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子石摩崖造像

佛教雕塑

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大佛寺外山門外長江邊,明夏時所鑿(1365年),大佛寺是重慶古剎,其寺內五佛殿有永樂十九年(1421年)摩崖造像[1][2]。重慶大佛是三峽庫區規模最大的摩崖石刻大佛造像,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可以確認的由農民起義軍政權所造的佛像[1][2]

彈子石摩崖造像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重慶市南岸區
座標29°36′24.264″N 106°35′9.618″E / 29.60674000°N 106.58600500°E / 29.60674000; 106.58600500
分類石窟寺及石刻
時代元至清
編號7-1575-4-078
認定時間2013年3月5日
保護歷史
  • 1962年2月18日:重慶市第一批文物古蹟保護單位(大佛寺)
  • 1983年12月1日:重慶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佛寺石刻)
  • 1991年4月16日:四川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彈子石摩崖造像)
  • 2000年9月7日:第一批重慶市(直轄市)文物保護單位(彈子石摩崖造像)

結構

編輯

彈子石摩崖造像高七點五米,肩寬二點四米,底部寬三點二米,是元代石刻的代表作,是中國石刻藝術晚期作品,具有珍貴的歷史文物價值[1][2]

歷史

編輯

末,明夏王朝的開國皇帝明玉珍定都重慶後,命手下大將鄒興在長江南岸鑿石建造佛像,於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建成[1][2]永樂十九年(1421年),即大夏國滅亡50年後,在大佛後面的石壁上又開鑿了五尊佛像,並興建五佛殿;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建了五佛殿,為重檐歇山頂式建築[1][2]

中華民國時期,大佛寺曾是重慶佛教華嚴學校的校址,有50多名青年在此讀書習經,民國以後大佛寺逐漸衰落[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2年2月18日被列為重慶市第一批文物古蹟保護單位[3]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紅衛兵撞入寺內搗毀了正殿的泥塑佛像,並將幾十箱經書付之一炬,所燒的紙灰足有一米多高,並抄走文物[1]。此後,除大佛及五佛殿倖存外,其餘殿堂亭閣先後拆毀,大片僧房今已變成民房或職工宿舍[1]

改革開放後,1983年12月1日列為重慶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1991年4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000年9月7日列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6]。2013年3月5日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張夢雲. 重庆大佛寺:神秘大佛背后的王朝秘史.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0-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4) (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2.5 带你一起去看看!重庆到底有多少个大佛寺. 鳳凰網. 華龍網. 2015-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23) (中文). 
  3. ^ 《重慶市文物古跡情況調查和今後工作意見》,重慶市檔案館藏,1085/1/72
  4. ^ 重慶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新公布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重府发〔1983〕208号). 維基文庫. 1983-12-01. 
  5. ^ 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發(1991)50號文件《關於公佈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6. ^ 重慶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渝府发〔2000〕83号). 維基文庫. 2000-09-07. 
  7.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中國政府網. 2014-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