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茨·克林根貝格
弗里茨·保羅·海因里希·奧托·克林根貝格(德語:Fritz Paul Heinrich Otto Klingenberg;1912年12月17日—1945年3月23日)是武裝黨衛隊中的一名德國籍軍官,曾服役於黨衛軍「帝國」師,曾任黨衛軍「格茨·馮·貝利欣根」師師長。克林根貝格的成名之役是僅憑6人就拿下了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他也因此獲頒騎士鐵十字勳章。
弗里茨·克林根貝格 | |
---|---|
出生 | 1912年12月17日 德意志帝國勒沃斯哈根 |
逝世 | 1945年3月23日 納粹德國黑克斯海姆 |
效命 | 納粹德國 |
軍種 | 武裝黨衛隊 |
服役年份 | 1935–1945 |
軍銜 | 旗隊領袖 |
部隊 | 親衛隊第2師 |
統率 | 親衛隊第17師 |
參與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獲得勳章 | 騎士鐵十字勳章 |
1941年4月,德軍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臘。當時還是帝國師中的一名連長的克林根貝格帶領部下隨部隊前往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4月13日,克林根貝格所率領的一支先頭部隊接受了貝爾格萊德市的投降。幾天後,南斯拉夫投降 [1] [2]。
生平
編輯早年
編輯克林根貝格出生於梅克倫堡。1931年他加入了納粹黨。1934年4月,他中斷了在羅斯托克的化學學習,並在應徵入伍後不久作為志願者加入了親衛隊特別機動部隊。
作為一名軍官,他首先在親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德意志」旅和「日耳曼尼亞」旅服役。1939年,克林根貝格成為了武裝黨衛隊的高級突擊隊領袖,還同時擔任帝國師師長保羅·豪塞爾的副官。
攻陷貝爾格萊德
編輯1941年初,克林根貝格參與了德軍入侵南斯拉夫的戰事。他們的目標是快速挺進南斯拉夫,之後攻打希臘。克林根貝格的先頭部隊當時已遠遠趕在德軍主力部隊之前,他違反了命令,決定奪下貝爾格萊德。克林根貝格找到了一艘小船,在渡河後試圖繼續用船將一支規模可觀的部隊擺渡過河。但是船沉了,克林根貝格身邊只剩下了6個人。克林根貝格等人隨後還遇到了一些南斯拉夫士兵,那些南斯拉夫人當時抓獲了一個喝醉了酒的德國遊客,但隨後他們自己也變成了俘虜。
在數次交火過後,6名德軍沒有受到任何傷亡,反倒抓獲了一些南斯拉夫士兵。這6個人舉起了納粹德國國旗。貝爾格萊德市長出面會見了這幾名德軍,克林根貝格隨即虛張聲勢,聲稱德軍的炮兵火力網和空軍襲擊即將降臨,貝爾格萊德市長於是在4月13日將整座城市交給了這6個德國人。
此時,克林根貝格的幾名下屬划船趕到,並謊稱還有更多德國人在路上 [3][4][5]。最終,德軍大部隊第1裝甲兵團趕到了貝爾格萊德,被眼前的情況驚呆了,他們原本已經制定好了一個複雜的奪城計劃 [1][2][6],並準備好了付出上千人陣亡的代價[1][2]。幾天後,南斯拉夫投降。克林根貝格因奪取貝爾格萊德(實際上只用了6個人)而獲頒騎士鐵十字勳章。
陣亡
編輯1944年12月21日,克林根貝格晉升黨衛軍旗隊領袖,兩周後(1945年1月12日)被任命為黨衛軍「格茨·馮·貝利欣根「師師長。該師隸屬於黨衛軍第8軍,在薩爾布呂肯的東南方向上抵禦美軍第七集團軍第15軍的進攻。1945年3月23日,在黑爾克斯海姆的西邊發生的交火中,克林根貝格被一發坦克炮彈的彈片殺死,之後被埋葬在位於法國默爾特-摩澤爾省的昂迪伊的德軍戰爭公墓[7]。為紀念克林根伯格的陣亡,黨衛軍第37裝甲擲彈兵團被命名為「克林根伯格團」。
勛獎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Flaherty 2004,第162, 163頁.
- ^ 2.0 2.1 2.2 Weale 2012,第297頁.
- ^ By Robert J. Edwards "Tip of the Spear: German Armored Reconnaissance in Action in World War II" p 172
- ^ Plowman, Jeffrey "War in the Balkans: The Battle for Greece and Crete 1940-1941" p 24
- ^ Invasion of Yugoslavia: Waffen SS Captain Fritz Klingenberg and the Capture of Belgrade During World War II. www.historynet.com. [2021-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5).
- ^ Invasion of Yugoslavia: Waffen SS Captain Fritz Klingenberg and the Capture of Belgrade During World War II - HistoryNet. www.historynet.com. [2021-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5).
- ^ Günther 1991,第168頁.
- ^ Scherzer 2007,第448頁.
- ^ Patzwall & Scherzer 2001,第2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