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布施

玻利维亚总统

維克托·赫爾曼·布施·貝塞拉(西班牙語:Víctor Germán Busch Becerra,1903年3月23日—1939年8月23日),玻利維亞政要、軍事將領,曾於1937年至1939年擔任玻利維亞第36任總統。在擔任總統之前,他曾參加查科戰爭,並在戰後創立退伍軍人軍團最高領袖,以及玻利維亞軍隊總參謀長等職務。

赫爾曼·布施
Germán Busch
赫爾曼·布施的官方肖像照
第36任玻利維亞總統
任期
1937年7月13日—1939年8月23日
軍政府委員會英語Government Junta of Bolivia (1936–1938):1937年7月13日—1938年5月28日
副總統空缺(1937—1938;1939)[a]
恩里克·巴爾迪維索(1938—1939)
前任戴維·托羅西班牙語David Toro
繼任卡洛斯·金塔尼利亞西班牙語Carlos Quintanilla 臨時總統
任期
1936年5月17日—1936年5月22日
前任何塞·路易斯·特哈達·索爾薩諾
繼任戴維·托羅
個人資料
出生維克托·赫爾曼·布施·貝塞拉
(1903-03-23)1903年3月23日
 玻利維亞聖克魯斯省聖哈維爾
貝尼省埃爾卡門
逝世1939年8月23日(1939歲—08—23)(36歲)
 玻利維亞拉巴斯
死因自殺
配偶瑪蒂爾德·卡莫娜1928年結婚)
兒女赫爾曼、奧蘭多、瓦爾多、格洛麗亞
父母巴勃羅·布施
拉克爾·貝塞拉
親屬阿爾韋托·納圖什(侄)
學歷玻利維亞陸軍學院
簽名
軍事背景
效忠 玻利維亞
服役玻利維亞軍隊西班牙語Ejército de Bolivia
服役時間1927–1937
軍銜中校
部隊坎佩羅步兵團
憲兵隊
因加維騎兵團
指揮「蘭薩」第六騎兵團
第四騎兵旅
參戰
軍事獎勵 安第斯神鷹勳章

布施出生於埃爾卡門德伊泰內斯或聖哈維爾,並在特立尼達長大。早年就讀於陸軍軍事學院,在查科戰爭中,因作戰勇猛,他在軍中聲名鵲起,並兩度參與軍事政變,分別於1934年、1936年推翻了丹尼爾·薩拉曼卡以及何塞·路易斯·特哈達·索爾薩諾所領導的文人政府。在其導師戴維·托羅上校於1936年成為軍政府領袖後,布施成為托羅領導的軍政府成員之一。1937年7月13日,布施再度發動政變,迫使前者辭職,隨即成為軍政府領袖。

作為一名戰爭英雄,布施受到當時改革派社會運動的影響,繼承發展了托羅的軍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並召開了1938年國民大會,選舉他成為合法總統,並頒佈了1938年憲法,這部憲法被譽為「社會憲法」,因為它確立了政府對國家自然資源財產的管理權,暗示了財產的社會功能,並承認了原住民的公有土地。然而,缺乏政治經驗以及習慣了嚴格的軍事管理體制,削弱了其領導左翼政黨的能力,並最終導致他在1939年解散國會,建立自己的獨裁統治。在此期間,他頒佈了大量行政法令,包括新的勞動和學校法規以及礦業貨幣法,其中後者令玻國政府獲益匪淺,但也得罪了國內強大的礦業寡頭勢力。

1939年,受到保守黨派強大壓力、政府內部腐敗醜聞以及日益加深的個人抑鬱症的影響,布施於當年8月23日自殺身亡,結束了玻利維亞的軍事社會主義時代。其一生被傳奇和爭議所籠罩,其出生地以及意外身亡的死因,至今仍存在爭議。

早年生涯

編輯

赫爾曼·布施出生於1903年3月23日,是家中六個孩子中的第五個,其父母分別是巴勃羅·布施·維森內爾(Pablo Busch Wiesener)和拉克爾·貝塞拉·比亞維森西奧(Raquel Becerra Villavicencio)。父親巴勃羅·布施是祖籍德國明斯特的醫師,後移民至玻利維亞;而母親拉克爾·貝塞拉則為特立尼達的意大利裔[3][4]。由於一家人經常旅行,他們的孩子也出生在該國的不同地區[5],這使得布施的確切出生地成為歷史爭議的根源。一些歷史學家指出,布施的出生地是聖克魯斯省的聖哈維爾,而另一些人則認為他的出生地是貝尼省北部的埃爾卡門[6]

布施的侄孫歷史學家羅蘭多·羅達·布施(Rolando Roda Busch)則透過兩份歷史文獻指出布施出生於聖克魯斯省的聖哈維爾,第一份是布施於1903年8月25日在聖哈維爾受洗的證明;第二份文件是其父巴勃羅·布施的遺囑,這張遺囑在公證人和七名證人的見證下寫成,巴勃羅·布施也在其中列出了他子嗣的名字以及他們相應的出生地[4]。但是,歷史學家羅伯特·布羅克曼(Robert Brockmann)認為這份遺囑的內容是錯誤的,並非因為巴勃羅·布施有意為之,而是因為這份遺囑是在他逝世前寫下的。布羅克曼引用了布施母親拉克爾·貝塞拉的說法,並引用了歷史學家羅赫爾斯·貝塞拉(Rógers Becerra)和阿納爾多·利赫龍(Arnaldo Lijerón)收集的證詞。根據這份證詞,布施出生在貝尼省埃爾卡門(El Carmen)的拉潘皮塔農場(La Pampita),當時他們一家正在乘船穿越白河英語Río Blanco (Bolivia)前往聖哈維爾,併到達烏魯比查,然後乘馬車前往阿森松德瓜拉約斯,再到聖哈維爾,赫爾曼·布施也在那裏接受了洗禮。工程師兼歷史學家羅道夫·平托·帕拉達(Rodolfo Pinto Parada)還計算出這條路線解釋了布施3月份出生和8月份受洗之間的時間出入[7]

儘管學者們對布施的出生地存在分歧,但兩種說法都一致認為布施的出生年份是1903年,而先前的史學家則認為布施的出生日期定為1904年3月23日。布施出生幾周後,其父巴勃羅·布施拋棄家人返回德國,而拉克爾·貝塞拉帶着孩子搬到了家鄉特立尼達,布施在那裏度過了他的童年時光。逐漸長大後,布施曾就讀於國立八月六日學校(Colegio Centenario Nacional 6 de Agosto),在16歲時,他與一位女同學的戀情引發校方不滿,他還因此與校長阿古斯丁·里維羅(Agustín Rivero)發生了肢體衝突,最終遭到學校開除[8]

初入軍營

編輯
 
在軍校受訓期間的赫爾曼·布施(後排左起第二位)

布施被國立八月六日學校開除後,他的家人考慮到其志願及體能,決定讓他去首都拉巴斯的陸軍軍事學院學習,他的姐夫塞繆爾·阿維拉·阿爾瓦拉多(Samuel Ávila Alvarado)為他獲得了進入軍校必須的良好行為證明。為了前往拉巴斯,布施參加了洛馬蘇亞雷斯的游泳比賽,贏得了第一名,並用獎金為自己和他的三個朋友塞費里諾·里奧哈·阿蓬特(Ceferino Rioja Aponte)、埃內斯托·溫德·卡馬戈(Ernesto Wende Camargo)和塞爾希奧·里貝拉(Sergio Ribera)購買了蒸汽船的船票。他們一行人沿河航行到托多斯桑托斯(Todos Santos),然後騎着騾子穿過科恰班巴,並於1921年12月抵達拉巴斯。1922年1月16日,18歲的布施進入了陸軍軍事學院就讀[9]

布施進入軍校後,雖然在體育鍛煉和訓練方面表現出色,但他也面臨着校紀和專心學習方面的挑戰。同為軍校學員的阿方索·阿拉納·甘達里亞斯(Alfonso Arana Gandarias)將布施描述為「一個脾氣暴躁、暴力的人,容易從多愁善感的狀態轉變為憤怒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最終體現在他一生的自殺傾向中。在軍事學院學習期間,布施曾兩次試圖自殺。第一次發生在一個學期,當時他有兩、三門科目不及格,導致他試圖用步槍自殺,阿維拉表示,「同學們好不容易才阻止了他」。第二次發生在一名學生的聚會上,當時布施與一位名叫吉列爾莫·埃斯特拉達(Guillermo Estrada)的學員幾乎要打了起來。在彼此分開的時候,布施設法拔出左輪手槍,但不是指向埃斯特拉達,而是指向自己的太陽穴,但最後被其他與會的客人阻止了[10]

1927年1月4日,布施以少尉軍銜從軍事學院畢業,並被分配到坎佩羅步兵團,但他對指揮重機槍不感興趣,而且喜歡與其他軍官爭吵,因此,他在六周後被上級重新分配到科帕卡巴納的憲兵隊。在此期間,他結識了戴維·托羅西班牙語David Toro上尉,兩人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托羅還要求將布施調到他指揮的比亞查的因加維騎兵團,以方便將布施培養成自己的門徒[11]

婚姻

編輯

布施就讀的軍事學院位於委內瑞拉女子中學附近,由於兩者相鄰,不少軍校生會與女學生相戀。1926年,布施在這裏遇到了馬蒂爾德·卡莫納·羅多(Matilde Carmona Rodó),一位出身波托西沒落礦山主家庭的女子。當時,布施的外表和名聲讓他在女學生中很受歡迎,包括卡莫納在內,有不少學生戀慕布施;而布施則是學生報紙《理想女性》(Ideal Femenino)的忠實讀者,亦對身為報紙出版者的卡莫納頗有好感,兩人隨即墜入愛河。畢業後,布施調離拉巴斯,但兩人繼續保持聯繫,他一有機會就會去拉巴斯看望卡莫納。1928年初,布施回到拉巴斯,並向卡莫納的家人求婚,但當時的軍法禁止上尉軍銜以下的軍官結婚,布施為此向軍方報請專案處理,並得到了總參謀長基羅斯將軍的首肯,最終,布施與卡莫納得以於1928年2月18日結婚[12]

婚後,布施被軍方派往科恰班巴郊區服役,在科市任職期間,身為少尉的他只有微薄的薪水,再加上夫妻二人的兒子胡安·赫爾曼(Juan Germán)、奧蘭多(Orlando)先後於1928年12月、1929年11月相繼出生,撫育子女的開銷增加,導致全家一度陷入經濟困境,只能依靠朋友安赫爾·霍爾丹(Ángel Jordán)的接濟度日[13]

參考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1939年,布施的自我政變實際上廢除了副總統的職位[1][2]

腳註

編輯
  1. ^ Gisbert(2003年),第27頁
  2. ^ Céspedes(1968年),第236頁
  3. ^ Bailey & Nasatir(1968年),第639頁
  4. ^ 4.0 4.1 Ortega, Erick. Dos, nuevos, disparos sobre la historia de Germán Busch. La Razón. 2019-10-02 [2021-07-08] (西班牙語). 
  5. ^ Lijerón(2011年),第20頁
  6. ^ Brockmann, Robert. Germán Busch: dónde nació, cómo murió. Página Siete. [2021-01-31] (西班牙語). 
  7. ^ Lijerón(2011年),第21頁
  8. ^ Lijerón(2011年),第23頁
  9. ^ Lijerón(2011年),第24頁
  10. ^ Brockmann(2017年),第ch. 3, 13–17頁
  11. ^ Brockmann(2017年),第ch. 4, 13–14頁
  12. ^ Brockmann(2017年),第ch. 4, 12-16頁
  13. ^ Brockmann(2017年),第ch. 4, 18–19頁

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