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聲濤(1885年—1934年7月4日),字韻松中國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今福州市)人,中華民國建國初期的政治人物。[1]

方聲濤
籍貫福建侯官
出生1885年
 大清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
逝世1934年7月4日(1934歲—07—04)(48—49歲)
 中國上海市

生平

編輯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留學日本,入東京振武學校學習陸軍。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歸國後任雲南講武堂教官,其學生包括朱德等人。後來還曾任廣西兵備處會辦等職。1913年「二次革命」中,在江西參加討,任李烈鈞部旅長。1915年底赴雲南,任護國軍第二軍(軍長李烈鈞)第二梯團團長,入廣東驅逐龍濟光,任駐粵滇軍第四師師長,駐廣州及附近地區。[1]

1917年7月,在護法戰爭中,被孫中山任命為廣州衛戍司令,其間接納了為逃避李厚基的迫害而離開福建鄭祖蔭;10月,隨李烈鈞率滇軍入閩,任第六軍軍長,代理總指揮。在詔安東山永春仙遊等地組織福建靖國軍,與潮州陳炯明產生矛盾。1919年因靖國軍杜起雲兵變,赴上海。1920年,在上海組織福建自治會,鼓吹「閩人治閩」,回福建組織自治軍。1923年初,孫中山任命方聲濤為福建民軍總司令。1924年春,在大田成立閩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9月,赴廣東韶關,任孫中山大本營參謀長。1926年,在北伐中,方聲濤派吳澍到上海勸說北洋海軍總司令楊樹莊反正。1927年,任福建政務委員會委員、代主席。方聲濤治下的福建,省政府的政令僅達福州附近和閩南漳浦等10餘縣,閩北盧興邦閩西郭鳳鳴鍾紹葵,沿海海軍陸戰隊,皆割據一方,截留財政,自命官吏[2]。1932年,十九路軍進入福建,改組省政府,方聲濤到福州湧泉寺出家。[1]

1934年7月4日,方聲濤因敗血症病逝於上海[1]

家庭

編輯

其同輩家人中一共有6人加入了中國同盟會,方聲濤的七弟方聲洞亦為知名清末政治人物,參加了黃花崗起義,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1]

爭議

編輯

民國十九年(1930年)在擔任福建省政府代主席時說:「三條簪是蠻俗,有傷風化。」於是叫福州警察局下令嚴禁,並強行制止,見有如此打扮進城的,當街拔下她們的頭簪,扭曲丟棄。此行為招致當地福州傳統女性的不滿,發動了一場「三把刀」農婦挑糞大鬧省城警署的風波,之後本土福州市民大罵方聲濤是:「讀書讀遘尻川底」。[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胡健國,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料彙編,台北:國史館,2001年
  2. ^ 方声涛在福建的军事生涯. [2024-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3). 
  3. ^ 福州女人头上的「三把刀」. 平話. 2024-06-17 [2024-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