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辦事處(1923年7月—1924年2月)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一個割據政權,由潮汕邊防督辦黃大偉陳炯明任命)、贛軍將領賴世璜桂軍將領劉志陸和閩軍將領王獻臣李厚基舊部)在漳州建立,統治汀漳道一帶的20餘個縣[1][2][3][4]

聯軍辦事處
1923年—1924年
五色旗
首都龍溪(今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
常用語言漢語閩南語客家語
政府軍政府
統帥 
• 1923年—1924年
林虎
實際領導人 
• 1923年—1924年
劉志陸
歷史 
• 建立
1923年7月
• 瓦解
1924年2月
前身
繼承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

福建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福建
殼丘頭文化 ·
南山文化 · 牛鼻山文化
曇石山文化 ·
黃瓜山文化 · 浮濱文化
七閩 ·
古閩人 · 閩越人
閩越 前306 – 前110

閩中郡 前222 – 前209
兩漢
揚州刺史部
會稽郡
南海 前195 – 前174前
孫吳
揚州
會稽郡
會稽東部都尉
會稽南部都尉
建安郡
兩晉南朝
揚州
江州
陳氏政權 550 – 564
閩州 557 – 565
豐州
建安郡
建安國
晉安郡
晉安國
晉平郡
晉平國
梁安郡
南安郡
南安國
隋唐
江南道
嶺南道
江南東道
豐州都督府
泉州都督府
閩州都督府
福州都督府
福建經略使
長樂經略使
福建道 758 – 896
豐州
泉州 (711年前)
建州
閩州
福州
武榮州
泉州 (711年後)
漳州
汀州
長樂郡
建安郡
清源郡
漳浦郡
臨汀郡
威武軍王氏政權896 – 909
909 – 945
福州大都督府 909 – 932
長樂府 933 – 945
泉州
漳州
汀州
建州
鎮安軍 941
鎮武軍 941 – 943
鏞州
鐔州
943 – 945
建州
鏞州
鐔州
威武軍李仁達政權945 – 947
福州
清源軍 949 – 964
平海軍 964 – 978
泉州
南州
漳州
南唐
永安軍 945 – 956
忠義軍 956 – 976
吳越
威武軍 947 – 951、977 – 978
彰武軍 951 – 977
兩宋
兩浙西南路 978 – 985
福建路 985 – 1278
福州
建州
建寧軍
泉州
漳州
汀州
劍州
南劍州
太平軍
興化軍
邵武軍
建寧府
福安府
興安州
范汝為政權 1130 – 1132

泉州行宣慰司 1277 – 1278
泉州行中書省 1278 – 1280、1281 – 1282、1284
福建等處行中書省 1280 – 1285、1286、
1288 – 1291、1292 – 1297、1356 – 1366

泉州分省 1284 – 1285、1358 – 1368
建寧分省 1358 – 1368
興化分省 1359 – 1366
延平分省 1364 – 1368
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
福建道宣慰司 1285 – 1286、1286 – 1288、
1291 – 1292、1299 –1356

福建平海等處行中書省 1297 – 1299
福建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1366 – 1368
亦思巴奚政權 1357 – 1366

福建等處行中書省 1369 – 1376
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1376 – 1645
鄧氏政權 1448 – 1449
南明
隆武政權 1645 – 1646
福京 1645 – 1646
明鄭政權 1646 – 1680
魯監國政權 1646 – 1649
淮監國政權 1648

浙閩總督 1645 – 1658
福建總督 1658 – 1687
閩浙總督 1687 – 1911
福建省 1647 – 1911
耿精忠政權1674 – 1676
廈門英租界 1852 – 1930
黃德美政權 1853
李世賢政權 1864 – 1865
福州日租界 1899 – 1943
鼓浪嶼公共租界 1902 – 1943
中華民國軍政府閩都督府 1911 – 1912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福建省 1912 – 1933、1934 – 1949
閩南護法區 1918 – 1920
建國軍政制置府 1922
聯軍辦事處 1923 – 1924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閩西特區 1930 – 1932
福建省 1932 – 1935
閩浙贛省 1932 – 1933
閩贛省 1933 – 1935
中華共和國 1933 – 1934
福州特別市 1933 – 1934
廈門市 1933
廈門特別市 1933 – 1934
閩海省 1933 – 1934
泉海省 1933
興泉省 1933 – 1934
龍漳省 1933
龍汀省 1933 – 1934
閩上省 1933
延建省 1933 – 1934
廈門治安維持會(日佔) 1938 – 1939
廈門市(日佔) 1939 – 1943
廈門特別市(日佔) 1943 – 1945
福州治安維持會(日佔) 1941
福州市政委員會(日佔) 1944 – 1945
現狀 1949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
華東大行政區 1950 – 1954
福建省
中華民國
福建省(金馬地區)

1923年初,桂軍粵軍滇軍進兵廣東,討伐陳炯明,陳炯明敗退東江地區。這時陳炯明留於汕頭的部隊,有洪兆麟賴世璜(原屬贛軍)和桂軍林虎劉志陸等部。孫中山急於控制潮汕地區,遂命李烈鈞為廣東邊防督辦,與這些叛軍首腦談判,無果。7月,東路討賊軍許崇智部在閩軍臧致平部的協助下攻克廣東饒平的涼山,但臧致平部進攻汕頭失敗。隨後,汕頭防務督辦洪兆麟,會同林虎、賴世璜、劉志陸等部攻下漳州。同時,陳炯明任命被孫中山免職的粵軍將領黃大偉為潮汕邊防督辦,試圖拉攏黃大偉在許崇智指揮下的舊部,結果只勸降第十三旅旅長張毅部,入駐漳州一帶。黃大偉遂自稱國民軍總指揮,任命張毅為第一師師長。原駐紮於長汀李厚基舊部、福建陸軍第三師師長王獻臣也在此時退入漳州。黃大偉與賴世璜、劉志陸、王獻臣在漳州組織「聯軍辦事處」(簡稱「聯軍」)政權,賴世璜的參謀長劉士毅任聯軍辦事處處長兼軍事代表,負責部隊的整編工作[5]。不久,陳炯明的嫡系部隊回援惠州,行前各界宴於西園。同年末,北軍乘虛擊潰駐漳各部隊,不久,張毅又叛附北軍。1924年2月,北洋政府任命張毅為廈門鎮守使,命令他驅逐黃大偉,至此「聯軍辦事處」政權瓦解[1]

由於「聯軍辦事處」是一個臨時拼湊起來的政權,而各部又互不統屬,因而錯綜複雜,不知歸誰指揮,林虎為名義上的統帥,實際上由劉志陸代行職權。劉志陸駐漳州期間,任命徐飛仙為秘書,陳錫朋為書記官。「聯軍辦事處」各部不僅在地方建設上毫無建樹,還在轄區內任意剝奪民財,甚至公開賣官。陳辛盤(石軒)買得龍溪縣知事的職位。當另外一個漳州士紳嘗試向賴世璜賄買龍溪縣知事一職時,賴世璜答道:「龍溪為聯軍政權所在地,我的職權僅幾分之一,未敢獨斷,如我所轄的閩西各縣知事,盡可議價委派。」[1]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鄭之翰、陳鑒修.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 漳州: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漳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82 (簡體中文). 
  2. ^ 江西文史資料選輯,第12期
  3. ^ 閩南民軍
  4. ^ 民國高級將領列傳,第1卷
  5. ^ 國民黨高級將領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