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位於台灣澎湖縣,包含錠鈎嶼雞善嶼白沙嶼3個無人島,主要的保育對象為當地特殊的玄武岩地形景觀[1]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位置澎湖縣
面積滿潮:19.13公頃(0.19平方公里)
低潮:30.87公頃(0.31平方公里)
建立1992年3月12日
管理機構澎湖縣政府

澎湖群島是台灣三大火山群之一,除了花嶼之外,各島大多由玄武岩組成。火山熔岩在冷卻時體積收縮,形成玄武岩的柱狀節理,呈現六角柱或多角柱結構。隨後由於海蝕及其他地形作用的影響,形成許多高低起伏、變化多端的柱狀玄武岩。

保留區位於黑潮支流、南海季風流、及潮汐流交會處,鄰近海域蘊藏豐富的漁類資源。鳥類大多為冬季候鳥和過境鳥,常見鳥種包括黃足鷸大葦鶯家燕等。夏季候鳥以蒼燕鷗白眉燕鷗較多,其次為小燕鷗紅燕鷗[2]。澎湖縣野鳥學會2014年6月在保留區內的雞善嶼發現有黑嘴端鳳頭燕鷗在此繁殖,是馬祖列島韭山列島後,確認的第三個繁殖地[3]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編輯
 
大菓葉柱狀節理玄武岩

世界遺產」登錄工作有許多前瞻性的保存觀念,為使國人保存觀念與國際同步;2002年初,文化部(原: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陸續徵詢國內專家及函請縣市政府與地方文史工作室提報、推薦具「世界遺產」潛力點名單;其後於2002年召開評選會選出11處(2009年經會勘後,增加至17處)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便是其中之一。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是由地底流出的火山熔岩冷卻形成後,形成各式的柱狀玄武岩。由玄武岩組成的島嶼受到海蝕作用形成海崖、海蝕洞、海蝕柱、海蝕溝等天然美景,其自然景觀,符合世界遺產登錄標準的第七項。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的地質年代是臺灣海峽火山熔岩最活躍的年代,至今仍保留非常獨特與優美的玄武岩地景,其雄偉柱狀節理及豐富的地形變化符合世界遺產登錄標準的第八項。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位處偏遠,海流湍急、岩壁陡峭,人跡罕至,每年4月至9月為保育類珍貴稀有鳥類的繁殖天堂,2002年更發現瀕臨絕種的海洋野生動物—綠蠵龜上岸產卵,極具研究與保育價值,符合世界遺產登錄標準的第十項。[4]

過去錠鈎嶼雞善嶼白沙嶼常有漁民或遊客至島上撿拾鳥蛋,軍方亦於錠鈎嶼雞善嶼實施炸射軍事訓練,因自1992年行政院農委會將其公告列入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後,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第86條規定[5],軍方已停止此地的訓練;而地方主管機關亦有派員不定期巡視保留區,目前保留區內生物族群數量及產卵狀況已趨於穩定成長,達到保育效果。[6]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澎湖海洋地質公園,澎湖縣政府農漁局. [2023-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8). 
  2. ^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農委會林務局. [201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5). 
  3. ^ 陳可文. 神話之鳥現蹤 澎湖雙宿雙飛. 2014-07-31 [2014-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0). 
  4. ^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31). 
  5. ^ 文化資產保存法. [2023-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 
  6. ^ 〈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管理〉,澎湖縣政府農漁局. [2023-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2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