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齊
約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齊(德語: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德語發音:[ˈjoːhan ˈhaɪnrɪç pɛstaˈlɔtsiː] (ⓘ),意大利語發音:[pestaˈlɔttsi];1746年1月12日—1827年2月17日)是瑞士教育家、教育改革家,要素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尊為西方「教聖」、歐洲「平民教育之父」。
約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齊 | |
---|---|
出生 | 瑞士蘇黎世 | 1746年1月12日
逝世 | 1827年2月17日 瑞士布魯格 | (81歲)
時代 | 19世紀哲學 |
地區 | 西方哲學 |
生平
編輯1746年1月12日,裴斯泰洛齊出生在蘇黎世的一個醫生家庭。父親早逝,由寡母和女僕巴貝麗撫育長大。在蘇黎世大學他結交了拉瓦特爾和改革黨。他的早年投身於提高人民生活條件的計劃。他朋友布倫奇利的死使他從政治轉向獻身教育。他二十三歲結婚,在新莊買了一塊廢地,試圖種植茜草。裴斯泰洛齊絲毫不懂商業,計劃失敗。
在他開放農場辦學校之前;寫了《隱士的黃昏》(Die Abendstunde eines Einsiedlers,1780年), 接下來又完成了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篤德》(1781年),描述一個善良而專心的女人所作漸進的改革,先是一家,然後是全村。這本書在德國廣受歡迎,裴斯泰洛齊的名字不再默默無聞。
1775年在「新庭」(Neuhof)自費設立貧民學校,收容孤兒50餘人。 1798年法國侵略瑞士,顯示出他真正的英雄品格。許多孩童離開翁特瓦爾登州沒有父母、家、食物和住處,裴斯泰洛齊於施坦斯一個荒廢的修道院成立孤兒院,收容孤兒盡力教養他們。在冬季他親自用極大的熱誠照料他們,但1799年6月該建築被法國人征作醫院,他的控訴遭到驅散。
1801年,裴斯泰洛齊寫了《葛篤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Wie Gertrud ihre Kinder lehrt)一書,介紹他的教育理念。他的方法是從易到難。開始於觀察,然後是知覺、講述,再然後是測量、繪畫、寫作、數字和計算。
1799年他在布格多夫建立一所學校,直到1804年。1802年,他受託前往 巴黎,盡最大努力使拿破崙關心國民教育體系;但這位偉大的征服者說他不會為字母自找麻煩。
1805年,他搬到納沙泰爾湖邊的伊韋爾東,二十年之久按部就班地完成他的工作。所有對教育感興趣的人士參觀。他受到洪堡和費希特的讚揚。他的學生包括阿朗·卡爾代克、卡爾·尤斯圖斯·布洛赫曼、卡爾·李特爾和弗里德里希·福祿貝爾。
大約1815年學校教師中爆發了糾紛,裴斯泰洛齊的最後十年是疲憊和悲傷交替。1825年他回到出生地新莊;完成他最後的著作《天鵝之歌》後,他死於布魯格。正如他所說,他一生真正的作品不是在布格多夫或伊韋爾東,而是他實踐的教育原則,發展觀察力,全人訓練,以同情的方式對待學生,他曾在斯坦茲勞動六個月。他對教育的幾乎所有分支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他的影響力還遠遠沒有用盡。
被稱為平民教育之父。
死後墓誌銘被尊稱「人中之神,神中之人」。
裴斯泰洛齊全集1819年在斯圖加特出版。
參考文獻
編輯- Biber, George Eduard. Henry Pestalozzi and his Plan of Education. Orig. pub. London: John Souter, School Library, 1831. Repub. ISBN 1-85506-272-0. Among the earliest and probably the most influential 19th-century account of Pestalozzi's work in English, this was widely read in America (for instance, by Bronson Alcott and Ralph Waldo Emerson) and in England. Contains translated excerpts from many of Pestalozzi's works.
- Silber, Kate. Pestalozzi: The Man and his Work.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60. ISBN 0-7100-2118-6. Written by a German-speaking lifelong Pestalozzi scholar, this remains the most recent complete biography in English.
- 公有領域出版物的文本: Chisholm, Hugh (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本條目包含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