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生,是古代中國讀書人的一種稱呼,本出《管子·君臣上》:「是以為人君者,坐萬物之原,而官諸生之職者也。」最早是指有學問之士人,後引申為眾弟子。兩朝是指經考試錄取而進入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俗曰秀才),這些生員又有貢生、增生、附生、廩生、例生、庠生之別,統稱諸生。

增生

編輯

增生是指定員以外增加的稱增廣生員,故稱增生。

附生

編輯

增生外再增名額,為諸生之末,故稱附學生。

廩生

編輯

廩生又稱廩膳生,可自公家領取廩米津貼,謂之廩保,其定額甚嚴,每年都要考列三等,通過考試才能保有食廩資格,故為諸生之首,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地位,童子應試,必須由該縣的廩生保送,乃得入場。文徵明說:「有食廩三十年不得升貢者。」韓邦奇說:「歲貢雖二十補廩,五十方得貢出,六十以上方得選官,前程能有幾何?」

影響

編輯

明清時商人多重視教育,其子弟以「童生」考入「廩膳」、「增廣」、「附學」等「生員」不在少數,清代沈垚稱:「非父兄先營事業於前,子弟即無由讀書以致身通顯。」政府還會為其保障「鄉試」的資格,即稱之商籍

引文

編輯
  • 葉盛的《水東日記·楊鼎自述榮遇數事》載:「翌日,祭酒率學官諸生上表謝恩。」
  • 葉廷琯的《鷗陂漁話·葛蒼公傳》載:「應童子試,援筆立就如宿構,為諸生,以忠義自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