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吉布勒姆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城市

甘吉布勒姆泰米爾語:Kanchipuram காஞ்சிபுரம்英語:Kanchipuram, Kanchi, or Kanchīpuram ),也稱香至[1],位於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曾是跋羅婆王朝的首都,是梵文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甘吉布勒姆是印度教的七個聖城薩帕塔普里之一。

甘吉布朗(紐帶城)

漢書·地理志

編輯

漢書·地理志》中有詳細記載:「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又船行可四月,有邑盧沒國;又船行可二十餘日,有諶離國;步行可十餘日,有夫甘都盧國。自夫甘都盧國,船行可二月余,有黃支國,民俗略與珠崖相類,其州廣大戶口多,多異物,自武帝以來皆獻見。有譯長屬黃門,與應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齎黃金雜繒而往,所至國皆稟食為耦,蠻夷賈船,轉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殺人。又苦逢風波溺死,不者數年來還。大珠至圍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輔政,欲耀威德,厚遺黃支王,令遣使獻生犀牛。自黃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雲。黃支之南有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黃支國即今日甘吉布勒姆。

玄奘的記載

編輯

玄奘法師周遊印度學佛時曾到過此地。《大唐西域記》、《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此地為建志補羅,是梵文Kāñcīpura,源於達羅毗荼語 (Dravida 德拉威語) Kachchippedu ~ Kāñcīpeḍu。[2] 《大慈恩寺三藏法寺傳》卷四記載,玄奘法師打算到僧伽羅國學習上座部三藏及《瑜伽論》,就去到建志補羅--「建志城即印度南海之口,向僧伽羅國水路三日行到。」玄奘法師到達建志補羅之時,僧伽羅國亂,僧侶逃到建志補羅。玄奘法師即向他們請教佛法,未有去僧伽羅國。[3]

參考

編輯
  1. ^ Bodhi Dharma Center for Indian Philosophy (Kanchipuram, India). [2011-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1). 
  2. ^ 《大唐西域記》卷十《達羅毗荼國》。玄奘、辯機著,季羨林校註:《大唐西域記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頁854-855。
  3. ^ 慧立彥悰著,孫毓棠謝方點校:《大慈恩寺三藏法寺傳》(北京:中華書局,2000),頁83-87。

延伸閱讀

編輯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黃支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縣份

蒂魯瓦盧爾縣 | 金奈縣 | 甘吉布勒姆縣 | 韋洛爾縣 | 達爾馬布里縣 | 蒂魯文納默萊縣 | 維魯普蘭縣 | 塞勒姆縣 | 納馬卡爾縣 | 埃羅德縣 | 尼爾吉利斯縣 | 哥印拜陀縣 | 丁迪古爾縣 | 卡魯爾縣 | 蒂魯吉拉伯利縣 | 貝蘭巴盧爾縣 | 古達羅爾縣 | 納加帕蒂南縣 | 蒂魯瓦魯爾縣 | 坦賈武爾縣 | 普杜果泰縣 | 錫瓦甘加縣 | 馬杜賴縣 | 德尼縣 | 韋魯杜納加爾縣 | 拉馬納塔普蘭縣 | 杜蒂戈林縣 | 蒂魯內爾維利縣 | 甘尼亞古馬里縣 | 克里希納吉里縣 | 阿里雅盧爾縣 | 蒂魯布爾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