柵欄區
柵欄區(俄語:Черта́ осе́длости,意第緒語:דער תּחום-המושבֿ,希伯來語:תְּחוּם הַמּוֹשָב,英語:Pale of Settlement),又譯隔離屯墾帶(區)、定居區,是沙俄西部的一個區域,是沙俄允許並僅允許猶太人永久居住的地方。[1]地理位置上,它西接普魯士帝國和奧匈帝國。[2]他們是在第三次瓜分波蘭時被併入俄羅斯。
沙俄對於猶太人居住於此的限制也有一些例外,某些猶太人(如受過特殊或高等教育的、高校學生、高級手工藝人、士兵、軍隊的裁縫、有頭銜的人)和他們的家人,被允許生活在定居區之外。在某些特殊時期,猶太人也可以通過赦免離開定居區,但這些赦免並不可靠,事實上,直到1981年,數以千計的猶太人仍然被從聖彼得堡、莫斯科等大城市遣返回定居區。
這塊區域的人群以信仰天主教和猶太教為主,它是在1791到1835年的漫長歲月中,被以東正教為主導宗教的沙俄帝國通過軍事和外交手段逐漸攻佔的。直到1917年沙俄帝國滅亡,這塊區域才解體。[3]它曾佔據了沙俄歐洲部分的20%的領土,盤踞在沙俄和波蘭立陶宛聯邦,及克里米亞汗國的邊境。它對應於今天立陶宛、白俄羅斯、摩爾多瓦、拉脫維亞、烏克蘭和俄羅斯西部的版圖。[4]
歷史
編輯這塊區域最早由葉卡捷琳娜二世在1791年建立,[3]之前數個她的前輩試圖把所有拒絕皈依東正教的猶太人驅逐出境而未遂。出於經濟和國家主義的原因,定居區因而誕生。在1793年第二次瓜分波蘭前,定居區的猶太人口還沒有那麼顯著。[5][6]之後,因為向西擴張而引入的波蘭立陶宛領土使定居區的猶太人達到五百萬,佔據了當時世界上40%的猶太人口。[4]
一戰時期,大量定居區的猶太人因為逃避德國軍隊而逃亡內陸,使得定居區的邊境限制不再嚴格。1917年3月,俄國臨時政府正式宣佈廢除定居區,此區域和其所屬大部分人口,變成了波蘭的一部分。[4]
定居區內的生活
編輯定居區內的大部分猶太人過着貧困艱苦的生活,但他們宗教體系的福利制度提供食品、衣物、藥品,甚至嫁奩給需要的人。孤兒也能儘可能地接受教育(多是傳統猶太宗教教育)。有多達22%的貧困人口在被宗教團體的福利支持着。[7][8][4]
由於定居區的猶太人群高度集中,這裏很容易成為反猶主義群體和少數族裔迫害者的攻擊對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這些反猶活動中也不可避免。[9]
1886年之後,猶太人定額制度被應用於高等教育,定居區的猶太裔學生比例不能超過10%,定居區外這一比例甚至低達3%。儘管1908至1915年,這一定額有所放寬,但是猶太人在高等教育中受歧視的現象仍有餘波(這在格里戈里·裴瑞爾曼的傳記中有所提及,他的母親就是攻讀高等數學研究的猶太女性)。[10]
參考文獻
編輯- ^ Черта оседлости. КЕЭ, том 9, кол. 1188–1198. [2020-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 ^ "pale, n.1." OED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eptember 2016. Retrieved October 24, 2016. The Pale was the part of medieval Ireland controlled by the English government.
- ^ 3.0 3.1 Spiro, Rabbi Ken. History Crash Course #56: Pale of Settlement. aishcom. [2019-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3) (英語).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2」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4.0 4.1 4.2 4.3 The Pale of Settlement. 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 [2019-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5).
- ^ Kotkin, Stephen. Stalin. USA: Penguin Books. 2014: 12. ISBN 978-1-59420-379-4.
- ^ Kotkin, Stephen. Stalin. New York: Penguin. 2014: 12. ISBN 978-1-59420-379-4.
- ^ Rabbi Ken Spiro. History Crash Course #56: Pale of Settlement. aish.com. [19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2).
- ^ Beyond the Pale: Life in the Pale of Settlement. www.friends-partners.org. [2019-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4).
- ^ Montifiore, Simon Sebag. The Romanovs -- 1613 to 1918. : 463–464.
- ^ Modern Jewish History: Pogroms. Encyclopaedia Judaica. Jewish Virtual Library, The Gale Group. 2008 [19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03).
- ^ Ronnie S. Landau (1992) The Nazi Holocaust. IB Tauris, London and New York: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