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靈莊裕王朱仕𰊊(1428年—1496年10月12日),[1]廣靈榮虛王朱遜𤇜嫡長子,[2]王妃王氏所生。[3]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正統九年(1444年)四月賜名。[4]同年封為廣靈長子。[3]景泰二年(1451年)八月,朱遜𤇜奏朱仕𰊊已選大同右衛軍人張文鐸女為婚,請求賜張文鐸冠帶,不獲准。[5]

天順三年(1459年)十月,朱遜𤇜薨。朱仕𰊊奏上繳廣靈王印,其中缺少盛印銀箱。十二月,明英宗敕令朱仕𰊊稱此印是分封時所給,世代相傳,無進繳之理,責其不知事體,輕信繼母高太妃之言就上繳,這也是輔導官失職,令御史將教授提問,特降敕戒諭,今後行事必須斟酌事宜,不可輕舉妄動而獲罪。[6]

當時代藩諸王多在大同,英宗想遷走其中一部分。朱仕𰊊因為不願遷藩到腹地,稱父喪未久、祖母老疾、母墳在大同,請求賜仍居舊府。天順四年(1460年)十月,英宗下敕令給他,稱並沒有逼他內遷,自己已經為代藩諸王為遷藩之事各懷私心下過敕書告誡,他卻輕信傳聞又上奏干擾朝廷決策,今後行事務在詳審安靜,不宜如此輕率煩瑣、違禮取禍。[7]閏十一月,又下敕書告諭朱仕𰊊堂兄代隱王朱仕㙻,仍一併告諭諸王今後不要繼續奏擾、自取罪過。[8]因代隱王先前自稱朱仕𰊊願意內遷,十二月,英宗詰問代隱王所奏不實。[9]

受封 編輯

天順七年(1463年)三月,英宗命豐城侯李勇、平鄉伯陳政為正使,吏科給事中沈珤、戶科給事中冉哲為副使,持節冊封朱仕𰊊為廣靈王,[2]夫人張氏為廣靈王妃,都賜儀仗冠服。[10]

朱仕𰊊的父親逝世後,朝廷每年給朱仕𰊊食米三百石。朱仕𰊊襲封之後,英宗才命給全祿歲祿一千石。[11]

代隱王逝世後,成化元年(1465年)四月,代世子朱成鍊與朱仕𰊊和三弟博野王朱成鐭、四弟和川王朱成鏝送喪出城,良久方還。大同守臣上奏。五月,明憲宗敕令朱成鍊:根據祖訓,世子、郡王出城必先差人奏請,念及他們是宗親,姑且不追究,敕令他們深刻自省改過,今後務必循禮守法,不要重蹈覆轍,玷污代府名聲。[12]

然而,在成化九年(1473年)四月,代惠王朱成鍊與朱仕𰊊、朱成鏝、弟弟定安悼隱王朱成鏻長子朱聰潏又連日出城詣真武廟行香,守臣上報,憲宗降敕書責諭,因王府官未能進諫制止,朝廷下令將其逮捕治罪。[13]

弘治九年(1496年)九月,朱仕𰊊逝世,朝廷得知死訊,輟朝一日,按制度賜祭葬,賜諡莊裕[3]十一年(1498年)十二月,其嫡長子朱成𬬔襲封。[2][14]

評價 編輯

家庭 編輯

妻妾 編輯

  • 王妃張氏

子孫 編輯

  • 嫡長子廣靈順簡王朱成𬬔
    • 嫡三子朱聰洛
    • 嫡四子朱聰溝[15]
  • 庶三子朱成鎋,成化三年(1467年)十一月賜名,[16]成化十年(1474年)十二月於折色祿米內改支本色三十石,[17]弘治元年(1488年)三月已故[18]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弇山堂別集》卷035作享年五十五歲,即生於1442年。此從《明實錄》。
  2. ^ 2.0 2.1 2.2 《明史》卷一百一·表第二·諸王世表二
  3. ^ 3.0 3.1 3.2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十七》
  4. ^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一百一十五》
  5. ^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二百七》
  6. ^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三百十》
  7. ^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三百二十》
  8. ^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三百二十二》
  9. ^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三百二十三》
  10. ^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三百五十》
  11. ^ 《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三百五十四》
  12. ^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十七》
  13. ^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十五》
  14. ^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四十五》
  15. ^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之九十》
  16. ^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四十八》
  17. ^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三十六》
  18. ^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十二》
前任者:
父榮虛王朱遜𤇜
明廣靈國國王
1463年-1496年
繼任者:
子順簡王朱成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