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哉亭現位於江蘇省徐州市解放路的快哉亭公園內,始建於北宋,原名陽春亭,因當時徐州知州蘇軾在此亭作《快哉武岡賦》而更名。

此後的快哉亭幾經興廢。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徐海道吳世熊重建[1]。據《徐州園林志》載:「快哉亭園在清同治年間,擴建為公共園林。據府志記載,徐州鎮軍董梧軒與知府桂中行把快哉亭擴建為游宴之地。除主建築快哉亭外,還建有迴廊、文昌殿、景蘇堂、水閣、跳珠軒、陽春亭、蘇堤等建築。快哉亭前有大面積的荷塘,塘邊楊柳依依,池塘西部有蘇堤和石橋。」[2]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 )太守桂中行又進行擴建。他在《重修快哉亭記》碑刻中說:「快哉亭地極幽勝。......過伊、滕二公祠,東南以望,則見芙蕖映水,楊柳紅橋,虹堤倒影,有樓閣參差,隱現於花光樹色間者,則陽春亭及快哉亭也。」[3]由此可知,這座園林不僅風景優美,而且佔地面積很大。

清朝末期,徐州人評出了本城的八大景觀,快哉亭公園的「陽春觀荷」名列其中[4]

1928年,北伐軍進駐徐州後,將快哉亭及荷花池闢為公園。荷花池很大,快哉亭北面,包括後來的青年路、市政府大院一部分,都是池子的一部分。並建有九曲橋、兩處涼亭(四角亭、八角亭)、石橋、水閣點綴其中。

抗戰勝利後,因疏於管理,公園已破爛不堪。1949年,徐州對公園進行整修和建設,首先在園中植樹300株,拆除了部分舊城牆。此園被命名為「人民公園」,面積由1.48公頃擴大為5公頃。1952年,四角亭、八角亭及東西兩座九曲橋翻修,成為當時徐州人的熱門打卡點[5]。到1984年,經過三年改造修復建設的人民公園正式更名為快哉亭公園,而快哉亭也在原址上重建了。

目前,園內仍保存的古建築還有民國17年的小石橋及八角亭,小石橋上有民國17年夏曆5月銅山縣縣長劉炳晨書寫的「乘風趁月、達岸、曲水、荷香、放生池」等字樣。而八角涼亭亦是整個公園為數不多還保持着原有風貌的古建築[6]

此亭並非蘇軾之弟蘇轍所記之黃州快哉亭。

  1. ^ 無線徐州. 快去打卡!徐州快哉亭公园,重新开放!. 搜狐. [2024-10-02]. 
  2. ^ 言華. 徐派园林史略:明清时期. 園林/2021年/第38卷/第3期. 2021-03-11: 38–46 [2024-10-02]. 
  3. ^ 快哉徐州快哉快哉. 快哉此亭,快哉快哉!. 徐州文旅網. [2024-10-02]. 
  4. ^ 快哉徐州快哉快哉. 快哉此亭,快哉快哉!. 徐州文旅網. [2024-10-02]. 
  5. ^ 無線徐州. 快去打卡!徐州快哉亭公园,重新开放!. 搜狐. [2024-10-02]. 
  6. ^ 快哉徐州快哉快哉. 快哉此亭,快哉快哉!. 徐州文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