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服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

袁克服(1907年12月27日—1982年11月5日),原名袁克福湖北黃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

袁克服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個人資料
別名原名袁克福
出生(1907-12-27)1907年12月27日
 大清湖北省黃安縣七里坪鎮袁家窪村
逝世1982年11月5日(1982歲—11—05)(74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西安市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何銳
宗教信仰共產主義

生平

編輯

少年

編輯

1907年12月27日,袁克服生於湖北省黃安縣七里坪鎮袁家窪村一個僱農家庭。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7歲就到灣下的地主家放牛打雜。1921年、1924年相繼喪父、喪母后,三兄弟成為赤貧孤兒,投靠姐夫家,當僱工維生。

紅軍生涯

編輯

1926年10月,加入農民協會和自衛隊。1927年夏,袁克服參加了歷時近3個月反擊光山縣紅槍會的鬥爭,並取得最後的勝利。1927年11月13日,參加黃麻起義,起義失敗後,跑到麻城躲避3個月。1928年春,回到家鄉,在本家的一個堂哥袁克金家打短工以維持生活,積極開始籌備組織本村農會的工作。1928年秋天,村農會在袁克服等人的努力下正式成立,擔任了村農會主任。1929年元旦,袁克服在共產黨員江新丑、黃志剛、黃繼開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4月出任黃安縣三區(即紫雲區)赤衛隊任小組長兼任團支部書記。1929年底,任三區區委委員、區工會青工部部長。1930年夏,任紅色補充軍一師二團二營任營黨委書記。3個月後因病回三區區委休養,病癒後,調到黃安縣少共縣委工作,同時還兼任黃安縣工會青工部部長。1930年12月,經黃安縣委批准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黨齡從1929年1月入團的日期算起,任縣委常委兼縣工會黨團書記、僱工部長。1931年春,黃安縣武裝代表會議召開,袁克服當選為黃安縣軍事指揮部指揮長,和副指揮長方建中一起帶領近300人的地方武裝,以縣北打鼓嶺為中心,四出打擊入侵之敵,配合主力紅軍部隊的作戰。[1]。1931年3月份調到黃安縣六區(今二程鎮)擔任區委書記兼區游擊隊長。1931年6月被鄂豫皖中央分局調到新組建的紅四軍十三師三十七團任政委。十三師的前身為潢川縣獨立團與軍委警衛團、光山縣獨立團、羅山縣獨立團合編的警衛師,團長一職由副師長王樹聲兼任。許世友在該團任營長。1931年11月17日,黃安縣七里坪的河灘上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宣告成立,袁克服所在團編成紅四方面軍十二師三十四團。爾後,他帶領部隊參加了黃安戰役、商潢戰役、潢光戰役。1932年1月,袁克服被選為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員,2月,任鄂豫皖少共省委書記[2]

1932年11月,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團委書記,隨紅四方面軍主力西征川陝。1933年2月7日,成立中共川陝省委,任首屆省委書記,發動群眾,領導根據地內建設[3]。1933年10月,袁克服改任川陝省委常委、川陝省委政治保衛局局長。川陝省委書記一職由周光坦繼任。1934年春,劉湘率川軍對紅四方面軍發起六路圍攻,袁克服組織省保衛局的武裝聯合縣保衛隊等地方武裝鎮壓巴中縣頂山、觀光山,南江縣大河口等後方地區的地主暴亂。1934年5月調任擔任紅江縣(今通江縣以西的涪陽壩一帶)中心縣委書記兼西路游擊司令,負責指導紅江縣、赤江縣南江縣、廣元、長池縣以及南鄭縣的游擊隊、工作隊開展工作。1934年10月反六路圍攻作戰勝利後,紅江中心縣委和西路游擊司令部撤銷,調任北路游擊司令部任司令員,在大巴山一帶警戒漢中之敵,保障根據地後方安全,同時還代表川陝省委指揮赤北、紅江兩縣工作。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發起了嘉陵江戰役後不久,張國燾決定撤出川陝革命根據地,並將各地方武裝集中起來編成4個獨立師全部帶走,袁克服被任命為紅四方面軍獨立第一師師長、師黨委書記。反對在川陝革命根據地內實行「堅壁清野」。獨立第一師一路上跟在方面軍的後面打掩護。1935年10月5日參加卓木碉會議張國燾另立中央,點名要袁克服表態,袁克服回答:「我來這裏的時間不長,還不了解中央的情況,再加上理論水平又不太高,還是讓我想一想吧!」會後即被撤職,保衛局長曾傳六為他說情,讓他到擔架隊當擔架員。1935年12月,袁克服被調到大金川省委工作隊任政治指導員,指揮打了幾個勝仗,1936年2月,他兼任了卓斯甲特區區委書記。1936年7月,袁克服調回大金川省委,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周純全要求他任方面軍政治部幹部隊隊長,將剛出醫院的從排級到軍級的170餘名幹部組成幹部隊帶出草地。近一個月跋涉後走出草地,到達甘肅省章縣。1936年9月初,被任命為章縣縣委書記。兩個月後,將他調到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地方工作部工作,但他強烈要求進紅軍大學學習。1936年11月,袁克服來到了陝北保安縣(今志丹縣)的紅軍大學學習。[4]。1937年春,袁克服被編入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二期,並任總支委員。與此同時,紅軍西路軍總指揮部第五局(政治保衛局)保衛科長袁立夫,福建人,西路軍總部曾致電黨中央準備讓他經新疆赴莫斯科聯絡,中央沒有同意;西路軍失敗後,總部參謀陳明義、保衛幹部袁立夫任正副隊長的小分隊共34人護送徐向前陳昌浩出祁連山,走至張掖南面的西洞寨時,偵察探路的康海生、趙家仕被搜山的馬家軍騎兵抓去,袁立夫在黑夜裏失散後回了原籍,抗戰爆發後於1937年返回延安,受到軍法審判被處決。眾多回憶文章、回憶錄、史料、書籍中把福建人袁立夫錯作為袁克服,並把名字寫為「袁克夫」、「袁柯夫」、「袁可夫」。[5]

抗日戰爭時期

編輯

抗日戰爭爆發後,袁克服任八路軍129師幹部隊隊長、率領尚未分配的抗大畢業生跟隨一二九師教導團前往山西抗日前線,1937年10月到山西遼縣。1938年2月被分配到129師政治部民運部任幹事。半年後提升為民運部副部長,參加了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1939年7月,任冀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配合政治部主任王光華進行政治整訓,加強黨的領導,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加強內部團結,發揚傳統,克服軍閥主義和游擊習氣,建立了幹部在職學習與輪訓制度,參與開闢冀南根據地,參加了凌石屯戰鬥和反擊張蔭梧、王子耀、鹿鍾麟、石友三等頑敵的一系列討頑戰鬥,以及平漢鐵路和德石鐵路破擊戰。1940年3月,任冀南軍區第四分區代理政委兼司令員。1940年5月,接到上級通知,赴延安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940年10月抵達延安進入八路軍軍政學院學習。1942年軍政學院與中央黨校合併,轉入中央黨校學習。1944年8月,任中共中央組織部行政處處長,參加中共七大[6]。會後再入中央黨校學習。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編輯

1945年10月,袁克服被任命為挺進東北的幹部大隊政委,奔赴東北。12月底,在海龍縣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十五旅政委。1946年2月該旅改稱吉遼軍區吉東分省軍區警備第二旅,任旅政委兼敦化縣中心縣委書記。進駐敦化後,警備二旅、駐地蘇軍、敦化縣保安司令部聯合剿匪2個月扭轉了形勢。作為敦化中心縣委書記的袁克服負責敦化地區4個縣的地方工作

1947年7月,調任獨立四師任副政委。1947年11月任東北民主聯軍六縱十八師副政委。1948年3月升任該師政委,參加遼瀋戰役[7]。1948年11月,任第四野戰軍第43軍129師政委,參加平津戰役。隨後,率部南下,1949年5月升任四十三軍副政委。5月14日,率部從團風至田家鎮段渡過長江,解放了鄂南、贛北,為第四野戰軍主力南下開闢了前進道路。1949年7月參加湘贛戰役。1949年10月參加廣東戰役[8]。1949年11月中旬參加廣西追擊戰,進抵雷州半島。1950年參加解放海南島作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

1951年4月,袁克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部撫恤保健局局長。1952年9月,撫恤保健局改稱撫保部,任部長。1953年底到中南高幹班學習。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9]。1956年底,任總後勤部營房建築部政委。1957年6月,調任陝西省軍區政委直到1979年。1978年2月,當選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1979年,從陝西省軍區第二政委的職務上退下來,任蘭州軍區顧問。1982年11月5日,因患肺癌醫治無效於陝西省人民醫院逝世[10]

家人

編輯
  • 父親袁方德(1867-1921)
  • 母親高氏(-1924)
  • 姐姐袁杏英
    • 姐夫余道明
  • 二弟袁克祿
  • 三弟袁克壽
  • 妻子何銳(1917-1972):四川省廣元縣(今陝西省寧強縣)人,18歲參加紅軍。袁克服在中央黨校學習期間,與中央衛生部門診部商店主任何銳結婚。1949年後何銳任中央軍委直屬療養院副院長,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
  • 長子袁吉林
  • 次子袁繼春
  • 女兒袁萍

參考

編輯
  1. ^ 陝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陕西省志 第47卷 中国共产党志 下.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2: 1574. ISBN 7-224-06349-5. 
  2. ^ 王健英. 中国红军人物志.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0: 421. ISBN 7-218-03199-4. 
  3. ^ 徐向前. 徐向前回忆录.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7: 189. ISBN 978-7-5065-5421-3. 
  4. ^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編輯委員會編.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人物志.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98: 583. ISBN 7-5065-3365-0. 
  5. ^ 張曼 董漢河:「《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人物卷》編纂中的幾個問題」,《甘肅理論學刊》,2011年03期,第18-21頁。
  6.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下.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491. ISBN 7-208-05733-8. 
  7.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史》編委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8: 814. ISBN 978-7-5065-5401-5. 
  8. ^ 張明金; 趙功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6: 366–367. ISBN 978-7-5033-1940-2. 
  9. ^ 歐陽青. 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北京: 長城出版社. 2011: 94. ISBN 978-7-5483-0058-8. 
  10. ^ 星火燎原編輯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三卷.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6: 352. ISBN 7-5065-5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