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齒龍科
楔齒龍科(Sphenacodontidae)是合弓綱盤龍目的一科,生存在賓夕法尼亞紀晚期到二疊紀中期。楔齒龍科的體型從小到大都有,原始的物種(例如哈普托獸)通常尺寸較小,約60公分到1公尺;但在二疊紀早期,這些動物逐漸長大到3公尺甚至更長,成為牠們所處環境中的頂級掠食動物。
楔齒龍科 | |
---|---|
異齒龍的復原圖 | |
無效狀況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合弓綱 Synapsida |
目: | 楔齒龍目 Sphenacodontia |
演化支: | 泛獸孔類 Pantherapsida |
總科: | 楔齒龍總科 Sphenacodontoidea |
科: | †楔齒龍科 Sphenacodontidae Marsh, 1878 |
屬 & 演化支 | |
定義
編輯楔齒龍科其實是個並系群,是根據原始的合弓類特徵來定義;這些動物構成由從原始的合弓動物到早期獸孔目的演化階段。楔齒龍類是用來命名楔齒龍與所有它的後代(包括哺乳類)的單系群演化支;而楔齒龍科包括特定的盤龍目生物,不包括更早期的原始物種,像是:哈普托獸、Palaeohatteria、Pantelosaurus、與Cutleria(在早期的遺傳學分類中都被分在哈普托獸)。在1997年,M. Laurin與R. Reisz將楔齒龍類演化支定義為:楔齒龍與獸孔目的最近共同祖先與其最近共同祖先的後代,由特定的頭骨特徵定義。
特徵
編輯楔齒龍科的頭骨是長、深、狹窄的,是強壯下頜肌肉的適應結果。前方的牙齒大、呈匕首狀,兩旁與後方的牙齒較小。異齒龍的名稱來自於「兩種尺寸的牙齒」,雖然楔齒龍科的所有屬都有這種特徵。
楔齒龍科的幾個大型物種(切齒龍、櫛椎龍、異齒龍)的背部有高大背帆,由脊椎神經棘延長、表面應該覆蓋者皮膚與血管,這背帆被推測有調解體溫作用。然而,這些動物不一定都擁有高大帆狀物。例如:其中一屬,楔齒龍,化石在新墨西哥發現,缺乏背帆;而另一類似且血緣親近的屬,異齒龍,化石在德州發現,擁有高大背帆。在二疊紀期間,這兩個地區被狹窄的海道分開,但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被地理上分離的群體,會一群演化出背帆,而另一群沒有。
參考文獻
編輯- Carroll, R. L. (1988),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Evolution, WH Freeman & Co.
- Colbert, E. H., (1969), Evolution of the Vertebrates, John Wiley & Sons Inc (2nd ed.)
- Laurin, M. and Reisz, R. R., 1997, Autapomorphies of the main clades of synapsid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Reisz, R. R., 1986, Handbuch der Paläoherpetologie – Encyclopedia of Paleoherpetology, Part 17A Pelycosauria Verlag Dr. Friedrich Pfeil, ISBN 3-89937-032-5
- Romer, A. S., (1947, revised ed. 1966)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 Romer, A. S. and Price, L. I., (1940), Review of the Pelycosauria,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Special Papers, No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