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爵
王錫爵(1534年8月30日—1611年2月1日),字元馭,號荊石,直隸太倉州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壬戌進士。萬曆間官至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成為內閣首輔。諡文肅。
王錫爵 | |
---|---|
大明光祿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 |
籍貫 | 直隸太倉州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元馭,號荊石 |
諡號 | 文肅 |
出生 | 嘉靖十三年甲午七月二十一日 (1534年8月30日) 直隸太倉州 |
逝世 | 萬曆三十八年庚戌十二月十九日 (1611年2月1日) 直隸太倉州 |
配偶 | 元配朱氏,封一品夫人 |
親屬 | (弟)王鼎爵 (子)王衡、(孫)王時敏 |
出身 | |
| |
經歷 | |
|
生平
編輯母親吳氏在懷王錫爵時,恰巧有萬雀飛來,匯聚在王家宅邸前,盤旋不去,遂將其命名為錫爵[1][註 1]。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王錫爵中戊午科應天鄉試舉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禮部會試會元,殿試申時行榜第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歷官國子監祭酒、侍講學士、禮部右侍郎等職。
萬曆五年(1577年)張居正不願守孝,自稱奪情,錫爵大力反對。次年,張居正回京辦公,錫爵故意請假,以示鄙夷。
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死後,經孫繼先舉薦,恢復官職[3]。張居正一死,眾臣奮起彈劾之,多年為敵的王錫爵,卻說張居正有其貢獻,不可一味抹煞。
萬曆十二年(1584年)拜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與時首輔申時行關係不錯,政府相得甚,曾疏請「禁謠諛、抑奔競、戒虛浮、節侈靡,辟橫議,簡工作」等六議,為帝所納。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春入閣為首輔,在國本之爭中,大臣欲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但神宗意圖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故對錫爵說,自己無嫡子,故要將皇長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併封王,是為「三王並封」。王錫爵既怕得罪皇帝,又怕被朝臣攻訐,於是同意,但希望請由長子向皇后拜為母親,如此長子就是嫡子。然而神宗只將錫爵同意的「三王並封諭」告示朝臣,等於明指朱常洛還需要補辦手續,才有機會成為太子,但朱常洛本來就應該是太子,因此大臣郎中趙南星、侍郎趙用賢等彈劾,指責王錫爵諛帝邀寵,王錫爵無奈,自劾請辭,不久趙南星被放歸,廷臣皆以為錫爵所為,朝中非議眾多,錫爵憤而稱病請去,「帝不欲其去,為出內帑錢建醮祈愈」。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五月,連上八疏,終得辭退。
萬曆三十五年,內閣需要閣臣。帝既用于慎行、葉向高、李廷機,還懷念錫爵,加贈太子太保,改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遣官召之,錫爵再三辭退,帝不允,賜額「大學士第」。當其時朝廷上言官方厲鋒氣,抨擊輔臣,錫爵進密揭力詆,中有「上於章奏一概留中,特鄙夷之如禽鳥之音」,言官嘩然,交章彈劾,於是錫爵闔門養重,堅辭不赴職。後三年病卒,享年七十七歲,贈太保,諡文肅,賜葬,敕建專祠。
王錫爵在閣時,曾經請明神宗罷江南織造,停江西陶器,減雲南貢金,出內帑振河南饑,神宗皆沒有反對,眷禮超過了前後諸輔臣。其救李沂,力爭不宜用廷杖,尤為世所稱。但是在三王並封事上遭物議抨擊,且郎中趙南星被罷,侍郎趙用賢放歸,論救者咸遭譴謫,眾指控是錫爵為之,雖然錫爵連章自明,且申救,人們最終都沒有原諒他,益失時望。
家族
編輯有子王衡,王錫爵為避浮議,在萬曆二十二年退休前不讓王衡參加進士考試,王衡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才考取榜眼。孫王時敏,工書畫。曾孫王掞,清康熙年間官至大學士。
弟王鼎爵亦為進士。
著作
編輯有《左傳釋義評苑》20卷、《召見紀事》1卷,《詩文集》32卷,《王文肅奏草》23卷,《王文肅集》56卷等。
影視形象
編輯網絡劇
編輯年份 | 地區 | 作品 | 演員 |
2023年 | 中國 | 《正好遇見你》 | 盛一倫 |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官銜 | ||
---|---|---|
前任: 趙志皋 |
明朝內閣首輔 萬曆二十一年-二十二年 (1593年-1594年) |
繼任: 趙志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