間在九江,1883至1886年間,她隨昊格矩到在重慶生活。1892年,在美以美會的支持下,康成和同學石美玉進入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學習,四年後,她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她們和更早的金韻梅許金訇是最早幾名留學海外的中國女性。

開辦但福德醫院 編輯

1896秋,康成和石美玉回到九江,她們作為美以美會傳教士工作,在九江開設了面向婦女和兒童的診所。此時正逢國內的新派知識分子開始提倡女學,梁啓超發表了《記江西康女士》,介紹康成的事跡,其他新派報刊也跟進報道兩人。她們的工作得到在留學期間結識的芝加哥的但福德醫生(Isaac Newton Danforth,1835-1911)的幫助,他出資在九江建一座以去世的但福德夫人(Elizabeth Skelton Danforth,1843-1895)命名的醫院以紀念她。在經歷了義和團運動的動盪後,醫院於1901年12月7日正式開業,康、石兩位女士共同負責醫院的工作。

開辦南昌婦幼醫院 編輯

1903年,康成被派往南昌開辦婦幼診所。1908年,她赴美國,一面為在南昌建一座醫院籌款,一面在西北大學學習。1910年,她又赴倫敦熱帶醫學院學習六個月。1911年初,在西北大學獲得文學士學位後,她回到南昌。同年秋,南昌婦幼醫院正式開業。1916年,由於洪憲帝制失敗,袁世凱支持的北洋女醫局陷入困境而停辦,她受邀赴天津重開女醫局。但她一直保持着傳教士的身份,1918年,她重回南昌婦幼醫院。她在南昌工作期間,經歷了南昌教案辛亥革命北伐戰爭,面臨缺少資金、社會對教會的敵意等困難,但她憑着愛國之心和基督教精神,努力以醫術服務社會。

1931年12月6日,康成因病在上海一所療養院去世。為紀念她,南昌婦幼醫院改以她的名字命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醫院被政府接管,更名為江西省婦幼保健院。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