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榘(15世紀—16世紀),汝方恆齋河南開封府睢州柘城縣[1]明朝政治人物。

梁榘
大明臨洮府知府
籍貫 河南開封府睢州柘城縣
字號 字汝方,號恆齋
親屬 (曾祖)梁濟川
(祖)日照縣丞梁安
(父)成化十七年進士梁偉
(曾孫女)梁和嬪
出身
  • 弘治八年乙卯科舉人

生平

編輯

梁榘是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河南鄉試第四十一名舉人,授元城教諭,身先士卒教育士子,十四年(1501年)任陝西鄉試同考官稱得士,十七年(1504年)改任吳江教諭,教法如在元城一樣,廉潔不受諸生餽贈,訓導方文敏有心疾,遇上長官總會漫罵侮辱,唯獨看見梁榘卻敬愛有加。正德三年(1508年)陞太僕寺丞巡視北直隸山東馬政,吳江老幼前往送別:「可以讓先生成為我們父母官嗎?」[2][3]其後,考績稱最得敕令賜與父親同樣官職。

正德十一年(1516年)出為臨洮知府,臨洮地處邊境,人風勁悍,遇上旱荒他齋戒沐浴祈禱,三日後即下大雨,仍然發放糧食賑濟救活不少人民,夏天蝗蟲食田禾,他寫下引咎文後蝗蟲很快死去,當年麥子兩造成豐年,河州人民馬友才誣陷馬明等九人為盜賊,上級讓他審判,他遲疑不忍判決,馬友才不久自首正法,九人皆生存,狄道人民任傑被侯堂劫殺,他虔誠向城隍祠祈禱,五日後侯堂敗露抵罪而死。臨洮素產褐布,大官總來索取,他拒絕道:「寧可取罪權勢,不忍剝削我民也。」以病致仕,人民他立下生祠,他為人孝友恭儉而曠達,為政平恕,又喜歡交遊,身邊沒有多與財產,逝世後入祀鄉賢祠[1]

引用

編輯
  1. ^ 1.0 1.1 光緒《柘城縣志·卷三·人物誌》:梁榘,字汝方,號恆齋,曾祖濟川,洪武初以人才薦辟不就;祖安日照縣丞有惠愛及民;父偉成化辛丑進士……榘夙負英姿,復聞庭訓,中宏治乙卯鄉舉,授元城縣教諭,以身率人,辛酉陝西聘典文衡稱得士,甲子改吳江縣學正,教如元城,正德戊辰行取陞太僕寺丞,巡北直隸山東馬政,考最敕賜父如其官,丙子陞陝西臨洮府知府,地控邊郵,其人勁悍質木,兼旱荒多餓殍,榘齋沐懇禱,越三日雨霑足,仍發粟賑濟所,全活甚眾,夏蝗食田禾,自製文引咎,蝗尋斃,麥秀兩歧更大有年。河州民馬友才誣執馬明等九人為盜獄,上讞榘遲疑不忍決,友才尋自首論如法,九人皆生,狄道民任傑被侯堂劫殺,虔誠禱城隍祠,越五日堂敗露抵死,其誠心決獄如此。洮素產褐,大僚之索取者道路相望,公獨不應曰:「寧可取罪權勢,不忍剝削我民也。」期年政化大行,尋以病請致仕,士民立生祠俎豆之,榘孝友恭儉,風度簡曠,遇事即剖決,用法務平恕,喜交遊篤,故舊父子繼宦者四十年田廬無所增益,囊無遺財,其廉可知也,傳四世篤生和嬪,人咸以為清白之報云,祀鄉賢。
  2. ^ 民國《吳江縣志·卷二十二·名宦一》:梁榘,柘城人,弘治中舉人,署吳江教諭,為人嚴重廉潔,諸生餽遺悉謝不受,有憐其不給者強之乃受,訓導方某有心疾,遇長官輒詈辱之,手搏生徒以為常,獨見榘愛敬如父,端坐不言有所鈎取,惟恐其知也,未幾被召,臨行邑中老幼奔送,曰:「安得假公為吾民父母乎?」仕終臨洮知府。 參獻集
  3. ^ 光緒《蘇州府志·卷七十三·名宦六》:梁矩【榘】,柘城人,弘治中舉人,署吳江學教諭,為人嚴重,諸生饋遺多不受,至不能自給,訓導方文敏有心疾,遇長官輒詈辱之,獨見矩【榘】愛敬有加,未幾被召,邑中老幼奔送,曰:「安得假公為吾民父母乎?」任終臨洮知府。 《松陵文獻》

參考文獻

編輯
  • 光緒《柘城縣志》·卷三·人物誌
  • 民國《吳江縣志》·卷二十二·名宦一
  • 光緒《蘇州府志》·卷七十三·名宦六
官銜
前任:
王礪
明朝元城縣教諭
弘治年間-1504年
繼任:
鄒希賢
前任:
高志
明朝吳江縣教諭
1504年-1508年
繼任:
林幹
前任:
李賓
明朝臨洮府知府
1516年—正德年間
繼任:
孫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