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學館
東洋學館是日本在大清上海開設的學校,也是日本在上海以及中國最早開設的學校。該校創辦的宗旨是幫日本培養通曉大清的政治、風俗、語言等人才。[1]
歷史
編輯1884年8月7日,日本人中江兆民、末廣重恭、植木枝盛等人在上海乍浦路23號創辦東洋學館,教授漢語。東洋學館原打算開設政治經濟學、法律學、商法學、理學、哲學五科,但實際上由於東洋學館不具備專門的教師,課程實際上並未實行。因此東洋學館開辦之初遭到了日本政府以及在上海的日本人的批評。日本駐上海領事向日本政府提出應該停辦。學校不久因經費問題停辦。[2]
同年10月,末廣重恭出任東洋學館館長,學校搬遷至昆明路8號[3]重新開館[4],並且校名改為興亞學館,11月下旬又改為亞細亞學館。改建後的學館只設漢語科和英語科,而漢語的教育內容基本上是四書五經。改建後的學館得到了日本駐上海領事館的認可,但仍遭到日本政府的否定。1884年12月末,末廣重恭向日本政府提出設立申請。1885年3月19日,文部省認為亞細亞學館的設立者山本忠禮、館長末廣重恭以前參加過自由民權運動,受到過監禁的處分,因此拒絕了末廣重恭的申請。1885年4月9日,陸軍大臣大山巖表示反對設立學館。後來學校因經濟危機難以為繼,1885年9月3日,亞細亞學館正式解做。整個學館開設期間招收的學生只有十幾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