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評論》是五四運動時期聞名中國湖南學生聯合會的周報,由新民學會創辦[1],以「宣傳最新思潮為主旨」。毛澤東作為湖南學生聯合會文牘股幹事,被一致推舉擔任《湘江評論》主編,實際上還是主要撰稿人。

湘江評論

歷史

編輯

1919年7月14日在湖南長沙創刊號問世。創刊號首印兩千份,馬上就賣完了,再印兩千份,仍不能滿足需要。7月21日出版的第2期開印五千份,附有「臨時增刊」第一號。第三號於7月28日出版。第四號於8月4日出版。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第八班的同班同學、著名的教育家周世釗後來回憶,當時《湘江評論》每一期的絕大多數文章都是毛澤東自己寫的,「刊物要出版的前幾天,預約的稿子常不能收齊,只好自己動筆趕寫。他日間事情既多,來找他談問題的人也是此去彼來,寫稿常在夜晚。他不避暑氣的熏蒸,不顧蚊子的叮擾,揮汗疾書,夜半還不得休息……文章寫好了,他又要自己編輯,自己排版,自己校對,有時還自己到街上去叫賣。」

8月中旬,《湘江評論》第5期小樣剛剛打出未及發行,湖南督軍兼省長張敬堯查封,理由是宣傳「過激主義」。《湘江評論》共出版發行四號正刊和一號臨時增刊。每期為四開一張。同時湖南學聯也遭強行解散。

《湘江評論》全部採用白話文寫作,每刊約12000字。設有《東方大事述評》《西方大事述評》《湘江大事述評》《世界雜評》《湘江雜評》《放言》《新文藝》等欄目。毛澤東在該報發表有41篇文章,超過總稿件數量的40%。重要文章有《〈湘江評論〉創刊宣言》、《民眾的大聯合》(連載於二、三、四號)等。

《湘江評論》寄到北京後,受到李大釗、胡適等人的高度重視。胡適認為《湘江評論》的長處是在議論的一方面,《湘江評論》第二、三、四期的《民眾的大聯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遠大,議論也很痛快,確是現今的重要文字。當時北京、上海、成都等一些報刊都全文轉載或摘要轉載了《民眾的大聯合》。李大釗看到寄到北京的《湘江評論》後,稱讚《湘江評論》是全國最有分量、見解最深的報刊之一。蕭勁光郭亮向警予任弼時都是受到《湘江評論》的影響開始了革命覺悟啟蒙。[2]北京的《每周評論》專門予以介紹:《湘江評論》的長處是在議論的一方面,以及「武人統治之下,能產出我們這樣的一個好兄弟,真是我們意外的歡喜。」

文化大革命時期,湖南省無聯辦的《湘江評論》、湖北北決揚的《揚子江評論》,其取名都顯有模仿《湘江評論》之意。[來源請求]

紀念

編輯
  • 《湘江評論》編輯部舊址:馬王街28號長沙修業學校
  • 《湘江評論》印刷處舊址:解放路街道化龍池社區白果園33號

註釋

編輯
  1. ^ 黃令坦. 新民学会的革命实践活动及其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光明日報. [2018-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4). 
  2. ^ 吳平 李文邦:「青年毛澤東與〈湘江評論〉」,《出版科學》,2014年第2期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