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瑪教

佤族的一种宗教

賽瑪教又稱賽瑪理賽瑪禮,是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以及緬甸佤邦部分佤族的一種宗教信仰,以創始人賽瑪命名。根據傳說,賽瑪教在雲南歷史上的信徒範圍包括滄源全境、耿馬南部、雙江西南部和瀾滄西部。[1]佤族的幾種信仰互不從屬。

歷史傳說

編輯

從佤族民間傳說中推測賽瑪教大約有300年的歷史。賽瑪生於今緬甸境內的梅弄寨,年幼時移居耿馬一帶的嘎賽寨,在耿馬土司治下,受小乘佛教思想薰陶。此時滄源西部的茂隆銀廠有許多來自中國內地的礦工,將大乘佛教帶入阿佤山區,賽瑪也受到漢傳大乘佛教的影響。1754至1765年間,「宮裏雁之戰」爆發,宮被耿馬土司擒獲,賽瑪被遣派押解宮裏雁前往永昌府。在押解的途中宮向賽瑪說教如何使佤族革去「人祭」習俗的方法,事後賽瑪曾消失了一段時間。回到嘎賽後,賽瑪毀了自家的牛頭樁和人頭樁,後又變魔術惑眾,村民認為他瘋了前去捉拿,被他用氣功制服。佤族人開始視他為神人並崇拜他,他所宣揚的「理」也被人接受。賽瑪變成「神人」後,許多阿佤山的佤族前往嘎賽朝拜他,賽瑪向前來朝拜的人指出了砍人頭祭祀的害處,要求改用牛頭、豬頭、雞頭替代人頭祭祀神靈。[2]

咸豐年間,大理雞足山長老達董保和達巴召帶領徒弟進入滄源傳播大乘佛教(佤族稱為「理孔」),同時小乘佛教滲透到滄源西部地區,許多佤族放棄賽瑪教改信大、小乘佛教。1903年以後基督教進入滄源,又有部分佤族改信基督教。到1990年為止,滄源縣境信仰賽瑪教涉及7個鄉鎮23個行政村,芒擺、怕良、芒回、芒公、翁丁、南撒、糯良單甲、戛多、海牙、班列、永安、回珠等行政村較突出。[3][4][5]

信仰特徵

編輯

賽瑪教脫胎於佤族原始多神教,也包含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的思想,賽瑪教仍以佤族原始多神崇拜為主要特徵,區別表現在祭禮的儀式、祭牲以及節日、禁忌上。[3]

賽瑪教認為山河之神「梅吉」(Mōuig)統領諸神,是萬物的主宰,梅吉無處不在無時不存,人們要敬仰祭奠他,不能褻瀆他,才能得到他的庇佑。賽瑪教認為萬物都有靈魂,靈魂不滅,敬仰祖先靈魂,並視作家族的保護神。並且認為人神是能互相溝通的,溝通人與神的活佛「帕召」能夠預知未來等做常人不能完成的事。成為「帕召」的人禁用婦女的物品,功德淺薄的帕召不能娶妻成家,德高望重的帕召死後升天與神為伴,並會隨時降世附仙氣於凡人身上再生。[3]

白布、蠟燭和米花是賽瑪教徒最推崇之物,節慶或宗教活動時必不可少。賽瑪教禁飲,禁吃狗肉,禁用牲畜、家禽祭祀梅吉和祖先靈魂以外的神靈。[6]

另見

編輯

資料來源

編輯
  1. ^ 《滄源佤族自治縣誌》, 896頁
  2. ^ 《滄源佤族自治縣誌》, 896頁 - 897頁
  3. ^ 3.0 3.1 3.2 《滄源佤族自治縣誌》, 897頁
  4. ^ 楊逸平. 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基督教在佤族的传播及其影响——以临沧市沧源佤族为例. 《中國佤族「司崗里」與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年: 470 [2017-12-09]. [失效連結]
  5. ^ 梅英. 佤族木鼓文化考察报告. epc.swu.edu.cn. 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 2011-06-24 [2017-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0). 
  6. ^ 《滄源佤族自治縣誌》, 897頁 - 898頁

參考書目

編輯
  • 滄源佤族自治縣地方志編撰委員會. 《沧源佤族自治县志》.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1998年12月: 896-899. ISBN 7-5367-149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