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
極客,又譯為技客、奇客,是英文單詞geek的音譯兼義譯。原本的俚語是指反常的人。
這個詞在「美國俚語」中意指智力超群,善於鑽研但不愛社交的學者或知識分子,含有貶義,因為極客經常鑽研於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可以犧牲個人衛生、社交技巧或社會地位(但並不是所有的geek都會這麼做)。但近年來,隨着互聯網文化興起,其貶義的成分正在減少。
但這個詞仍保留擁有超群的智力和努力的本意,又通常被用於形容對電腦和網絡技術有狂熱興趣並投入大量時間鑽研的人。所以俗稱發燒友或怪傑。如電腦怪傑(computer geek),技術宅/科技怪傑(techno-geek),玩家怪傑(gamer geek)等。
詞源
編輯這個詞來自英語方言,geek或geck(意思是「傻瓜」或「怪胎」)。這詞的詞根可以追溯到荷蘭和南非荷蘭語的形容詞GEK(「瘋狂」)。 在英語中,這個詞首先出現在羅伯特·海因萊因的1952年短篇小說《困境的一年》。
釋義
編輯隨着時間的推移極客的定義已發生很大變化,已經不再有一個明確的含義。nerd一詞也有類似的意義,但有很多不同,他們的差異是存在爭議的。在2007年接受採訪時,理查德·克拉克說,nerd和geek之間的差異是「極客是能做實事的(geek gets it done)」,朱莉·史密斯定義極客為「聰明的年輕人,內向,不擅長社交,與生活脫節,卻沉迷電腦或者其他空間,在那兒他覺得更加真實和興奮。」
有許多種類的極客,如科學極客、數學極客、電腦極客、歷史極客、遊戲極客等。
衝擊
編輯極客,特別是面向技術的極客,現在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力。極客往往在研究部門,實驗室和支援部門,現在,他們越來越多地佔據企業進階職位,擁有巨大的商業和政治影響力。當2011年2月1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私人晚宴上會見了Facebook的馬克·朱克伯格——世界上最大的技術公司的總裁時,紐約雜誌撰寫了題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會見奧巴馬總統」的新聞,當時,朱克伯格的公司已發展到超過十億用戶。 馬克·羅德稱極客的崛起代表着人類進化的新階段。在他的書《非自然選擇》中闡述:為什麼極客能統治地球,他認為「高科技時代更偏愛有極客特質的人,其中許多人都有自閉症,多動,或口吃傾向。此前,這些人可能處於劣勢,但現在他們獨特的認知方式使他們中的一些人與新技術的時代精神產生共鳴,從而獲得成功。「 經濟學人雜誌2012年6月2日寫到:「那些極客可能在學校不好過,他們可能被運動員們嘲笑,在聚會中被忽視。但現在任何正經嚴謹的組織想要蓬勃發展都離不開他們。」
極客時尚
編輯「極客時尚」指的是在2000年代中期興起的非主流時尚文化,年輕人刻意採用「極客」風格的時裝,如超大的黑色角質架鏡框,吊帶 / 背帶,和highwaist trousers。沒有度數或者沒有鏡片的黑框眼鏡是這個潮流的標誌,一些名人也紛紛嘗試這種極客風格,如碧咸(David Beckham)、賈斯汀(Justin Timberlake)。同時,在體育界,很多NBA球員也在賽後採訪戴上這種「極客」眼鏡,如史蒂夫(Steve Urkel)。
自我標榜
編輯在geek時尚潮流之後,術語「極客時尚」被挪用了,一些自我標榜為「極客」的人,用極客這個詞,來代表某種在高科技社會中可以被主流社會接受的某種角色。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The Geek Te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Geek Culture: The Third Counter-Cultu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n article discussing geek culture as a new kind of counter-culture.
- Hoevel, Ann. "Are you a nerd or a gee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NN. December 2, 2010.
- "Geek Chi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USA Today, October 22, 2003
- "Suddenly, It's Hip to be Squa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ssociated Press, July 18, 2005
- "How Geek Chic Work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Nerd Project at the Wikivers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