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季

中国航天工程师

王希季(1921年7月26日),男,白族雲南昆明人。中國衛星和衛星返回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3]

王希季
1950年王希季在歸國的客輪
出生 (1921-07-26) 1921年7月26日103歲)[1][2]
 中華民國雲南省昆明市
公民權
母校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弗吉尼亞理工學院
知名於衛星與返回技術
獎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航天部一等功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兩彈一星元勛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航空航天
機構大連工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
上海機電設計院
簽名

生平

編輯

祖籍雲南大理上末,出生於昆明白族。1942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1948年赴美留學。在弗吉利亞理工學院獲航空航天學碩士學位。回國後曾在大連工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等任教。先後任上海機電設計院總工程師,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所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委主任,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195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4]

1958年的11月份,調往上海機電設計院工作,擔任技術負責人,負責研發運載火箭。1959年9月,改為研發探空火箭。1960年2月19日,T-7M探空火箭發射成功,王希季是其總設計師。

1960年代,王希季負責長征一號總體方案設計,1970年代,擔任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

1971年8月,試驗隊在西北某基地進行了空投試驗,王希季親臨指導。但兩次試驗都失敗了,據記錄,大家辛苦研製的模型從地里拽出來的時候,沉重心情可想而知,在文革年代試驗失敗是闖下大禍的。隊伍一回到北京就被安排進去了,王希季和林華寶也接受學習班整肅。在再教育即將結束時,空軍二基地拍攝的膠片送到了北京,至此,批判終於停止,那些不實之詞頃刻間不攻自破。1975年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成功回收[5]

截至2024年11月,王希季是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獎者中的最後二位在世者之一(另外一位是孫家棟)。

學術貢獻

編輯

作為中國早期從事火箭技術研究的組織者之一,王希季創造性地把探空火箭技術和導彈技術結合起來,提出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的技術方案並負責完成了方案階段的研製工作,為成功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為返回式衛星的總設計師,負責制定出立足國內技術和工業基礎而又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研製方案。在他主持下大量採用新技術並突破一系列技術關鍵,使衛星增大了功能,延長了壽命,衛星返回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當時世界僅有的掌握此項高技術的三大國家之一。他後來還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天論證研究工作。

著作

編輯

《王希季院士文集》,中國宇航出版社 2006-03

榮譽

編輯

1999年9月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集团公司党组、研究院党委领导看望王希季院士,祝王先生98岁生日快乐!. 
  2. ^ 王希季院士,102岁生日快乐!. [2023-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6). 
  3. ^ 王希季----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 sourcedb.cas.cn. [2018-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8). 
  4. ^ “两弹一星”科学家王希季:牧星耕宇的百岁人生. [2022-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8). 
  5. ^ 院庆•故事 更自由地返回家园. [202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5). 
  6. ^ 《世纪之约》专访两弹一星功勋王希季院士. [2007-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10).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