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
泥塑,是一種立體造型藝術,雕塑藝術的一種方法,既可以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存在,也可以作為其它雕塑形式的輔助方法,例如:製作銅雕,玻璃鋼雕塑的模具通常要先製作一比一的泥塑。泥塑的材料一般是天然粘土或者現代的人工合成雕塑泥,混合入相應的纖維材料防止干後開裂,中大型作品還要在內部建造骨架以增加強度。由於泥的可塑性非常好,因此泥塑經常作為學習雕塑藝術的入門練習。
泥塑也是世界各國民間美術常用的形式,其中包括泥塑、陶塑、彩塑等。
中國著名的民間泥塑大師有天津的泥人張,無錫惠山阿福,揭陽破門樓鄭翁仔燈等。
台灣的剪粘匠師通常會以以灰泥塑形,再將經過剪裁的陶瓷片粘於其上,因此台灣的剪黏匠師通常也有高超的泥塑技巧與繪畫根基。[1] 台灣著名的泥塑匠師有王石發與王保原父子等,代表作品為佳里金唐殿正殿後方的泥塑。[2]
相關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 陳姿吟. 剪黏. 臺灣大百科全書. 文化部. 2009-09-09 [2020-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2).
- ^ 班。馬. 金唐殿出發的/ 【與匠同行】王保原 (中)重返故鄉 金唐殿出發的剪黏生涯. 班。馬傳媒. 2019-12-18 [2020-07-22]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