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4月23日) |
石濤(1642年—1707年),原姓朱,名若極,桂林府(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清初畫家。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
石濤 朱若極 | |
---|---|
號 | 大滌子、鈍根、石道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清湘陳人、清湘老人、清湘遺人、零丁老人 |
性別 | 男 |
出生 | 明崇禎十五年(1642) 廣西全州清湘縣 |
逝世 |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 |
墓地 | 揚州大明寺 |
國籍 | 明朝 |
民族 | 漢朝 |
職業 | 畫家 |
信仰 | 佛教 |
父母 | 朱亨嘉(父) |
生平
編輯石濤是明靖江王朱贊儀的十世孫,朱亨嘉的長子。清初,其父朱亨嘉企圖稱監國失敗被唐王處死,若極被宦官(即喝濤和尚)救出,由桂林逃到全州,在湘山寺削髮為僧,改名石濤。
石濤一生浪跡天涯,雲遊四方,在安徽宣城敬亭山及黃山住了10年左右,結交畫家,後來到了江寧(南京)。晚年棄僧還俗,成為職業畫家。清聖祖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兩次南巡時,他在南京、揚州兩次接駕,獻詩畫,自稱「臣僧」。後又北上京師,結交達官貴人,為他們作畫。但終不得仕進,返回南京。最後定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有大量作品傳世,但偽作亦多。他還總結與整理他多年來繪畫實踐的經驗與理論,使他晚年的作品更加成熟和豐富多采。石濤晚年多病。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七月,又病腕,不久去世,葬於揚州,現存其墓於揚州大明寺。[註 1]石濤死後,高翔每歲春掃其墓。著有《畫語錄》十八章。
畫風
編輯石濤擅長山水,常體察自然景物,主張「筆墨當隨時代」,畫山水者應「脫胎於山川」,「搜盡奇峰打草稿」,進而「法自我立」。所畫的山水、蘭竹、花果、人物,講求新格,構圖善於變化,筆墨筆墨恣肆,意境蒼莽新奇,一反當時仿古之風。石濤曾說:「古之鬚眉,不能生我鬚眉。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腹腸,我自發我肺腑,揭我之鬚眉,縱有時觸著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為某家。」可見他繪畫思想強調在抒發自己的識見。鄭板橋蘭竹畫均取法石濤。張大千生前收藏多件石濤書畫,最多時約五百幅。張大千亦擅長仿石濤作品,幾可亂真。
傳世畫作及偽作
編輯石濤有大量作品傳世,中國藝術史研究專家、北京大學朱良志教授曾走遍世界拜訪各地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對石濤的作品作出深入研究,著有《傳世石濤款作品真偽考》一書,他表示石濤傳世真跡大約有500多套,但偽作數量驚人。石濤在世時已成名,求畫者衆,當時已經有偽作出現,甚至曾經出現過專門以石濤為偽造對象的作坊,就偽作太多,石濤自己也多次談到這一點。他在一則題跋中說:「文章筆墨是有福人方能消受,年來書畫入市,魚目雜珠,自覺少趣,非不欲置之人家齋頭,乃自不敢作此業耳。」由於偽作太多,他說自己已經不想畫了。近代畫家張大千也是仿石濤高手,甚至仿製了一整套石濤的印章用於其偽作之上。
石濤傳世作品大部份最終還是落戶各地的博物館,現今博物館是石濤收藏的主要處所。中國各大博物館的收藏佔石濤傳世真跡的半數以上。其中像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等都富有石濤收藏,故宮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館各藏有百件以上石濤作品,是現今收藏大戶。遼寧省博物館雖然收藏石濤作品不多,但所收藏的《古木垂蔭圖》是傳世精品。台灣、香港也是石濤收藏的重要處所,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台臺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有數十件石濤真跡。香港的石濤收藏以私人收藏為主,但像香港藝術館這樣的大型博物館也有不少石濤精品。海外收藏石濤較多的博物館有:日本的京都泉屋博古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美國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等;歐洲方面有英國大英博物館、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瑞典東方博物館、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等也有部分收藏,但歐洲的石濤收藏總體不多。
-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搜盡奇峰圖》,此圖是他50歲雲遊京師所作。圖中有一段對長城的描繪,這不僅是長城圖像首次在山水畫中出現,同時,也印證了此畫的寫實性以及作者所提倡的師法造化「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美學觀,此畫曾記錄於《聽帆樓書畫記》。
- 上海博物館藏有《溪南八景圖冊》,1700年繪於揚州,描繪徽州府歙縣西溪南村的八處風景,曾為收藏家吳湖帆、龐萊臣所藏。原有8開,其中4開在1937年抗日戰爭中在湖州南潯鎮散失,1940年由張大千補齊。
- 香港藝術館收藏有《寫黃硯旅詩意》冊二十二開,此冊本來共有32開,後來流傳到「至樂樓」手上時只剩下22開,並有王文治的對題。此外,另有4開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其餘6開則已經散失,後「至樂樓」將此22開畫冊捐贈予香港藝術館。吳湖帆在此冊後有跋,說此冊是他20年來所見石濤畫最精之作,並且只有他曾收藏過的《溪南八景圖冊》能與之相比。何耀光亦有評語說此冊「亦鑑藏之大助也」。[1]
-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有《十六羅漢圖》,此畫是石濤主要傳世作品中最早的一幅畫作,年僅25歲的年輕畫家創作了一幅可能是自元朝以來最寫真的人物畫。石濤以山水畫著稱,罕見宗教題材畫作,可見其珍貴之處。
作品圖片
編輯-
萬點惡墨圖卷
-
桃花江(部分)
-
秦淮憶舊圖冊
-
黃山八勝圖之一, (日)泉屋博古館藏
-
杜甫詩意圖之一
-
杜甫詩意圖之二
-
杜甫詩意圖之三
-
墨蘭圖
-
愛蓮圖
-
廬山觀瀑圖
石濤家族 |
---|
參考書目
編輯- ^ 吳湖帆1935年題石濤《黃硯旅詩意冊》(香港至樂樓藏)稱:「吾家舊藏大滌子《溪南八景冊》,為生平合作,今歸吳興龐虛齋(龐萊臣)矣。二十年中所見大滌子畫,惟此冊足相埒,驚詫眼福並記歲月雲。乙亥三月廿七日。般若先生(黃般若)出示。吳湖帆謹觀。」
- 鄭拙廬:《石濤研究》
- 朱良志:《傳世石濤款作品真偽考》
- 王耀庭著《中國繪畫賞鑑》,三餘堂有限公司出版,1998年12月版。
- 《如何讀中國畫──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導覧》,何慕文(Maxwell K. Hearn) 著,石靜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版。
- 石濤著《石濤畫語錄》
- 方聞:〈石濤《歸棹》冊頁研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賴賢宗:〈禪藝合流與石濤畫論的禪美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註釋
編輯- ^ 石濤好友李驎有《哭大滌子》一詩,收錄於《虹峰文集》卷七。該詩繫年於1707年秋冬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