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歪炮台
車歪炮台,原稱大黃滘炮台,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東沙街道東塱附近、珠江後航道大黃滘口段的龜崗島(車歪島)上。因水路可通澳門,外國人常稱之為「Macau Fort」(澳門炮台)。始建於清代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是清代廣州的主要護城炮台之一。車歪炮台是大黃滘炮台群中唯一一處尚保留地面遺存的炮台。
車歪炮台 | |
---|---|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荔灣區東沙街道東塱社區大黃滘口附近珠江中的黽崗島上(麻風島)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清代 |
認定時間 | 1993年3月 |
歷史
編輯因珠江上的龜崗島地勢險要,是船隻從珠江南航道進出廣州城的必經之地。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兩廣總督阮元奏准於龜崗島添建炮台,名為大黃滘炮台,俗稱車歪炮台。炮台建築堅固,為灰沙三合土結構,有炮位22個,炮池向東南,基礎厚約3米,炮位通道牆厚2.1米,垛口高約1.2米,厚0.9米。貯存彈藥的倉庫「藥局」建在島北一岩石後,高約5米,直徑約8米,牆厚達1.5米[1],島上建有一標誌性的瞭望塔,稱為龜崗塔或鳳凰塔。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軍在第一次廣州之戰中攻佔了大黃滘炮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重建,並在東西兩岸分別增添了南石頭和東塱兩個炮台。道光三十年(1850年),在大黃滘炮台南約50米貼近水面的石台上,增建沙腰炮台[2]。咸豐四年(1854年),廣東洪兵起義爆發,三合會各路起義軍圍攻廣州,大黃滘炮台群一度成為各軍交戰之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軍攻入廣州城,因兵力不足,一度退守乃至被圍困在大黃滘炮台。咸豐七年(1857年)被毀,咸豐十一年(186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歷經兩次重修,光緒六年(1880年),陽江鎮總兵黃廷彪將龜崗島上的沙腰炮台改建成西式炮台,定名為「綏定台」,原東岸的南石頭台改成西式炮台「鎮南台」,並在「鎮南台」後添築「保安台」,而西岸則添築「永固台」。光緒十五年(1889年),大黃滘炮台「置洋炮十尊」。
1922年6月,陳炯明發動兵變,孫中山率永豐艦從番禺新造回師珠江白鵝潭,與駐守車歪炮台的陳炯明部隊展開激戰,最終衝破封鎖,進駐白鵝潭江面。
抗日戰爭爆發後,各炮台年久失修,相繼被荒廢,大黃滘炮台群中除了在龜崗島上僅存的車歪炮台遺址,其餘已不復存在,車歪炮台的炮池多已損毀,標誌性的龜崗塔也早已被毀,但除局部受潮水侵蝕有所傾裂外,護牆遺址(長約40米)、炮跺、炮座及藥局基本得以保留。1993年8月,車歪炮台被公佈為第四批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3]。因地理位置特殊,至今未對外開放[4]。
參考文獻
編輯- ^ 大黄窖炮台(车歪炮台). 廣州圖書館. 2003-10-10 [2024-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9) (中文(中國大陸)).
- ^ 车歪炮台. 廣東文史網. 2018-07-05 [2024-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9) (中文(中國大陸)).
- ^ 廣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确定广州市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廣州政報. 1993, (09): 1-5 –透過中國知網 (中文(中國大陸)).
- ^ 车歪炮台守望珠江204年,至今未对外开放,了解一下?. 廣州日報新花城. 2021-10-21 [2024-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9)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