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開央元音元音的一種,用於一些口說語言當中,國際音標ɐ代表此音,而X-SAMPA音標則以6代表此音。國際音標中的此符號為一個倒轉的印刷體a。 事實上,國際音標中並沒有特別說明[ɐ]圓唇度[1]又其圓唇的變體僅出現在薩比尼語英語Sabiny language做為獨立音素出現(該語言中有超短(overshort)的次開央不圓唇元音次開央圓唇元音[2][3],故一般使用此符號時大多指的是次開央不圓唇元音

次開央元音
ɐ
IPA編號324
編碼
HTML碼(十進制)ɐ
Unicode碼(十六進制)U+0250
X-SAMPA音標6
ASCII音標&"
IPA盲文英語IPA Braille⠲ (braille pattern dots-256)⠁ (braille pattern dots-1)
音頻範例

特徵

編輯
  • 此音有可能圓唇也有可能不圓唇。不圓唇的狀況可能以/ɜ̞/表示;而圓唇的狀況可能以/ɞ̞/表示。

見於

編輯

下表中⟨ɐ⟩已假定不是圓唇音。圓唇形式寫作⟨ɐ̹⟩。後者有時可以是開元音。

語言 詞彙 國際音標 意義 註釋
孟加拉語[4] পা / pa [pɐ] 一般記作⟨a⟩。參見孟加拉語音系
保加利亞語[5] пара/para [pɐˈra] 硬幣 /ɤ//a/的非重讀同位異音。[5]可以記作⟨ə⟩。參見保加利亞語音系
緬語[6] တ်/maat [mɐʔ] 垂直 /a/在喉塞閉音節且鼻化的同位異音;口語開音節實現為開元音[ä][7]
加泰羅尼亞語 巴塞隆拿大都市區[8][9] emmagatzemar [ɐm(ː)ɐɣ̞ɐd͡z̺ɐˈmä] 儲存 一般記作⟨ə⟩。參見加泰羅尼亞語音系
漢語 粵語[10] / sam1 [sɐ̝m˥] 半開。[10]參見粵語音系
上海話[11] [kɐʔ˦] 只出現在閉音節;確切的高度和後移度不明確。[11]
丹麥語[12] fatter [ˈfætɐ] 懂(第三人稱) 介於次開央元音[ɐ]、次開次後圓唇元音[ɐ̹˗]和中次後不圓唇元音[ə̠]之間。[12]參見丹麥語音系
丁卡語 Luanyjang[13] [orthographic
form needed
]
[lɐ́ŋ] /a/的短音同位異音;介於次開[ɐ]和半開[ɐ̝]間。[13]
艾米莉亞語 Bulåggna [buˈlʌɲɲɐ] 布洛尼亞 央化的/a/。
英語 加利福尼亞英語[14] nut [nɐt] 堅果 參見英語音系
考克尼[15][16] [nɐ̟ʔ] 次前元音。[15]
盎格魯英語[17] [nɐʔ] 在一些地方(如Colchester)取代傳統的[ʌ]使用。[17]
新西蘭英語[18] [nɐʔt] 介於次開次前元音[ɐ̟]、次開央元音[ɐ]、開次前元音[]和開央元音[ɐ̞]之間。[18]參見新西蘭英語音系
標準英音[19] 參見英語音系
北美內陸英語[20] bet [bɐt] /ɛ/的變體,出現在經歷過北城元音鏈移的口音。
倫敦中產階級英語[21] lot [lɐ̹ʔt] 圓唇;可以是後元音[ɒ][21]參見英語音系
加利西亞語 feita [ˈfejt̪ɐ] 做完了 末尾非重讀的/a/的同位異音。參見加利西亞語音系
德語 標準德語[22] oder [ˈoːdɐ] 確切的高度、後移度和圓唇度介於[ä][ɔ]間,取決於環境。有時也用開雙元音[əɐ̯][22]參見標準德語音系
北部德語方言[23] kommen [ˈkʰɐmən] 介於央元音[ɐ]和後元音[ɑ]之間;和標準德語半開圓唇元音[ɔ]對應。[23]參見標準德語音系
希臘語 Modern Standard[24] ακακία / akaa [ɐkɐˈc̠i.ɐ] 刺槐 一般記作⟨a⟩。參見現代希臘語音系
豪薩語[25] [比如?] /a/可能的同位異音,也可以和[ə]一樣閉或和[ä]一樣開。[25]
印度斯坦語[26] दस/دَس‎/dās/daas [ˈd̪ɐs] /ə/的一般實現。[26]參見印度斯坦語音系
韓語[27] 하나 / hana [hɐnɐ] 一般記作⟨a⟩。參見韓語音系
Kumzari[28] [orthographic form?] [ɡɐ̟p] 次前元音。[28]
立陶宛語 kas [kɐs̪] 什麼 參見立陶宛語音系
盧森堡語[29] Kanner [ˈkʰɑnɐ̠] 孩子們 次後元音。[30] 參見盧森堡語音系
馬普切語[31] ka [ˈkɐ̝ʐɘ̝] 半開元音;[31]一般記作⟨a⟩。
挪威語 Østfold dialect[32] bada [ˈbɐ̹̂ːdɐ] 沐浴 例詞同時有圓唇音[ɐ̹]和非圓唇音[ɐ]
葡萄牙語[33][34] aja [ˈäʒɐ] 行為(subj.) 歐洲葡萄牙語里是更閉的[ɐ̝],相較於巴西葡萄牙語的([ɐ])。[33][34]參見葡萄牙語音系
羅馬尼亞語 摩爾達維亞方言[35] bărbat [bɐrˈbat] 和標準音[ə]對應。參見羅馬尼亞語音系
俄語 標準莫斯科[36] голова [ɡəɫ̪ɐˈvä] 和標準聖彼得堡[ʌ]對應;[36]主要出現在重讀音節之前。參見俄語音系
薩比尼語[2] [比如?] 超短非圓唇和超短圓唇次開央元音對立。[3]
烏克蘭語[37] слива [ˈslɪwɐ] 李子 參見烏克蘭語音系
越南語[38] chếch [cɐ̆jk̚] 懷疑地 一般記作⟨ə̆⟩。參見越南語音系
史興語[39][40] [Htsʰɐ][需要解釋] 低地史興語是次開元音[ɐ],高地史興語是半開元音[ɐ̝]。後者可以記作⟨ɜ⟩例詞來自低地史興語。[40][41]

參閲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1999),第166頁.
  2. ^ 2.0 2.1 UPSID 4)S. [27 Jan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7). 
  3. ^ 3.0 3.1 UPSID SEBEI. [27 Jan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6). 
  4. ^ Khan (2010),第222頁.
  5. ^ 5.0 5.1 Ternes & Vladimirova-Buhtz (1999),第56頁.
  6. ^ Watkins (2001),第293頁.
  7. ^ Watkins (2001),第292–293頁.
  8. ^ Rafel (1999),第14頁.
  9. ^ Harrison (1997),第2頁.
  10. ^ 10.0 10.1 Zee (1999),第59頁.
  11. ^ 11.0 11.1 Chen & Gussenhoven (2015),第328頁.
  12. ^ 12.0 12.1 Basbøll (2005),第58頁.
  13. ^ 13.0 13.1 Remijsen & Manyang (2009),第117, 119頁.
  14. ^ Ladefoged (1999),第42頁.
  15. ^ 15.0 15.1 Wells (1982),第305頁.
  16. ^ Hughes & Trudgill (1979),第35頁.
  17. ^ 17.0 17.1 Trudgill (2004),第167頁.
  18. ^ 18.0 18.1 Bauer et al. (2007),第98頁.
  19. ^ Roca & Johnson (1999),第186頁.
  20. ^ Labov, William; Ash, Sharon; Boberg, Charles, A National Map of the Regional Dialects of American English,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997 [March 15,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2-23) 
  21. ^ 21.0 21.1 Altendorf & Watt (2004:188頁)。作者區分[ɒ̟][ɒ̈]前者更後。
  22. ^ 22.0 22.1 Krech et al. (2009),第86頁.
  23. ^ 23.0 23.1 Dudenredaktion, Kleiner & Knöbl (2015),第64頁.
  24. ^ Arvaniti (2007),第25頁.
  25. ^ 25.0 25.1 Schuh & Yalwa (1999),第90–91頁.
  26. ^ 26.0 26.1 Ohala (1999),第102頁.
  27. ^ Lee (1999),第121頁.
  28. ^ 28.0 28.1 Anonby (2011),第378頁.
  29. ^ Gilles & Trouvain (2013),第68, 70頁.
  30. ^ Gilles & Trouvain (2013),第70頁.
  31. ^ 31.0 31.1 Sadowsky et al. (2013),第92頁.
  32. ^ Jahr (1990:92頁)
  33. ^ 33.0 33.1 Cruz-Ferreira (1995),第91頁.
  34. ^ 34.0 34.1 Barbosa & Albano (2004),第229頁.
  35. ^ Pop (1938),第29頁.
  36. ^ 36.0 36.1 Yanushevskaya & Bunčić (2015),第225頁.
  37. ^ Danyenko & Vakulenko (1995),第4頁.
  38. ^ Hoang (1965),第24頁.
  39. ^ Chirkova & Chen (2013),第369–370頁.
  40. ^ 40.0 40.1 Chirkova, Chen & Kocjančič Antolík (2013),第388–389頁.
  41. ^ Chirkova & Chen (2013),第369頁.

出處

編輯
  • Barbosa, Plínio A.; Albano, Eleonora C., Brazilian Portugues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004, 34 (2): 227–232, doi:10.1017/S0025100304001756 
  • Cruz-Ferreira, Madalena, European Portugues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1995, 25 (2): 90–94, doi:10.1017/S0025100300005223 
  • Kortmann, Bernd; Schneider, Edgar W, Upton, Clive , 編, A handbook of varieties of English,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4 
  • Ladefoged, Peter, American English, Hand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1–44, 1999 
  • Lee, Hyun Bok, Korean, Hand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0–122, 1999, ISBN 0-521-63751-1 
  • Padgett, Jaye; Tabain, Marija, Adaptive Dispersion Theory and Phonological Vowel Reduction in Russian (PDF), Phonetica, 2005, 62 (1): 14–54 [2012-08-21], PMID 16116302, doi:10.1159/0000872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7-09-27) 
  • Roca, Iggy; Johnson, Wyn, A Course in Phonology, Blackwell Publishing, 1999 
  • Thelwall, Robin, Illustrations of the IPA: Arabic,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1990, 20 (2): 37–41, doi:10.1017/S002510030000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