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軌道交通
芝加哥大都市區是美國僅次於紐約、洛杉磯的第三大都會區,是美國的鐵路樞紐,同時擁有龐大的公共交通系統,城市軌道交通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芝加哥的城市軌道交通由數條架空鐵路、兩條地下鐵路和11條城市鐵路與南岸綫組成,城際鐵路由美鐵營運。
歷史
編輯有軌電車
編輯芝加哥有軌電車的前身是1858-1861年間芝加哥城市鐵路公司與北芝加哥城市鐵路公司營運的馬車鐵路。由於馬車鐵路速度慢、營運成本高,在進入18世紀80年代後逐漸被纜車替代。芝加哥城市鐵路公司、芝加哥旅客鐵路公司、西芝加哥路面鐵路公司分別於1881年、1883年和1887年建設了各自的纜車路線,使芝加哥擁有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纜車綫網。[1] [2]
與此同時,有軌電車在歐洲面世。由於此時已經對纜車系統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芝加哥並未第一時間引入有軌電車。隨着有軌電車在芝加哥南區與伊利諾伊州的其它城市取得成功,芝加哥市區的纜車隨即被視為落後技術。90年代中期,這些公司陸續開始對旗下的路線進行電氣化改造,並於1906年全部改造完成。[3]1913年11月13日,芝加哥市議會通過了1913合併條例[4],所有有軌電車路線在1914年條例生效後均由芝加哥地面綫營運[5]。此時芝加哥已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有軌電車路網,同時也是單一票價可乘坐距離最長、平均距離最長、轉乘最便捷的有軌電車系統。
儘管芝加哥的有軌電車在20世紀20年代在來自汽車行業的競爭壓力下持續增長,芝加哥世博會與二戰又為有軌電車帶來大量客流,數家有軌電車公司仍面臨破產。[6]1947年,芝加哥交通局收購了芝加哥城市鐵路等公司,並從芝加哥地面綫接管了有軌電車的營運。1958年7月10日,芝加哥有軌電車停駛,原電車路線改由汽車開行。
架空鐵路
編輯南城架空鐵路
編輯芝加哥南城捷運鐵路公司成立於1888年1月4日[7],並於3月26日取得鐵路的建設權[8]。1892年5月27日,潘興站至國會路總站開始試運轉並於10日後正式通車[9]。開行初期,路線共配有46輛鮑爾溫機車廠生產的蒸汽機車和180輛木製客車[10][11],即便在高峰期也可達到3分鐘的發車間隔[12]。開通後的第一年裏,路線多次南延,最終延伸至傑克遜公園站並為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提供軌道交通接駁[13]。世博會結束後,客流量快速減少,芝加哥南城捷運鐵路公司隨之破產並於1896年9月16日被出售[14]。新成立的南城架空鐵路於次年將路線與新修建的聯合環綫架空鐵路接軌並與其它架空鐵路貫通[11]。此時其它架空鐵路已開始使用軌道供電,於是南城架空鐵路請來法蘭克·J·史伯格進行電氣化改造,並使之成為世界上首條使用電動客車編組運行的鐵路[10][11]。隨着客流量的上升,南城架空鐵路於1905年至1908年間陸續開通四條支綫[15][16][17]。1913年,芝加哥架空鐵路聯合基金成立,南城架空鐵路與其它架空鐵路實現直通運行,旅客可在不同路線間免費轉乘。1924年,南城架空鐵路與其它架空鐵路合併成為芝加哥捷運公司[18]。1943年10月17日,州街地鐵建成通車並與南城架空鐵路在13街出地口接軌[19],南城架空鐵路的列車無需經由環綫便可進入西北架空鐵路。由於經營狀況不佳,芝加哥捷運公司於1947年10月1日被芝加哥交通局收購,南城架空鐵路5條支綫中的3條由於客流量不足分別於1954年[20]和1957年關閉[21][22],另外2條支綫也被多次縮短營運區間。1969年,丹瑞恩支綫建成通車,列車從丹瑞恩支綫經由正綫與環綫與湖街架空鐵路直通運行。新支綫的開通受到了旅客們的歡迎,但正綫的客流量卻開始下降。1993年2月21日,州街地鐵南延竣工通車,南城架空鐵路正綫的列車不再進入州街地鐵,而改經環綫與湖街架空鐵路直通運行,並被命名為綠綫;丹瑞恩支綫的列車則從新建的隧道進入州街地鐵並與西北架空鐵路直通運行,被命名為紅綫[23]。1993年10月31日,在多條既有鐵路基礎上建成的中途機場支綫(即橙線)建成通車,支綫西起中途機場站,並在羅斯福站南側與正綫接軌[24]。
湖街架空鐵路
編輯湖街架空鐵路是芝加哥的第二條架空鐵路,從市場街總站到加州站的路線於1893年11月6日正式通車[10],並於次年4月23日延長至拉勒米站[25],此後,路線多次修建地面綫西延並於1910年5月14日延伸至現在的終點站福雷斯特公園站。規劃時,最初選用的車輛為蒸汽動力的單軌列車,但最後仍採取傳統輪軌列車並以蒸汽機車牽引[10],1896年,全部路線完成電氣化改造。1897年9月3日,湖街架空鐵路與聯合環綫架空鐵路接軌[26]。1904年,湖街架空鐵路更名為芝加哥奧克帕克架空鐵路並於1924年與另外三家架空鐵路合併為芝加哥捷運公司。在芝加哥捷運公司被芝加哥交通局收購後,多個客流量低的車站被關閉,連接市場街總站的路線也於1948年中止營運[27]。由於安全原因,拉勒米站以西2.6英里的路線於1962年全部完成架空化改造。1969年,南城架空鐵路丹瑞恩支綫建成通車,湖街架空鐵路通過環綫架空鐵路與之直通運行[23]。1993年2月21日,州街地鐵南延竣工通車,湖街-丹瑞恩綫被拆分,湖街架空鐵路改與南城架空鐵路正綫直通運行並被命名為綠綫。
大都會西城架空鐵路
編輯大都會西城架空鐵路是芝加哥的第三條架空鐵路,於1895年5月6日部分通車[28],其餘區間也在隨後數年內陸續竣工。大都會西城架空鐵路建成時便擁有四條支綫,是芝加哥當時規模最大的架空鐵路。1902年,加菲爾德公園支綫在52街站與新建成的奧羅拉-埃爾金-芝加哥鐵路接軌[29][30],三年後兩家鐵路公司開始分別使用對方的路軌延長自己的營運區間[31][32]。雖然大都會西城架空鐵路於1897年就已經接入聯合環綫[33],但聯合環綫上的列車在高峰期幾近飽和,無法繼續加車,於是大都會西城架空鐵路修建了威爾斯街總站來承接高峰期的列車,該站在後來也成為了奧羅拉-埃爾金-芝加哥鐵路在芝加哥的終點站[31]。1951年,密爾沃基-迪爾伯恩地鐵通車,羅根廣場支綫的列車以新建成的地鐵代替聯合環綫進入市中心[34],而地鐵出地口以西的羅根廣場支綫則改為寶琳娜聯絡綫,僅用於調車,同時,洪堡公園支綫的列車不再進入羅根廣場支綫,並於次年中止營運[35],道格拉斯公園支綫也縮短至54街/塞馬克站[36]。為了修建290號州際高速,大都會西城架空鐵路正綫與加菲爾德公園支綫被拆除[37],在取代加菲爾德公園支綫的議會支綫通車前道格拉斯公園支綫的列車需通過寶琳娜聯絡綫與湖街架空鐵路進入聯合環綫。1958年6月22日,議會支綫通車營運[38]。同時,密爾沃基-迪爾伯恩地鐵南延並與議會支綫貫通,議會支綫和與其接軌的道格拉斯公園支綫通過密爾沃基-迪爾伯恩地鐵與羅根廣場支綫聯通,以供西-西北綫列車開行[39]。1970年2月1日,羅根廣場支綫由金博爾地鐵和甘迺迪延長綫北延8千米並於1984年由奧黑爾延長綫延伸至奧黑爾站,至此奧黑爾機場支綫全綫建成通車,奧黑爾站成為西-西北綫列車北端的新終點站[40]。1993年,西-西北綫列車被命名為藍綫。從2006年6月25日開始,道格拉斯公園支綫逐漸與藍綫脫離,新開行的列車通過寶琳娜聯絡綫與湖街架空鐵路進入聯合環綫,該路線被命名為粉紅綫[41],2008年4月28日,藍綫列車不再進入道格拉斯公園支綫,同年12月4日,芝加哥交通局宣佈粉紅綫成為一條正式路線。
西北架空鐵路
編輯西北架空鐵路是芝加哥最後一條民營的架空鐵路,於1897年12月31日竣工並與聯合環綫架空鐵路貫通[42][43],但次日卻遭市領導以安全問題為由結束其經營權[44]。再經一系列鬥爭後[45],鐵路公司與市政府達成新的協議並於1990年5月31日正式通車[46]。儘管通車初期資金較為緊張,鐵路公司仍非常重視將路線延伸至雷文斯伍德的方案,並希望通過建設地面綫來降低建設成本。在修建地面綫的方案遭到強烈反對後,鐵路公司轉而尋求建設架空鐵路支綫來連接雷文斯伍德地區。在得到市政府的批准後,雷文斯伍德支綫於1906年開始修建並於1907年5月18日正式通車[47],同年12月14日,路線通過地面綫北延至金博爾站[48]。1908年5月16日,西北架空鐵路正綫在終點站威爾遜站與密爾沃基鐵路埃文斯頓-芝加哥綫接軌,並通過租用的路線將列車運行區間北延至中央街站[49][50]。1912年4月2日,列車運行區間延伸至今日的終點站林登站[51]。1913年,芝加哥架空鐵路聯合基金成立[52],西北架空鐵路與南城架空鐵路通過環綫架空鐵路貫通運行,雷文斯伍德支綫與肯伍德支綫貫通運行[47]。1922年,部分正路線軌在立體化改造時增建為四綫,為日後開通快車提供了條件。隨着州街地鐵於1943年開通並與西北架空鐵路接軌,列車無需經過雙綫區間與環綫便可進入南城架空鐵路,單程可節約11分鐘[53],非跨綫車則仍繼續使用環綫架空鐵路完成折返。1993年2月21日,州街地鐵南延竣工通車,原與南城架空鐵路正綫貫通運行的列車改與丹瑞恩支綫貫通運行,並被命名為紅綫,而雷文斯伍德支綫的列車則被命名為啡線。
聯合環綫架空鐵路
編輯在南城架空鐵路、大都會西城架空鐵路和西北架空鐵路開通初期,各鐵路均在芝加哥市中心外圍設立了獨自的總站,使得旅客轉乘十分不便,直至此前曾參與發展倫敦地鐵的金融家查爾斯‧泰森‧葉凱士說服了沿街的店主們允許他們建設架空橋,建造環綫軌道。隨着葉凱士不斷與沿綫業主簽約,環綫才逐段建成開放,從1895年湖街站(Lake Street)開放,到1897年終於全部完成。此後,芝加哥市中心便因為這個環綫的存在,被稱為「環區」(The Loop)[54]。聯合環綫建成初期客流量極大,以至於各架空鐵路公司需要重新啟用原先關閉的總站以應對高峰期的客流。然而在聯合環綫建成初期,各公司仍獨立運作,環綫車站各公司的月台不可互通,直至芝加哥架空鐵路聯合基金成立才得以解決,乘客可以在環綫車站免費轉乘其它公司的路線,各公司的列車也可通過環綫直通運行。1969年9月30日,環行列車首次開行,列車在內環軌道上順時針運行,1977年9月30日環行列車取消[55]。
地下鐵路
編輯州街地鐵
編輯州街地鐵舊稱地鐵1號綫[56],是芝加哥第一條用於客運的地下鐵路,路線沿州街穿過芝加哥市中心並因此而得名。州街地鐵始建於1938年12月17日,資金全部來源於芝加哥市政府在羅斯福新政下申請到的聯邦資金和貸款。全綫陸地部分除車站使用明挖法外全部使用盾構法進行施工,而下穿芝加哥河的部分則使用沉管法建設。1943年10月17日,州街地鐵竣工通車。[57]通車後,西北架空鐵路的阿米蒂奇站和南城架空鐵路正綫的18街站相連,南北綫的列車通過州街地鐵即可穿過市中心,不再經過架空環綫。1985年,州街地鐵南延工程啟動,1990年竣工並於1993年2月21日投入使用。新的出地口與丹萊恩支綫相連,新開行的紅綫列車從丹萊恩支綫通過州街地鐵與西北架空鐵路直通運行,原南北綫列車隨即取消[23]。
密爾沃基-迪爾伯恩地鐵
編輯密爾沃基-迪爾伯恩地鐵舊稱地鐵2號綫[56],是芝加哥第二條用於客運的地下鐵路,路線沿迪爾伯恩街穿過芝加哥市中心後沿密爾沃基大道下方與大都會西城架空鐵路羅根廣場支綫連接,地鐵因此而得名。同州街地鐵一樣,建設資金同樣來源於芝加哥市政府申請的聯邦資金和貸款。1939年3月,地鐵開工建設,但在1942年,工程卻因戰時人力與物資的短缺而被迫停工,有限的資源全部投入於優先級較高的州街地鐵,此時密爾沃基-迪爾伯恩地鐵已經完工80%,隨後進入封存狀態,直至1945年12月才得以復工[58]。1951年2月25日,密爾沃基-迪爾伯恩地鐵竣工通車,羅根廣場支綫的列車在經停達曼站後改經地鐵進入市中心,而達曼站與正綫之間的架空鐵路則停止載客營運。1958年,密爾沃基-迪爾伯恩地鐵完成南延並與道格拉斯公園支綫和新建成的議會支綫貫通,成為了西-西北綫列車和日後藍綫列車運行路線的一部分[39]。
金博爾地鐵
編輯金博爾地鐵是奧黑爾機場支綫首段——甘迺迪延長綫的一部分,全長1.2 mi(1.9 km),只有洛根廣場與貝爾蒙特兩站[59]。路線在洛根廣場公園南側入地,隨後轉向金博爾大道,並沿金博爾大道北上至甘迺迪高速下出地。該段路線於1970年2月1日隨甘迺迪延長綫一併開通,現為藍綫列車運行路綫的一部分。[60]
城市鐵路
編輯城際鐵路
編輯營運
編輯Chicago "L" 芝加哥捷運 | |
---|---|
概要 | |
地區 |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 |
交通類型 |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機場聯絡軌道系統 |
編號 | 紅綫 橙線 黃綫 綠綫 藍綫 紫綫 啡線 粉綫 |
路線 | 8 |
車站 | 145 |
日運量 | 72.8643萬人次(2018年工作日)[61] |
年運量 | 2.2608億人次(2018)[61] |
行政總裁 | Dorval R. Carter, Jr. |
總部 | 芝加哥西湖街567號 |
網站 | Chicago Transit Authority |
營運 | |
開始營運 | 1892年6月6日 |
營運單位 | 芝加哥交通管理局 |
技術 | |
系統長度 | 102.8 mi(165.4 km)[62] |
軌距 | 標準軌 |
最小曲線半徑 | 90英尺(27.432米) |
驅動方式 | 第三軌直流600V |
最高速度 | 55 mph(89 km/h) |
芝加哥交通管理局
編輯芝加哥的架空車和地鐵現通稱芝加哥'L'系統(英語:Chicago 'L' ,簡稱The 'L'),又稱芝加哥地鐵,是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芝加哥交通局負責營運。L是「elevated」(架空)之縮寫;以前常用EL表示,但今日'L'的稱呼更為普遍。該系統於1892年開始營運。目前系統網絡由八條高運量鐵路構成,路線總長106.1英里。其中57.1英里為行車天橋綫,36.9英里為地面路線,12.1英里為地下路線,採用軌道供電,600伏特直流電,使用標準軌距。
芝加哥地鐵的一大特點,就是以環綫方式環繞市中心,架空路軌穿插於繁忙的街道上空,成為芝加哥一大地標。而紅綫和藍綫則與紐約地鐵一樣,年中無休。
芝加哥地鐵系統自1993年起開始使用顏色區別,目前共有八條路線,除了紅綫及藍綫在市區為地下路線外,其餘路線皆為架空或地面路線。粉紅、綠、橙、啡和紫(僅限平日繁忙時間)綫在市中心區圍繞或途經環綫行駛。
- █ 芝加哥地鐵紅綫:侯活(Howard)-95街/丹懷恩(Dan Ryan)
紅綫是當前地鐵系統中最為繁忙的一條,每週日平均服務230,434人次之旅客。目前全長21.8英里,共計34個站。該綫同時也是芝加哥地鐵系統兩條24小時營運路線的其中一條。紅綫南段(唐人街至95街)於 2013年五月關閉,以作維修,同年十月重新運行。[63]
- █ 芝加哥地鐵藍綫:奧黑爾機場-拉辛(Racine)-森林公園(Forest Park)
藍綫自奧黑爾國際機場開始延伸並穿越市中心。目前共有44個站,為地鐵系統中第二繁忙的路線,與紅綫一樣24小時營運。目前週日旅運量為128,343人次 。
- █ 芝加哥地鐵粉紅綫:54街/舍麥(54th/Cermak)-(環綫,順時鐘方向)-54街/舍麥
粉紅綫的西段為前屬藍綫的道格拉斯公園支綫,途經原本只用作內部列車調動的波連拿大道路軌後,再與綠綫共構運行至市中心。粉紅綫全長11.2英里,22個站。平均週日旅運量為13,461人次。
- █ 芝加哥地鐵橙線:中途機場-(環綫,順時鐘方向)-中途機場
橙線全長13英里,於1990年代初期建於現有鐵道路堤上,其軌道由混凝土及鋼筋架起、構成。路線自芝加哥中途國際機場西南方延伸至市中心。目前週日平均旅運量為30,111人次。
- █ 芝加哥地鐵綠綫:哈林(Harlem)-(環綫北段及東段)-加菲爾德(Garfield)-阿什蘭/63街(Ashland/63rd)(-東63街(East 63rd))
綠綫為一條全綫架空的路線,並途經芝加哥架空鐵路中最舊的一段。是唯一一條途徑環綫但不會圍繞一圈的路線。目前週日平均旅運量為39,685人次。
- █ 芝加哥地鐵紫綫:林登(Linden)-(環綫,順時鐘方向)-林登
紫綫為紅綫在侯活以北的支綫,長3.9英里,目前週日平均旅運量為 10,187 人次。在平日繁忙時間(即週一至週五上午6:05~10:05 及下午15:10~19:10)列車綫路會直接運行至市中心。
- █ 芝加哥地鐵啡線:金博爾(Kimball)-(環綫,逆時鐘方向)- 金博爾
啡線全長11.4英里,19 個站。平均週日旅運量為66,000人次。
- █ 芝加哥地鐵黃綫:斯科基-侯活(Howard)
黃綫全長5.1英里,僅三站。其服務範圍僅限於芝加哥北部郊區斯科基,是地鐵路線中唯一不提供市區直達車服務的綫。目前每週載客量是5,803人次。
芝加哥城市鐵路
編輯目前Metra共有11條綫路,其中四條為私營鐵路公司運營。BNSF鐵路運營BNSF綫,聯合太平洋鐵路運營聯合太平洋北綫,西綫和西北綫。其餘綫路由東北伊利諾伊區域通勤鐵路集團公司 (NIRC)運營。
█ BNSF鐵路線
- 此綫為Metra最繁忙的綫路。從聯合車站開往伊利諾伊州第二大城市奧羅拉,全長37.5英里 (60公里),共26座車站,服務於芝加哥西區。2010年工作日日均客流量為64,600人次。
- 本綫荷里活站位於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附近。[64]
█ 文物走廊綫
- 此綫從聯合車站開往喬利埃特聯合車站 (同岩島綫,但本綫相較岩島綫偏西),全長37.2英里 (60公里),共6座車站,服務於芝加哥西南區,2010年工作日日均流量為2,600人次。[64]
█ Metra電鐵綫
- Metra電鐵綫為自千禧車站始發,沿密歇根湖岸至93街南芝加哥德綫路。該綫擁有兩個區間分支通往大學城和綠島。共計40.6英里 (65公里),49座車站,服務於芝加哥南區。2010年工作日日均客流量為36,200人次。本綫和服務於芝加哥及北印第安納州的另一通勤鐵路南岸綫在芝加哥市區共綫。
- 全綫使用電動列車,並經由市內一系列重要景區:博物館區,謝德水族館 (Shedd Aquarium),軍人體育場,阿德爾天文館,麥考密克會議中心,芝加哥大學,羅比之家,科學技術博物館,杜薩布勒非裔美國人博物館。[64]
█ 密爾沃基北綫:
- 本綫從聯合車站開往福克斯湖,全長49.5英里 (80公里),共22座車站,服務於芝加哥北區。 2010年工作日日均客流量為23,500人次。[64]
█ 密爾沃基西綫
█ 北方中心服務綫
- 本綫從聯合車站開往威斯康辛州邊境安蒂奧克,全長39.8英里 (64公里),共18座車站,服務於芝加哥北區及西北區。2010年工作日日均客流量為5,400人次。
- 本綫在奧黑爾機場站可以轉車前往奧黑爾國際機場。[64]
█ 岩島綫
- 本綫得名於原運營商「岩島鐵路」,從拉塞爾街車站開往喬利艾特聯合車站 (和文物走廊綫相同,但本綫位置偏東),全長46.8英里 (75公里),共26座車站,服務於芝加哥西南區和南區。2010年工作日日均客流量為30,500人次。
- 由本綫可以前往伊利諾理工學院,芝加哥白襪的主場美國美國行動通訊球場。[64]
█ 西南服務綫
- 本綫從聯合車站開往曼哈頓車站,全長40.8英里 (66公里),共13座車站,服務於芝加哥西南區。2010年工作日日均客流量為9,500人次。[64]
█ 聯合太平洋北綫:
- 本綫由奧格爾維中心車站開往威斯康辛州基諾沙,全長51.6英里 (83公里),共27座車站。 2010年工作日日均客流量為36,400人次。
- 由本綫可以前往西北大學,拉維尼亞音樂節公園以及芝加哥植物園。[64]
█ 聯合太平洋西北綫
- 本綫為最長的Metra綫路,服務於芝加哥西北區。由奧格爾維中心車站開往哈弗站或麥克亨利站,全長70.5英里 (113公里),共23座車站。2010年工作日日均客流量為40,900人次。
- 由本綫可前往阿靈頓公園。[64]
█ 聯合太平洋西綫
北印第安納通勤運輸公司
編輯南岸綫(英語:South Shore Line),是一條由北印第安納通勤運輸公司(NICTD)運營,從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千禧車站開往印第安納州南本德機場的一條通勤鐵路,曾是一條城際電車。全綫電氣化以運行電動列車。1976年,CSS&SB(切薩皮克和俄亥俄鐵路公司)向州際通商委員會提出申請關閉客運業務。委員會向印第安納州政府質詢,1977年,政府成立「北印第安納州通勤交通區 (Northern Indiana Commuter Transportation District)」以投資和管理南岸綫。1989年12月CSS&SB破產後,客運服務由NICTD接管。1990年12月,鐵路路軌由NICTD收購。同時,貨運業務由重組後的「芝加哥南岸和南本德鐵路公司」負責。
美鐵
編輯目前芝加哥的城際客運鐵路全部由美鐵營運,芝加哥聯合車站是芝加哥市內唯一一座到始發終到美國國鐵城際客運列車的車站。
- 藍水號列車
藍水號列車(英語:Blue Water)是美國國鐵密歇根分區開通的快速綫路。該綫路全長513千米(合計319英里),連接了芝加哥、東蘭辛、弗林特和休倫港。
- 加州和風號列車
加州和風號列車(英語:California Zephyr)為美國國鐵所經營,從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開往北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市近郊埃默里維爾的長途城際旅客列車。
- 國會特快號列車
國會特快號列車(英文:Capitol Limited)是美鐵公司運行於華盛頓與芝加哥之間的兩列客車之一,運行距離為764英里(1,230公里),途經匹茲堡與克里夫蘭。
- 紅雀號列車
紅雀號列車(英語:Cardinal)為美國國鐵經營,運營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和紐約州紐約市之間長途城際列車。
- 新奧爾良城號
- 帝國建設者號列車
帝國建設者號列車(英語:Empire Builder)是由美國國鐵營運,運行在美國中西部和西北太平洋地區的長途客運城際列車。
- 海華沙號列車
海華沙號列車海華沙綫列車(英語:Hiawatha Service),或簡稱海華沙(Hiawatha),是一條86英里(138公里)的火車路線,由美鐵在密歇根湖西岸的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和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之間運營。
- 伊利諾伊人和薩路基號
- 伊利諾伊和風號/卡爾·桑德堡號
- 湖畔特快
湖畔特快(英語:Lake Shore Limited)是往返於美國芝加哥和東北部之間的城際客運特別急行列車。
- 林肯綫列車
林肯綫列車(英語:Lincoln Service)是美國國鐵開行於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和密蘇里州最大城市聖路易斯之間的城際旅客列車,全長284英里(457公里)。
- 馬凱特神父號列車
馬凱特神父號列車(英語:Pere Marquette)是美國國鐵運營的一條客運綫路,作為其密歇根州業務的一部分。該綫路全長176英里(283公里),位於密歇根州大急流城和伊利諾伊州芝加哥之間。
- 西南酋長號列車
西南酋長號列車(英語:Southwest Chief)由美國國鐵運營的客運列車,綫路全長2,265英里(3,645公里),穿越美國中西部和西南部。它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和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之間運行,途經伊利諾伊州、艾奧瓦州、密蘇里州、堪薩斯州、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亞州。
- 德州之鷹號列車
德州之鷹號列車(英語:Texas Eagle)是一條長1,306英里(2,102公里)的客運列車路線,由美鐵在美國中部和西部運營。火車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和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之間運行。
- Wolverine
綫網圖
編輯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Krambles & Peterson (1993),第16頁.
- ^ Borzo (2012),第15–18, 23–24, 59–66頁.
- ^ Borzo (2012),第161-163頁.
- ^ In re Chicago Rys. Co., at 62.
- ^ Krambles & Peterson (1993),第20頁.
- ^ In re Chicago Rys. Co., at 62.
- ^ Maltbie, Milo Roy (ed). The Street Railways of Chicago: Report of the Civic Federation of Chicago. Chicago: The Civic Federation of Chicago. 1901: 80.
- ^ Wilcox, Delos F. Municipal Franchises: A Description of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upon which Private Corporations Enjoy Special Privileges in the Streets of American Cities. New York: The Engineering News Publishing Company. 1911: 465–470.
- ^ Garfield, Graham. Green Line: South Side Elevated. Chicago "L".org. [2007-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1).
- ^ 10.0 10.1 10.2 10.3 Borzo, Greg. Chapter Two: First "L"—South Side. The Chicago "L". Chicago: Arcadia Publishing. 2007: 23–34. ISBN 978-0-7385-5100-5.
- ^ 11.0 11.1 11.2 Moffat, Bruce G. Steam On The Alley "L". Discover Live Steam. [2007-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6).
- ^ Cudahy, Brian J. Destination Loop. Brattleboro, Vermont: Stephen Greene Press; 1982. p.13
- ^ "Bridge Faults Shut Part of S. South 'L', " by Dave Schneidman and Tom Schilling (Tribune Transportation Writers); Chicago Tribune, March 5, 1982 (via Chicago "L".org). [202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5).
- ^ Street Railway Journal. American Street Railway Investments. New York: McGraw Publishing Company. 1905: 52.
- ^ Garfield, Graham. Green Line: Ashland (Englewood) branch. Chicago "L".org. [2008-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20).
- ^ Garfield, Graham. Kenwood branch. Chicago "L".org. [2008-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8).
- ^ Garfield, Graham. Stock Yards branch. Chicago "L".org. [2008-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28).
- ^ Four "L" Lines Merged Under Insull As Chief. Chicago Daily Tribune. 1924-01-17: 11.
- ^ Graham, Garfield. State Street subway. Chicago L. chicago-l.org. [December 10,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9).
- ^ Normal Park 'L' Spur Service to End Today. Chicago Daily Tribune. 1954-01-29: A12.
- ^ Stock Yards 'L' Dies On Oct. 7; Plan Bus Line. Chicago Daily Tribune. 1957-09-27: A5.
- ^ An Era Ends: Wood 'L' Cars On Last Runs. Chicago Daily Tribune. 1957-11-29: A2.
- ^ 23.0 23.1 23.2 Graham, Garfield. Red Line: Dan Ryan branch. Chicago L. chicago-l.org. [January 11,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3).
- ^ Chicago L.org: Operations - Lines -> Orange Line. www.chicago-l.org. [22 April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2).
- ^ Poor, H.V.; Poor, H.W. Poor's Manual of the Railroads of the United States. 1898: 963.
- ^ Loop Elevat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hicago-L.org. Accessed August 19, 2013
- ^ 10 Stations Closed as CTA Speeds Up Lake St. Elevated. Chicago Daily Tribune. April 5, 1948: 4.
- ^ New "L" Road Opens. Chicago Daily Tribune. May 7, 1895: 12.
- ^ Peffers, Hopkins Stolp. Aurora-Elgin Area Street Cars and Interurbans V. 3 The Third Rail Line. American Slide-Chart Corp. 1993: 164–174. ISBN 1-883461-03-0.
- ^ Plachno (1989),第189-191頁.
- ^ 31.0 31.1 C.E.R.A. Bulletin 105: The Great Third Rail. Central Electric Railfans' Association. 1961: iv–v.
- ^ Peffers (1993),第17, 216-219頁.
- ^ Polly "L" on the Loop. Chicago Daily Tribune. October 11, 1897: 11.
- ^ Buck, Thomas. New Subway to Northwest Side Opened. Chicago Daily Tribune. February 25, 1951: 1.
- ^ Humboldt Park bran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hicago "L".org. Accessed August 16, 2013
- ^ Chicago Transit Map (地圖). Chicago Transit Authority. 1954 [2013-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9).
- ^ Graham Garfield. Metropolitan Main Line and Garfield Park branch. Chicago-'L'.org. [August 10,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27).
- ^ 12,000 Ride CTA Congress Line on First Day. Chicago Daily Tribune. June 23, 1958: 4.
- ^ 39.0 39.1 Freeburg, Russel. It's Free! So 20,000 Ride on New CTA Line. Chicago Daily Tribune. June 22, 1958: 3.
- ^ Papajohn, George. O'Hare's 'L' Service Gets Inaugural Cheer. Chicago Tribune. September 4, 1984: A1.
- ^ CTA Board Approves West Side Corridor Service Recommendations. [202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5).
- ^ Borzo, The Chicago "L", p. 61.
- ^ Wilcox, Municipal Franchises, p. 479.
- ^ City Stops Work On "L". Chicago Daily Tribune. January 2, 1900: 1.
- ^ "L" Crisis Comes Today. Chicago Daily Tribune. January 3, 1900: 5.
- ^ New "L" Road is Opened. Chicago Daily Tribune. June 1, 1900: 2.
- ^ 47.0 47.1 Brown Line: Ravenswood branc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hicago'L'.org. Accessed August 21, 2013
- ^ 存档副本. [202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6).
- ^ Loop Trains to Evanston Will Start Saturday. Chicago Daily Tribune. May 12, 1908: 1.
- ^ The Northwestern Elevated Extension at Evanston, ILL. The Street Railway Journal. May 23, 1908, 31 (21): 842–849.
- ^ Night Raid Puts "L" in Wilmette. Chicago Daily Tribune. April 3, 1912: 9.
- ^ Garfield, Graham. Unification. Chicago "L".org. [2007-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19).
- ^ Shinnick, William. Chicago Underground – A Subway at Last!. Chicago Daily Tribune. October 17, 1943: C1.
- ^ 關於芝加哥地鐵你不知道的12件趣事 (新聞稿). 新世紀電視台. June 16, 2017 [2018-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5).
- ^ Loop Elevated. [2021-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9).
- ^ 56.0 56.1 Chicago Rapid Transit Company. 1943年CRT路线图. [202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4).
- ^ Graham, Garfield. State Street subway. Chicago L. chicago-l.org. [December 10,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9).
- ^ Graham, Garfield. Milwaukee–Dearborn Subway. Chicago "L". chicago-l.org. [April 8,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3).
- ^ Chicago Transit Authority. Kimball Subway improvements. [2021-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3).
- ^ Blue Line: O'Hare branch. [2021-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4).
- ^ 61.0 61.1 Annual Ridership Report: Calendar Year 2018 (PDF). Transitchicago.com. [2019-09-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19).
- ^ This figure comes from the sum of the following figures from the accompanying reference (i.e. CTA Facts at a Glance. CTA. Spring 2014 [January 18,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9).): 35.8 miles of elevated route, 35.0 miles at grade level, 20.6 miles on embankments, and 11.4 miles of subway.
- ^ 存档副本. [2012-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6).
- ^ 64.00 64.01 64.02 64.03 64.04 64.05 64.06 64.07 64.08 64.09 64.10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Metra-SystemMap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密歇根州交通部. SCOPE OF SERVICE FOR SPECIALTY SERVICES (PDF). [2020-08-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3-03)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