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藏語:བླ་བྲང་བཀྲ་ཤིས་འཁྱིལ,威利轉寫:bla-brang bkra-shis-'khyil)位於中國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大夏河岸邊,本名噶丹夏珠卜達吉益蘇奇貝琅(藏語:དགེ་ལྡན་བཤད་སྒྲུབ་དར་རྒྱས་བཀྲ་ཤིས་གྱས་སུ་འཁྱིལ་བའི་གླིང༌།,威利轉寫:dge ldan bshad sgrub dar rgyas bkra shis gyas su 'khyil ba'i gling),簡稱扎西奇寺,「拉卜楞」由「拉章」(嘉木樣佛宮)音變而來,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甘肅南部藏族地區最大的寺院,1982年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拉卜楞寺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甘肅省夏河縣 |
座標 | 35°11′35″N 102°30′25″E / 35.19306°N 102.50694°E |
分類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清 |
編號 | 第二批第43項 |
認定時間 | 1982年2月23日 |
拉卜楞寺在歷史上號稱有108屬寺(其實要遠大於此數),是甘南地區的政教中心,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目前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樣呼圖克圖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卻吉尼瑪,其他領導人包括四大賽赤(貢唐倉、薩木察倉、霍爾藏倉、德哇倉)、八大堪布。
歷史
編輯拉卜楞寺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第一世嘉木樣活佛阿旺宋哲大師創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建立「拉章」,意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
拉卜楞寺喇嘛最多時達3000餘人,現在寺內還有能煮四頭大牛的銅鍋。拉卜楞寺搜集和保存的藏族文化典籍,是全國各藏傳佛教寺院中最為豐富、齊全的。拉卜楞寺的藏書,始於二世嘉木樣(寺主)久美昂吾,他建立起規模宏大的藏書樓,搜集、求購了大量圖書。久美昂吾以後的歷世嘉木樣,繼續發展藏書事業,使藏書不斷增多。據1959年的統計,拉卜楞寺各類藏書17833種,其中醫藥類262種,全集類12000種,因明類789種,密宗類735種,經咒類164種,傳記類380種,天文歷算類547種,修辭類108種,加上《甘珠爾》、《丹珠爾》以及宗喀巴等全集12000多部,所有藏書至少有10萬多部。1782年,伴隨寺廟規模的擴大,拉卜楞寺創辦了藏醫學院「曼康」,全名為「曼巴扎倉索日央盤琅」(意為「醫藥學院醫明利人洲」),開始了培養醫學人才的教育。從創始自今200多年,拉卜楞寺醫藥學院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嚴格的教學制度,十分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現在,該院製作的「潔白丸」、「九味沉香散」、「九味牛黃散」三種藥劑,已列入國家醫典。
2021年7月,「世界藏學府」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已完工。此次保護修繕工程是拉卜楞寺建寺300多年來首次大規模整體保護修繕,本着修舊如舊的原則,總投資超過4億元,涉及佛殿本體建築、油飾彩繪、壁畫、電路照明改造、安防、消防以及旅遊設施配套建設等方面,部分完工的項目已通過有關部門評估驗收,彌勒佛殿、嘉木樣寢宮等在內的14座完成修繕的佛殿正在等待國家文物主管部門驗收[2]。
主要建築
編輯全寺共有六大經堂,有眾多佛殿,佛殿是僧眾誦經和信徒朝拜的場所,較為著名的有宗喀巴佛殿、千手千眼觀音殿、彌勒佛殿、釋迦牟尼佛殿、白傘蓋菩薩殿、救度母殿、白度母殿、壽安寺、悟真寺、普祥寺、圖丹頗章和護法殿等,還有藏經樓、印經院、夏丹拉康、菩提法苑、嘉木樣別墅、銅塔、廚房和牌坊等建築。[3]。
大經堂
編輯聞思學院經堂是全寺最大的經堂,又稱大經堂,是「磋欽措兌」會議的場所。一世嘉木樣初建時,只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樣擴建為140根柱子,可容納3000僧人誦經。1946年,五世嘉木樣又建了前殿院,至此,大經堂有前殿樓、前庭院、正殿和後殿共數百間房屋,佔地10餘畝[3]。
前殿樓為大屋頂式建築,頂脊有寶瓶、法輪等飾物,樓上供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之像,樓上前廊設有活佛們每年正月和七月法會觀會時的坐席,樓下前廊為本院僧官逢法會時的座位。前庭院是本院學僧辯經及法會辯經考取學位的場所,有廊房32間。大經堂正殿內懸乾隆皇帝御賜「慧覺寺」匾額,內設嘉木樣和總法台的座位及僧人誦經坐墊,供有釋迦牟尼、宗喀巴、二勝六莊嚴、歷世嘉木樣塑像,懸掛着精美的刺繡佛像及幢幡寶蓋等,藏有《甘珠爾》等經典。後殿正中,供奉着餾金彌勒大銅像,後殿左側供奉着歷 世嘉木樣大師的舍利靈塔,及蒙古河南親王夫婦和其他活佛的舍利靈塔,共14座,右側為本寺護法神殿。正殿之西為大廚房,內有大銅鍋4口,大鐵鍋1口[3]。
大經堂不幸於1985年4月7日被火燒毀,1987年完成了主體工程重建。新建大經堂保持了原來的式樣和風格,採用了先進技術和材料[3]。
時輪學院經堂
編輯坐落於大經堂右側,建於1763年,正殿具有濃郁的藏式風格,內供時輪金剛佛銅像。後殿東西5間,南北11間,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和七大弟子像,左右供奉着堪布倉、貢唐羅智倉、旦巴嘉措等活佛的靈塔[3]。
醫學院經堂
編輯建於1784年,正殿南北6間,東西5間,殿內供奉藥王佛、藥師佛和拉科倉的舍利塔,殿前廂廊內繪有人體脈絡圖18幅[3]。
喜金剛學院經堂
編輯建於1879年,仿拉薩布達拉宮的南傑扎倉樣式修建。1957年失火燒毀,後按原式重建[3]。
續部上學院經堂
編輯位於喜金剛學院的西側。建於1941年,正殿東西5間,南北10間,高達三層,頂層為宮殿式,綠色琉璃瓦覆蓋,故稱綠瓦寺。後殿內供有彌勒佛銅像和十六羅漢象,左為八大藥師佛和35尊仟悔佛,右為第五世嘉木樣大師父母的骨灰塔及21尊度母佛像,兩側有銅質無量壽佛1000尊[3]。
續部下院經堂
編輯位於大經堂東北,初建於公元1737年,正殿東西5間,南北1間,系藏式建築,殿頂法輪、幢幡俱全,內供密集、怖畏、勝樂等密宗佛像,其後殿供奉一世德哇倉等7位活佛之靈塔[3]。
彌勒佛殿
編輯亦稱「壽槽寺」,坐落在大經堂之西北隅,高達六層,縱深各5間。初建於1788年,1844年由卓尼察汗呼圖克圖額爾德尼班智達捐資予以翻修,並建金瓦亭。該殿為藏漢混和式結構,最高層為宮殿式的方亭,四角飛檐,上覆蓋餾金銅獅、銅龍、銅寶瓶、銅法輪、銅如意,陽光下金碧輝煌,故俗稱「大金瓦寺」。殿內供餾金彌勒佛大銅像,高8米左右,兩側供八大菩薩餾金銅像,高5米左右。殿內藏有金、銀汁書寫的《甘珠爾》[3]。
釋迦牟尼佛殿
編輯位於彌勒殿西邊,仿拉薩大昭寺修建,亦為餾金銅瓦屋頂,俗稱「小金瓦寺」。該殿高三層,二層內供有釋迦牟尼佛像,兩側有兩根銅質龍柱,釋迦牟尼佛像頂供有釋迦金佛,高約0.7米,是第一世嘉木樣從西藏本堆地方迎請來的,殊為珍貴。第三層為嘉木樣護法殿,殿前為圖丹頗章,系歷世嘉木樣坐床和舉行其它隆重儀式典禮的地方。壽安寺,系薩木察倉捐資修建的,在時輪學院前面,縱深各5間,門上懸清嘉慶帝御賜用漢、藏、滿、蒙4種文字書寫的「壽安寺」匾額1面,殿內供獅於吼佛銅像,高13米,另供八大菩薩、十六羅漢。
其它建築
編輯藏經樓在薩木察倉昂欠的西面,內藏6萬多冊經卷,「文革」中不幸遭到破壞,損失很大,經卷移到時輪學院,新藏經樓已重新建成。
印經院在千手千眼觀音殿的前面,原屬蒙古河南親王府,藏有大量的經版,在「文革」中受到破壞,文革後得到了恢復和擴充,增添了鑄字銅模、鑄字機、平台印刷機等鉛印設備。
夏丹拉康,在大經堂東北隅,是班禪大師行宮。
菩提法苑,即為僧人辯經場所,位於寺院西邊薩哈爾村南。
經輪房,俗稱「嘛呢房」,是建造簡單之平房,圍繞寺周,約500餘間,內設經輪。
菩提塔,為銅質鎦金,高三層,甚為珍貴,因位於貢唐倉院內,又稱貢唐塔。
另大經堂東側有合離塔,寺院東邊有「神變白塔」。原於寺院東邊,有牌坊1座,上懸「輸財衛國」匾額1面,現不存。
六大學院
編輯拉卜楞寺下設六大學院,其中一個顯密學院,五個密宗學院。拉卜楞寺將一年劃分為九個學期(四個大學期、二個中學期、三個小學期)。大學期,每學期為一月;中學期,每學期為二十天;小學期,每學期為十五天。
法會
編輯拉卜楞寺除了有一些重大節慶法會,還有很多學院的特色法會活動。
- 說法會
說法會(藏語:柔札),是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之間舉行的佛學哲學辯論大會,是藏傳佛教的重大節日之一。在說法會上,有米拉日巴勸法表演以及僧人辯經活動。
- 禳災法會
禳災法會是藏傳佛教中的重要法會之一,每年的九月二十九日在喜金剛學院的嘉木樣公館內舉辦,象徵着剷除邪惡,維護正義。禳災法會共演出四幕:(1)護法載土地神;(2)明王明妃;(3)財神;(4)黑帽子(由紅教僧人裝扮)。
- 宗喀巴紀念日燃燈節
在每年的十月二十五日這一天晚上,藏族地區的寺廟和百姓家的屋頂、窗口上都掛滿了酥油燈(俗稱燃燈節),藏族的宗教信徒們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對宗教改革家宗喀巴的紀念。
- 一世嘉木樣圓寂紀念日
- 教仇節
- 亮寶節
- 娘乃節
娘乃 是閉齋的意思,每年在四月十五日那天舉行,這一天也是佛祖釋迦牟尼成佛的日子,所以在這一天所做的修行要比其他日子的功德來得大。四月十四日,參加娘乃節的人們來到嘛呢康哇一起參加全村人自願集資舉辦的聚餐會,在四月十四日這一天,大家都吃得很飽因為到了第二天就只能轉廓拉、念嘛呢,水與食物就不能入口了。直到四月十六日才能吃東西。
- 時輪金剛法會
時輪金剛法會舉辦的那一天,正是從前釋迦牟尼成佛後講授時輪金剛的日子。每年的時輪金剛法會由拉卜楞寺的時輪學院在三月初就開始籌備。拉卜楞寺的高僧們在那一天舞蹈誦經來紀念佛祖釋迦牟尼。
- 藥師佛自入壇城和燒壇法會
- 丹真金剛自入壇城和燒壇法會
- 阿眾佛自入壇城和燒壇法會
- 迥遮施食生鎮魔法會
- 集密自入法會
- 喜金剛自入法會
- 金剛手自入法會
- 滿足護法心願法會
- 大自在自入法會
- 怖畏九道金剛自入法會
屬寺
編輯拉卜楞寺的屬寺總稱108寺,實際不止此數,其中甘肅境內有66寺,青海境內6寺,四川境內21寺,內蒙古境內7寺,西藏境內5寺,山西1寺,北京1寺。這些寺院都是拉卜楞寺的子寺,但它們與拉卜楞關係之密切程度不同,基本上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政教兩權統屬拉卜楞寺院管理,並由拉卜楞寺院派「更察布」、「吉哇」、法台管理該寺及所屬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務;
第二種教權屬於拉卜楞寺管理,由拉卜楞寺派法台或經師、僧官、更察布,只管理教務,不管政務;
第三種在宗教上有着密切關係,但拉卜楞寺不直接管理其政教事務。
部落
編輯1777年,夏河拉卜楞寺院在河曲組建第一個流官制部落——歐拉部落後,1780年組建卓格尼瑪流官制部落,形成了拉卜楞寺院在河曲的兩個直屬部落,即歐拉「拉德」(神民)和卓格尼瑪「拉德」部落。1784年,木拉部落歸屬拉卜楞寺院,成為「穆德」(政民)部落。1880年「喬科三部」(包括今曼日瑪、阿萬倉、齊哈瑪、上乃日瑪、下乃日瑪、采日瑪)正式加入,成為「穆德」部落。1898年,河曲最後一個部落西合強加入,成為「穆德」部落,使整個河曲南北成為拉卜楞教區之一。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河曲歸屬甘肅省青海西寧道循化縣,1927年甘肅省國民政府設立拉卜楞設治局,河曲隨之歸其管轄,1928年3月,夏河正式設縣。但實際上夏河拉卜楞寺院才是唯一的統治者,直至到1958年8月甘南州設立各鄉基層組織後,才宣告結束。拉卜楞寺特殊的「政教合一"的地方統治,減少了河曲各部間械鬥,維護了治安,使河曲作為拉卜楞教區一個完整的組成部分,並為反抗民族壓迫、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4]。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探訪神秘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格魯派最高活佛的府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dailybu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