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德语:SS-Verfügungstruppe, SS-VT)是纳粹党于1934年所组建的战斗部队,为纳粹德国准军事组织党卫队”下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武装党卫队的前身。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
SS-Verfügungstruppe
特别机动部队的钢盔上所佩挂的党卫队标记
存在时期1934年~1940年
国家或地区 纳粹德国
效忠于纳粹德国 阿道夫·希特勒
部门 党卫队
种类装甲掷弹兵
功能机械化步兵
规模
驻军/总部 德意志国普鲁士邦柏林阿尔布雷希特王子大街党卫队行政部
专用颜色黑色、白色、红色
指挥官
著名指挥官保罗·豪塞尔
菲利克斯·施坦因纳
约瑟夫·迪特里希

1938年8月17日,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下令表示特别机动部队既非秩序警察的一部分,也不是德意志国防军的下级单位,而是可供党主席本人指挥军事行动的组织;但遇战事爆发时,管辖特别机动部队权利将划由陆军调遣。如该部队于1939年参与了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的行动;隔年就改组为武装党卫队。

组成

编辑
 
1938年11月,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成员正于柏林接受例行校阅。

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于1934年9月24日由多个纳粹准军事组织与党卫队特遣队(SS-Sonderkommandos)等单位合并而成[1]。特别机动部队由三个组织编制均仿效自纳粹德国陆军所组成。每个团皆下辖三个营、一个摩托连与一个迫击炮连[2];其成员均由已于国家劳役团服役完毕的自愿者组成[3]

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在德国国会的一场演说中正式公开宣告了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的存在[4]。特别机动部队仰赖国防军提供武器装备与军事训练;此外后者还同时控制着招募兵源的征募系统,而包含党卫队在内的所有单位的兵源均须经由该系统进行分配。党卫队的兵源分配优先级为所有单位中最低,因此其规模被严重限制[5]

1936年,党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选择前威玛国家防卫军中将保罗·豪塞尔出任特别机动部队督察,并授予其“党卫队旅队领袖”的阶级。豪塞尔致力于将特别机动部队转型为一可靠且能与国防军抗衡的军事力量[6][7]。特别机动部队与希特勒的私人随扈单位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成员一同接受训练;而后者在其指挥官约瑟夫·迪特里希的领导下一直是希特勒个人的警卫部队[8][9]

1937年时,党卫队被分为三个主要分支,分别为一般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与负责管理纳粹集中营骷髅总队[10]。1938年8月17日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下令指示党卫队的军事编成单位于战争时期将划归国防军管辖[11]。根据希姆莱的请求,希特勒同时表示在特别机动部队中服役的成员即视为已履行兵役义务,无须再受国防军或其他单位征召。此外,骷髅总队在战争期间将作为特别机动部队的后备队使用[12][13]。这项命令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武装党卫队成员与纳粹集中营管理人员间维持着相当紧密的互通关系[11]

截至1939年9月1日为止,在希姆莱领导下的党卫队军事单位共辖有下列子单位:

早期行动

编辑
 
特别机动部队成员正进行全副武装行军,摄于1935年。

特别机动部队的部分成员与德意志国防军一同参与了占领苏台德地区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动[12]。在这些行动中,特别机动部队均由国防军指挥领导。此外,特别机动部队还为了这些行动特别组成了数个炮兵团,藉以充实部分陆军单位的战斗力[17]。特别机动部队所属的“德意志”、“日耳曼尼亚”两个团与希特勒警卫旗队均参与了波兰战役;而“元首”团(德奥合并后在奥地利征募而成立)则被划为后备单位,驻扎于布拉格。1939年9月,特别机动部队与纳粹德国陆军部分单位共同组成了肯夫装甲师,并于入侵波兰期间实施了多次联合行动[18]。该单位于1939年10月7日在波兰城镇尼济察被解编。

尽管对波兰的战事在开战后仅两个月后便获得了胜利,战役中的部分事件却也引发了对特别机动部队战斗能力的质疑。德意志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回报表示特别机动部队于作战时经常冒一些不必要的险,且伤亡比例也较陆军单位来的高[19]。前者同时宣称党卫队的成员训练不足,其军官也不适合胜任战斗指挥职务。举例而言,最高统帅部特别指出希特勒警卫旗队有一次遭波兰军队围困于帕比亚尼采,国防军为此还必须派遣一个团前往救援[19]。党卫队则反驳,坚称该单位当时因为分散部署才会遭数量较多的波兰军队击败,并指控国防军并未提供该单位合适的装备来执行任务。希姆莱坚持特别机动部队应脱离国防军的编制系统,独立成为一个战斗单位,且应由党卫队军官指挥;最高统帅部的立场则是特别机动部队没有存在的价值,应迳予解散。希特勒不愿得罪军方或希姆莱任一方,因而选择了第三种方案。他下令特别机动部队组成数个师级部队,而这些部队将划由陆军指挥[19]

另一方面,由西奥多·艾克领导的骷髅总队则不是战斗单位。在德军入侵波兰期间,该单位“广泛透过猎捕逃逸的波兰军人、没收农作收成与家畜牲口、刑求并杀害大量波兰政治领袖、贵族、商人、神职人员、知识分子与犹太人等方式恫吓波兰民众。”[20]此外,希特勒警卫旗队成员也在多个波兰城镇内犯下诸多暴行,其中包括在布沃涅杀害50名波兰裔犹太人与在兹沃切夫以机枪大规模屠杀包括孩童在内的200位波兰平民。屠杀事件也发生在博莱斯瓦维茨姆瓦瓦夫沃次瓦费克等地[21]

武装党卫队的发展

编辑
 
1933年,驻扎于柏林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成员。

1939年10月,特别机动部队所辖的“德意志”、“日耳曼尼亚”与“元首”等三个团被编入“党卫队特别机动师”,并由保罗·豪塞尔出任指挥官。与此同时,希特勒警卫旗队则获扩编为一个摩托化团[19][22]

另外,配有武装但成员训练不足的骷髅总队与但泽国土卫队英语SS Heimwehr Danzig于1939年10月被共同编为“党卫队骷髅师”,由西奥多·艾克出任指挥官[20]。此外,秩序警察成员亦被编为“党卫队警察师”。这些单位于1940年在为计划入侵法国与低地国家所制定的《黄色方案》做准备时共同接受了战斗训练[23]

特别机动部队与希特勒警卫旗队均参与了荷兰战役[24]。在这场为期五天的战役中,希特勒警卫旗队在与荷兰军队多次交火后成功与陆军单位以及空降部队建立起联系[25]。在鹿特丹投降后,希特勒警卫旗队随即向海牙进兵,并于5月15日抵达该地,俘虏了3,500名荷兰战俘[26]

1940年5月16日,党卫队骷髅师与多个陆军师共同组成了进攻矛头,奉命自北方向法国发动攻击[27]。5月21日,骷髅师在阿拉斯战役中遭遇英国陆军第1陆军战车旅英语1st Army Tank Brigade (United Kingdom)第50诺森布里亚步兵师英语50th (Northumbrian) Infantry Division。战斗中,德军所配备的标准PaK 36战防炮对英军的玛蒂达步兵战车毫无效果,骷髅师因而惨败[28]

荷兰投降后,希特勒警卫旗队被调往法国[29]。5月24日,该单位与由特别机动部队所组成的党卫队特别机动师受命前往敦克尔克增援该地的德军包围圈,同时进一步将包围圈收窄以迫使被围困于其中的英国远征军与残存的法军部队投降[30]。5月27日,党卫队骷髅师第14连成员在法国北部市镇莱斯特朗屠杀英语Le Paradis massacre了遭俘虏的97名英国陆军皇家诺福克军团英语Royal Norfolk Regiment第2营官兵;前者先是以机枪扫射俘虏,再以刺刀将幸存者刺杀至死。尽管如此,仍有两人幸运逃过一劫[31]。5月28日时,希特勒警卫旗队已拿下距敦克尔克南方约10英里(16千米)的市镇沃尔穆。该单位第2营的成员在该地犯下了沃尔穆大屠杀英语Wormhoudt massacre;80名英军与法军士兵在投降后遭德军以24型柄式手榴弹与各式武器杀害[32]

法国战役结束后,阿道夫·希特勒在1940年7月19日的一场演说中正式将特别机动部队更名为“武装党卫队[33]。希姆莱同时获得希特勒首肯,得以在党卫队作战部英语SS Führungshauptamt的架构下建立武装党卫队自己的指挥部;而前者则于1940年8月建立,并由党卫队集团领袖汉斯·屈特纳出任部长。党卫队骷髅师与骷髅总队则划归党卫队作战部管理[34]。同月下旬,党卫队参谋总长戈特洛勃·伯格尔向希姆莱提出自德国占领区内招募德意志民族与日耳曼民族志愿者加入党卫队的构想。希特勒起初对于招募外国人一事颇为犹豫,但他最终仍被伯格尔与希姆莱两人说服。希特勒允准党卫队组成一支由外国人与德国军官组成的师级部队[35]

 
1940年12月,在波罗的海国家的党卫队军人。

1940年12月,原特别机动部队所属的日耳曼尼亚团自党卫队特别机动师中被独立出来,以作为新的师级单位“党卫队日尔曼尼亚师”的组建基础[36]。该师多由丹麦、挪威与荷兰等地的北欧族裔志愿者所组成[37]。1941年上半年,日耳曼尼亚师更名为“维京师”,并由前特别机动部队德意志团团长、党卫队旅队领袖菲利克斯·施坦因纳出任指挥官[38]。特别机动师亦更名为“帝国师”[39]。警察师被编入武装党卫队的战斗序列中[40]。希特勒警卫旗队则为因应《巴巴罗萨作战》而获扩编为师级单位[41]

武装党卫队师级部队最初建立时均只有名字而没有番号。不过后来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帝国师、骷髅师、警察师与维京师被依序赋予编号1至5的番号[42]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Reynolds 1997,第1–3页.
  2. ^ Flaherty 2004,第144页.
  3. ^ Mollo 1991,第3页.
  4. ^ Stein 1984,第9页.
  5. ^ Flaherty 2004,第145页.
  6. ^ Flaherty 2004,第146页.
  7. ^ Windrow & Burn 1992,第7–8页.
  8. ^ Cook & Bender 1994,第8, 9, 12, 17, 19页.
  9. ^ Stein 1984,第4–8页.
  10. ^ Organisationsbuch der NSDAP, 3rd Ed. (1937) p. 424
  11. ^ 11.0 11.1 Stein 1984,第23页.
  12. ^ 12.0 12.1 Flaherty 2004,第148页.
  13. ^ Stein 1984,第23, 33页.
  14. ^ Stein 1984,第5–7页.
  15. ^ Stein 1984,第27, 28, 33, 34页.
  16. ^ Stein 1984,第32–35页.
  17. ^ Mollo 1991,第4页.
  18. ^ Stein 1984,第25–27页.
  19. ^ 19.0 19.1 19.2 19.3 Flaherty 2004,第149页.
  20. ^ 20.0 20.1 Sydnor 1990,第37, 44页.
  21. ^ Rossino 2003,第114, 159–161页.
  22. ^ Stein 1984,第32页.
  23. ^ Flaherty 2004,第149–151页.
  24. ^ Stein 1984,第61–65页.
  25. ^ Stein 1984,第61, 62页.
  26. ^ Flaherty 2004,第154页.
  27. ^ Stein 1984,第66页.
  28. ^ Harman 1980,第100页.
  29. ^ Stein 1984,第65页.
  30. ^ Stein 1984,第65–69页.
  31. ^ Cooper 2004.
  32. ^ Weale 2012,第251–253页.
  33. ^ Flaherty 2004,第156页.
  34. ^ Stein 1984,第97–103页.
  35. ^ Flaherty 2004,第160, 161页.
  36. ^ Stein 1984,第103页.
  37. ^ Flaherty 2004,第160页.
  38. ^ Stein 1984,第103, 104页.
  39. ^ Stein 1984,第104页.
  40. ^ The Polizei division members continued to wear Ordnungspolizei insignia and it did not include "SS" in its name.
  41. ^ Stein 1984,第118页.
  42. ^ Stein 1984,第302页.

来源

编辑
书籍
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