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排華事件
此條目論述以日本地方的觀點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朝鮮排華事件,又稱朝鮮內排華事件[1][2]、朝鮮華僑慘案[3]、朝鮮事件[4],是1931年7月發生在朝鮮半島的朝鮮人襲擊唐人街事件[1],也被認為是萬寶山事件的一部分。根據李頓報告,朝鮮排華事件中朝鮮人共殺害了127名中國人[5]。
背景
編輯在乙巳條約簽訂後建立起統監府的大韓帝國,約有3,361名華僑;日治時代華僑的數量增加到1930年的67,794人,增加的人數中80%來自山東[6]。如此數量華僑的存在,為排華事件提供了前提[6]。1927年12月,由於朝鮮人在華遭到迫害,朝鮮各地都發生了大規模的排華事件。而1931年的排華事件,是當時定居在滿洲國新京(今長春市)的朝鮮人在未得到周邊中國居民的同意下擅自修建水渠引發爭議、中華民國警察和負責保護朝鮮人的日本警察發生的槍擊事件所引起。[7]
原本根據《間島協約》,日本人和朝鮮人享有租借土地務農的權利,但中方的地主郝勇德在沒有中國政府的允許下就私自把土地租賃給朝鮮人。朝鮮人在租來的土地上修建水渠,破壞了當地中國農民的農業生產,使得約400名中國農民開始破壞該水渠。此事件在政府沒有針對各國農民未來利益的保障下便結束,這成為致力於使中國人、日本人和朝鮮人在滿洲進行平等農業活動的日本時任外務大臣幣原喜重郎提出的「幣原外交」方針陷入僵局的原因之一[7]。
經過
編輯受到對萬寶山事件錯誤的誇大報道刺激的朝鮮人[8],以日本設立的京城府(今首爾)和仁川為中心,在朝鮮半島各地發起了襲擊華人的事件[1]。當1931年7月3日凌晨1時仁川發生輕微的暴力事件時,朝鮮總督府立即向各道發出警告[9]。由於局勢惡化,總督府前後共發出3次警告,但平壤仍爆發了重大事件[9]。
7月4日晚9時30分,100餘名朝鮮人在京城府外新堂里(今首爾新堂洞)和約40名華人發生衝突,1名朝鮮人死亡,1名華人重傷[10]。其他多地也發生了對華人的房屋放火的事件。自當晚11時起,仁川爆發了數千名群眾反抗警察並破壞了外里派出所,切斷其電線,使暴動更加激化。為此,總督府加強了警察的武裝,嚴格警戒,最終在次日凌晨3點得以解散人群[10]。
7月5日,總督府通知各新聞通訊社不得發佈刺激、煽動民心的報道[11]。自當日晚9時至6日晨3時,平壤爆發了數千朝鮮人襲擊當地唐人街的事件。此事造成華人88名死亡、102名受傷[1]。而警方在未設法阻止事件時開槍,導致1名朝鮮人身亡[12]。為防止事件進一步惡化,總督府從駐屯當地的朝鮮軍中調遣了51名官兵[13]。此外,又增援了115名警察和350名武裝警察,但有35名警察受傷。在仁川有30名警察和5匹馬受傷[9]。總督府在此次暴動中收容了一些被害者[9]。
7月6日,中華民國駐京城領事要求中華民國政府及駐日大使請求日本警方立即武裝鎮壓暴動。[1]
7月7日,平壤、大同警察署,醫學講習所,道立醫院和平壤府以及中國人開辦的工廠已收容4,000名華人避難者[10]。但是,下午4時30分左右朝鮮人襲擊了工廠,警察在執法中意外射殺一名朝鮮人[10]。騷亂的幾天之內,華人開辦的所有商店都遭到朝鮮人襲擊,華人居住的房屋也遭到了破壞。[14][15][16]
影響
編輯排華事件的影響並非僅限於朝鮮半島內,日本也發生了在日朝鮮人和在日華人的衝突。[17][18][19]
7月9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長王正廷在南京召見日方外交人員,日方解釋稱正致力於解決事件,中方則要求日方用足夠的警力保護在日華人[8]。
7月11日,朝鮮總督府宣告已有100名華人死亡、120名華人受傷[12],而現在亦有141名華人死亡的說法[6]。至於平壤一地的死亡人數,日本外交家岡崎久彥認為超過100名[7];太平洋戰爭研究會則認為,死者有109名,傷者有160餘名,還有63人生死不明[20]。
7月15日上午11時,報道萬寶山事件的《朝鮮日報》滿洲長春支局長金利三(本名金永錫[21])遭到朝鮮刺客上門以3發手槍彈襲擊[22]。得知此事的日本駐吉林領事館派領事館警察朴昌廈趕到事發地點,被先行趕到的中國警察誤認為行兇者並被送到警署,後移送到交涉署[翻譯腔][22][存在利益衝突]。此事件引起中國群眾集體抗議,前往維持秩序的中國警察試圖鳴槍以解散群眾,但演變成了射殺1名中國人的慘劇[22]。事後兩名傷者被立即送往南滿洲鐵道經營的東洋醫院,金利三於當日下午1時死亡[23]。日本領事館方面,領事館書記小森和署長田中趕往交涉署,經調查後發現朴昌廈所持手槍是全新的,槍管內沒有灰塵,故當日即獲釋放[23]。然而7月16日的《吉長日報》仍報道稱「鮮東亜報記者過害、行兇日巡査韓人朴昌廈」,對此日方要求中方逮捕犯人並消除文章的影響[23]。
7月23日,蔣介石在對全體國民的聲明中,將這一朝鮮排華事件稱為朝鮮華僑慘案[3]。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日本外務省,第217頁.
- ^ 竹中憲一. 満州における教育の基礎的研究. 柏書房. 2000: 70.
- ^ 3.0 3.1 蔣中正. 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書. 1931-07-23 [2018-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8).
- ^ 日本外務省,第219頁.
- ^ 宮脇淳子. 世界史のなかの満洲帝国. PHP研究所.
- ^ 6.0 6.1 6.2 陳來幸. 現代中国研究 第19号 「書評 安井三吉著『帝国日本と華僑-日本・台湾・朝鮮』」 (PDF). 現代中國研究 (中國現代史研究會): 76. [2018-11-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 ^ 7.0 7.1 7.2 岡崎, 久彥. 幣原喜重郎とその時代. PHP研究所. 2003.
- ^ 8.0 8.1 日本外務省,第229頁.
- ^ 9.0 9.1 9.2 9.3 日本外務省,第237頁.
- ^ 10.0 10.1 10.2 10.3 日本外務省,第228頁.
- ^ 日本外務省,第213-214頁.
- ^ 12.0 12.1 日本外務省,第232-233頁.
- ^ 日本外務省,第232頁.
- ^ 血に狂ふ虐殺 支那商店をことごとく襲撃し 平壌暴行事件の詳報. 北國新聞. 1931-07-08.
- ^ 平壌の鮮支人衝突 昨夜来大暴動下す 鮮人五千の大集団襲撃し 支那人家屋百数十軒を破壊 死傷者二百二十五名. 北國新聞. 1931-07-07.
- ^ 支那人の死傷者 三百余名に達す 朝鮮憲兵隊の調査. 北國新聞. 1931-07-07.
- ^ 金沢の朝鮮人支那人を襲ふ 二軒の理髪業者の家で暴行 万宝山事件の報道に雷同. 大阪每日新聞. 1931-07-09.
- ^ 富山市でも鮮人 支那行商人を襲ふ 例の萬宝山事件に恨みを抱き 昨夜押入って暴行. 北國新聞. 1931-07-11.
- ^ 日本内地でも暴行 鮮人支那理髪店を襲ふ 棍棒で鏡電灯破壊 金沢駅前の椿事. 福岡日日新聞. 1931-07-09.
- ^ 太平洋戰爭研究會. 石原莞爾と満州事変. PHP研究所. 2009: 108. ISBN 4569774652.
- ^ 日本外務省,第248頁.
- ^ 22.0 22.1 22.2 日本外務省,第246頁.
- ^ 23.0 23.1 23.2 日本外務省,第247頁.
外部連結
編輯- 日本外務省. 日本外交文書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 昭和期I第1部 第5巻.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 水野直樹. 戦前日本在住朝鮮人関係新聞記事. 京都大學水野直樹研究室. 19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5).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獻: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