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王山日泰寺

覺王山日泰寺 (日語:覚王山日泰寺かくおうざん にったいじ) 是位於愛知縣名古屋市千種區的超宗派寺院,為了安放泰國所贈送的真舍利釋迦佛陀的遺骨)所創建。「覺王」為釋迦佛陀的別名,而「日泰」則表示日本及泰國。

覺王山日泰寺

本堂
基本資訊
位置愛知県名古屋市千種區法王町1-1
宗教日本佛教
宗派超宗派
本尊釋迦金銅佛
山號山號:覺王山
札所等大名古屋十二支 惠當寺 寅年本尊禮所
文化遺產鳳凰台(名古屋市指定)
開山時間明治37年(1904年
地圖
地圖

覺王山是日本少數不屬於任何宗派的超宗派寺院,由各宗派(現有19個宗派參與其中)的管長每三年交替擔任住持(但院內北側所設置的僧堂由曹洞宗管理)。不同宗派的住持可能遵奉不同的經書。

而真舍利安置於離院內本堂有段距離的「奉安塔」中。

院內也有向日本捐贈真舍利的拉瑪五世像,駐日泰國大使一向會在其生日前來參拜。且在日本的泰國人也常來此參拜。

每月的21日有市集,院內和門前大概600公尺的參道(商店街)有日用雜貨、生鮮食品、外食攤販等將近100間店家營業,人潮眾多。商店街每年春、夏、秋還會舉辦覺王山祭,除了市集還會有文藝演出。

起源和歴史

編輯
  • 明治31年(1898年)發現佛教祖師釋迦牟尼(喬達摩‧悉達多)的遺骨、真舍利。由英國人William C. Peppe發掘了水晶製的舍利容器,並確認古代文字解讀的結果。
  • 明治32年(1899年)遺骨真舍利由英國交給暹邏國(現在的泰國)。
  • 明治33年(1900年)遺骨真舍利由暹邏國王拉瑪五世贈與日本國民。
  • 明治37年(1904年),為了安奉真舍利及黃金釋迦牟尼像,創建覺王山日暹寺。
  • 大正3年(1914年)維修寺廟建築。
  • 昭和24年(1949年),為配合暹邏國改為泰國,而改名為日泰寺。

院內

編輯

除了一部分被指定為文化資產的建物,本堂、普門閣、山門等大部分建築物都是鋼筋水泥所造,院內大小在創建當時雖有大約10萬坪,但現在有則大約4萬坪。

  • 本堂昭和59年落成,由魚津常義設計,竹中工務店施作。內部中央安置了泰國政府於明治33年連同真舍利一同捐贈的釋迦牟尼金銅佛,並作為本尊。本尊兩側所裝飾的繪畫為高山辰雄之作品。
  • 普門閣 - 位於本堂西側的巨大祭事場(多用途會館)。
  • 五重塔 - 平成9年建立,高30公尺。
  • 山門 - 昭和61年建立。左右兩側供奉了由圓鍔勝三日語圓鍔勝三所作的阿難迦葉像。
  • 鳳凰台 - 大書院。名古屋指定文化財[1]不公開。
  • 八相苑 -鳳凰台的北側。伴隨着下述草結庵移建所造之近代枯山水日本庭園,不公開。
  • 草結庵 - 於昭和37年由名古屋市中區的長榮寺所移建的茶室。傳說為江戶中期表千家茶人高田太郎庵所喜愛,有三疊台目(完整三帖+台目畳一帖)、相伴席,其結構與藪內流的燕庵幾乎相同。為愛知縣指定文化資產[2]。不公開。
  • 同夢軒 - 上述草結庵移建時,作為草結庵的副席所建之茶室。五畳台目。不公開。
  • 僧堂 - 現已成為曹洞宗的專門修行道場。
  • 奉安塔 - 為了安放真舍利而於大正7年所建。由伊東忠太以健馱羅樣式為模版設計。東側有廣大的墓地,為愛知縣指定文化資產。[3]
  • 奉安塔禮拜殿[4]、通天門[5]、土塀[6]- 登録有形文化財[7]

圖片

編輯

註腳

編輯
  1. ^ 市指定文化財. 愛知県. 2012-10-19 [201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2. ^ 草結庵. 愛知県. [201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1). 
  3. ^ 日泰寺奉安塔. 愛知県. [201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4. ^ 日泰寺奉安塔礼拝殿. 國指定文化財等データベース(文化庁). [2017-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4). 
  5. ^ 日泰寺奉安塔通天門. 國指定文化財等データベース(文化庁). [2017-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4). 
  6. ^ 日泰寺奉安塔土塀. 國指定文化財等データベース(文化庁). [2017-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4). 
  7. ^ 日泰寺奉安塔礼拝殿・通天門・土塀. 愛知県. [2013-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