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立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諾貝爾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學院、卡羅琳學院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每年頒發一次,分別授予在化學、物理學、文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和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1]。除經濟學獎外,其他五個獎項都是於1895年根據阿佛烈·諾貝爾的遺囑設立,這五個獎項也就都是由諾貝爾基金會進行管理。諾貝爾經濟學獎又名「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佛烈·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中央銀行於1968年設立,旨在獎勵在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2]。每個獎都是由獨立的委員會頒發,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獎物理學、化學和經濟學獎,瑞典學院頒獎文學獎,卡羅琳學院頒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獎和平獎[3]。每位獲獎者都將獲得一枚獎牌,一份證書以及不同數額的獎金[2]。1901年,首批諾貝爾獎獲得者拿到了15萬零782瑞典克朗的獎金,相當於2007年12月的773萬1004瑞典克朗。2008年,獲獎者的獎金數額為一千萬瑞典克朗[4]。除和平獎是在奧斯陸頒發外,另外五個獎都是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儀式上頒發,頒獎日期為每年的12月10日,這天是諾貝爾的忌日[5]。
截至2015年,共有13位諾貝爾獎得主與紐約市立大學存在某種程度的關聯,根據該校的定義,這些人只包括曾在其高級學院就讀的校友[6]。於1959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阿瑟·科恩伯格曾就讀紐約市立學院並在1937年畢業,該校是紐約市立大學的高級學院,而科恩伯格也就成為與大學關聯的首位諾貝爾獎得主[7]。與科恩伯格一樣於1937年從市立學院畢業的赫伯特·豪普特曼和傑爾姆·卡爾在1985年一起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該校僅有的兩位分享同一獎項的校友,也是僅有的化學獎得主[8]。有6位紐約市立大學校友贏得過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在數量上超過其他任何獎項[6]。10位校友畢業於市立學院,羅莎琳·薩斯曼·雅洛和格特魯德·B·埃利恩則畢業於市立大學的另一所高級院校亨特學院,還有一位獲獎者斯坦利·科恩於1943年從布魯克林學院畢業,這也是市立大學下轄的高級學院。
獲獎者
編輯年份 | 形象 | 得主 | 關係 | 獎項 | 獲獎原因 |
---|---|---|---|---|---|
1959 | 阿瑟·科恩伯格 (與塞韋羅·奧喬亞一起獲獎) |
市立學院1937屆 | 生理學或醫學 | 「發現核糖核酸和去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機制」。[7] | |
1961 | 羅伯特·霍夫施塔特 (與魯道夫·穆斯堡爾一起獲獎) |
市立學院1935屆 | 物理學 | 「獎勵他對原子核中電子散射的先驅性研究,以及因此達成有關核子結構的研究發現」。[9] | |
1970 | 朱利葉斯·阿克塞爾羅德 (與伯納德·卡茨和烏爾夫·馮·奧伊勒一起獲獎) |
市立學院1933屆 | 生理學或醫學 | 「發現神經末梢中的體液性傳遞物質及其貯存、釋放和抑制機理」。[10] | |
1972 |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與約翰·希克斯一起獲獎) |
市立學院1940屆 | 經濟學 | 「他們深入研究了經濟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11] | |
1977 | 羅莎琳·薩斯曼·耶洛 (與羅歇·吉耶曼和安德魯·沙利一起獲獎) |
亨特學院1941屆 | 生理學或醫學 | 「開發肽類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12] | |
1978 | 阿諾·彭齊亞斯 (與彼得·列昂尼多維奇·卡皮察和羅伯特·威爾遜一起獲獎) |
市立學院1954屆 | 物理學 | 「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13] | |
1985 | 赫伯特·豪普特曼 (與傑爾姆·卡爾一起獲獎) |
市立學院1937屆 | 化學 | 「在發展測定晶體結構的直接法上的傑出成就」。[8] | |
1985 | 傑爾姆·卡爾 (與赫伯特·豪普特曼一起獲獎) |
市立學院1937屆 | 化學 | 「在發展測定晶體結構的直接法上的傑出成就」。[8] | |
1986 | 斯坦利·科恩 (與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一起獲獎) |
布魯克林學院1943屆 | 生理學或醫學 | 「發現生長因子」。[14] | |
1988 | 格特魯德·B·埃利恩 (與詹姆士·W·布拉克和喬治·H·希欽斯一起獲獎) |
亨特學院1937屆 | 生理學或醫學 | 「發現藥物治療的重要原理」。[15] | |
1988 | 利昂·萊德曼 (與梅爾文·施瓦茨和傑克·施泰因貝格爾一起獲獎) |
市立學院1943屆 | 物理學 | 「中微子束方式,以及通過發現 子中微子證明了輕子的對偶結構」。[16] | |
2005 | 羅伯特·約翰·奧曼 (與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一起獲獎) |
市立學院1950屆 | 經濟學 | 「通過博弈論分析促進了對衝突與合作的理解」。[17] | |
2014 | 約翰·奧基夫 (與愛德華·莫澤和邁-布里特·莫澤一起獲獎) |
市立學院1963屆 | 生理學或醫學 | 「發現構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18] |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全局
- CUNY Nobel Laureates.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2014-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5).
- 特定
- ^ Alfred Nobel – The Man Behind the Nobel Prize.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25).
- ^ 2.0 2.1 The Nobel Prize.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9).
- ^ The Nobel Prize Awarders. Nobel Foundation. [201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2).
- ^ The Nobel Prize Amounts. Nobel Foundation. [2010-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09).
- ^ The Nobel Prize Award Ceremonies. Nobel Foundation. [2010-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31).
- ^ 6.0 6.1 CUNY Nobel Laureates.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2014-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5).
- ^ 7.0 7.1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59. Nobel Foundation. [2014-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1).
for their discovery of the mechanisms in the biological synthesis of ribonucleic acid and deoxyribonucleic acid
- ^ 8.0 8.1 8.2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85. Nobel Foundation. [2014-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5).
for thei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rect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rystal structures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61. Nobel Foundation. [2014-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for his pioneering studies of electron scattering in atomic nuclei and for his thereby achieved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nucleons
- ^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70. Nobel Foundation. [2014-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humoral transmittors in the nerve terminals and the mechanism for their storage, release and inactivation
- ^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72.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for their pioneering contributions to general economic equilibrium theory and welfare theory
- ^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77. Nobel Foundation. [2014-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immunoassays of peptide hormones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78. Nobel Foundation. [2014-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for their discovery of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 ^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86. Nobel Foundation. [2014-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growth factors
- ^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88. Nobel Foundation. [2014-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important principles for drug treatment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88. Nobel Foundation. [2014-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for the neutrino beam method and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doublet structure of the leptons through the discovery of the muon neutrino
- ^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2005. Nobel Foundation. [2014-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3).
for having enh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through game-theory analysis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4. Nobel Foundation. [2016-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