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海爾·杜卡斯 (首席馬夫)

米海爾·杜卡斯(希臘語:Μιχαήλ Δούκας;約1061年-1117年以後)是拜占庭帝國的貴族將領,杜卡斯家族英語doukas成員,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1081-1118年在位)的大舅子。他被封為「首席馬夫英語Protostrator」,參與了幾場重要戰役。

米海爾·杜卡斯
出生約1061年
逝世1117年以前
效命拜占庭帝國
軍銜首席馬夫英語Protostrator
參與戰爭拜占庭—諾曼戰爭萊沃尼翁戰役英語Battle of Levounion
親屬約翰·杜卡斯英語John Doukas (megas doux)(兄弟)

生平

編輯

米海爾·杜卡斯生於約1061年,是「凱撒約翰·杜卡斯英語John Doukas (Caesar)之孫,父親是「宮內軍家內官安德羅尼卡·杜卡斯英語Andronikos Doukas (cousin of Michael VII),母親是保加利亞沙皇伊凡·弗拉迪斯拉夫英語Ivan Vladislav of Bulgaria的孫女保加利亞的瑪利亞英語Maria of Bulgaria,他是這對夫妻的長子。他的妹妹伊琳娜·杜卡伊娜英語Irene Doukaina嫁給了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他成了皇帝的大舅子[1]。1074年諾曼僱傭軍領袖巴約勒的魯塞爾英語Roussel de Bailleul叛亂期間,米海爾和弟弟約翰英語John Doukas (megas doux)待在祖父位於比提尼亞的莊園中,魯塞爾要求「凱撒」約翰杜卡斯交出兩人為人質,以換取他們受傷被俘的父親安德洛尼卡,凱撒同意了交易,兩人被囚禁。兩個男孩的奴隸侍從設法說服一個本地的農民幫他們逃走,並把他們帶到尼科米底亞,但後來只有米海爾和他的宦官老師萊昂塔基奧斯(Leontakios)成功脫險,約翰則繼續被囚,直到次年魯塞爾兵敗後才獲得自由[2]

 
阿萊克修斯一世像

1078年,他在尼基弗魯斯三世(1078-1081年在位)與阿蘭尼亞的瑪利亞英語Maria of Alania結婚之事中發揮了作用,他們的婚姻違反教會法,因為瑪利亞實際上還與被廢黜的米海爾七世(1071-1078年在位)保持着婚姻關係,但在祖父的指示下,米海爾找到了一位願意主持結婚儀式的牧師[3]。1081年阿萊克修斯·科穆寧發動叛亂,米海爾與祖父前往他的營地,並在阿萊克修斯與其兄長伊薩克英語Isaac Komnenos (brother of Alexios I)中選擇支持阿萊克修斯成為皇帝[4]。阿萊克修斯成功奪取皇位後,授予米海爾「可敬者英語Sebastos」頭銜,並授予高級軍職「首席馬夫英語Protostrator[3]

1083年,他參與了在色薩利對抗博希蒙德率領的諾曼人的戰役,指揮重步兵,他的部隊在拉里薩附近被打敗而潰散。四年後,他參與了攻擊保加利亞的佩切涅格人的失敗戰役 ,在德里斯特拉戰役英語Battle of Dristra戰敗後勸皇帝逃走,逃跑的陸上,米海爾因馬匹滑倒而墜馬,不過一個士兵把自己的馬給了他,他得以追上皇帝的隊列。幾年後,他參與了萊沃尼翁戰役英語Battle of Levounion,佩切涅格人慘敗[5]

此後,他參與了1094年譴責迦克墩的利奧英語Leo of Chalcedon的宗教會議,一封信件表明,1107-1108年諾曼人入侵英語Siege of Dyrrhachium (1107–1108)時,米海爾被派到伊庇魯斯集結軍隊。後來他死於慢性疾病,日期時1月9日,但年份未知,但是在1117年以前,因為此時創作的仁慈聖母修道院英語Kecharitomene Monastery章程英語Typikon把他列入了逝者名單[6]

家庭

編輯

他的妻子的身份未知,其孩子中只有一人可以確定,是君士坦丁·杜卡斯,有「可敬者英語Sebastos」頭銜,在約1118年時擔任瓦爾達爾河一帶的總督[7]。學者季米特里奧斯·波勒米斯(Demetrios I. Polemis)認為另外兩位杜卡斯家族的女性也是他的孩子,第一位是狄奧多拉·杜卡伊娜,一句警句表明她嫁給了一個叫狄奧多爾的人,波勒米斯認為她是歐芙洛緒涅·杜卡伊娜的母親,她的父親叫狄奧多爾[8];第二位是伊琳娜·杜卡伊娜,是高官格雷戈里·卡馬特羅斯英語Gregory Kamateros的妻子[9]。另一個女兒名字未知,嫁給了某個叫約翰的人,尼古拉斯·卡利克勒斯英語Nicholas Kallikles的一首詩似乎表明他還有另外一個兒子[10]

引用

編輯
  1. ^ ODB,"Doukas" (A. Kazhdan, A. Cutler), pp. 655–656; Polemis 1968,第63–64頁.; Skoulatos 1980,第203頁.
  2. ^ Polemis 1968,第64, 66頁; Skoulatos 1980,第146, 203頁.
  3. ^ 3.0 3.1 Polemis 1968,第64頁; Skoulatos 1980,第203頁.
  4. ^ Polemis 1968,第64頁; Skoulatos 1980,第127, 203頁.
  5. ^ Polemis 1968,第64–65頁; Skoulatos 1980,第203頁.
  6. ^ Polemis 1968,第65頁; Skoulatos 1980,第204頁.
  7. ^ Polemis 1968,第65–66, 76頁; Skoulatos 1980,第204頁.
  8. ^ Polemis 1968,第66, 77頁; Skoulatos 1980,第204頁.
  9. ^ Polemis 1968,第66, 78–79頁; Skoulatos 1980,第110–111頁.
  10. ^ Polemis 1968,第66, 77頁.

來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