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縣
都昌縣是中國江西省九江市下轄的一個縣,毗鄰彭澤縣與湖口縣,居南昌、九江 、景德鎮「金三角」中心地帶,南聯五水,北通長江,杭瑞高速和九景衢鐵路、都九高速交匯境內。
都昌縣 鄡陽 | |
---|---|
縣 | |
都昌縣的地理位置 | |
坐標:29°21′01″N 116°18′13″E / 29.3503°N 116.3036°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江西省九江市 |
設立 |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析番縣地立鄡陽縣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遂割鄱陽縣雁子橋之南境置都昌縣 |
語源 |
|
政府駐地 | 都昌鎮 |
下級行政區 | 24 |
政府 | |
• 縣委書記 | 肖立新 |
• 縣長 | 鐘有林 |
面積 | |
• 總計 | 2,226.61 平方公里(859.70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577,684人 |
• 密度 | 259人/平方公里(672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241,667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332600 |
車輛號牌 | 贛G |
行政區劃代碼 | 360428 |
簡介
編輯西漢時,置鄡陽縣。唐武德五年置縣都昌,距今已有1370餘年,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宋代詩人蘇東坡游南山曾寫下「鄱陽湖上都昌縣,燈火樓台一萬家,水隔南山人不渡,東風吹老碧桃花」的詩句。著名南宋愛國丞相江萬里系都昌人,故鄉至今還保存着有關他的文物古蹟。都昌面對廬山,境內有南山、老爺廟等風景點。
鄡陽之名源於人事。鄡音同梟,代表古代極刑,即斬首並懸掛。淮南王黥布在此被殺,黥布曾隨項羽攻秦,後叛楚歸漢,後因叛變被劉邦所殺。當時此地尚未設縣,屬番陽縣管轄。漢將於高祖十二年滅黥布後,從鄱陽和彭澤劃出部分土地設縣,以志其事,名為鄡陽。此為鄡陽古縣設立的經過和名稱由來。[2]
歷史沿革
編輯歷代變更 | |
---|---|
設立 |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 |
使用狀況 | 江西省九江市轄縣 |
西漢 | 鄡陽縣 |
新朝 | 預章縣 |
東漢 | 鄡陽縣 |
三國 | 鄡陽縣 |
西晉 | 鄡陽縣 |
東晉/十六國 | 鄡陽縣 |
南北朝 | 鄡陽縣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廢。 |
隋朝 | - |
唐朝 | 都昌縣 |
五代十國 | 都昌縣 |
北宋/遼朝 | 都昌縣 |
南宋/金朝 | 都昌縣 |
現代 | 都昌縣 |
秦朝前
編輯- 夏、商、周為古揚州域,春秋戰國為楚、吳地,屬
番 邑。[3]:1
秦朝
編輯漢朝
編輯-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番縣隸九江國九江郡。
- 四年(前203年),隸淮南國。
- 六年(前201年)析番縣地鄡陽縣,治所四望山(即今周溪鎮泗山村境內的鄡陽城遺址),隸淮南國豫章郡。
- 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隸淮南郡。
- 十二年(前168年),復隸淮南國。
- 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隸九江郡。
- 平帝元始元年(1年),隸揚州刺史部豫章郡。
- 興平二年(195年),孫權分豫章置廬陵郡。
- 建安十五年(210年)又分豫章置鄱陽郡,鄡陽縣隸鄱陽郡。[3]:1
孫吳
編輯晉朝
編輯南北朝
編輯-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因彭蠡湖盆地發生多次沉降運動湖水南侵,鄡陽縣地大部分淪入湖中。鄡陽縣撤銷,境域入彭澤縣,隸江州。
- 齊永明元年(483年)復隸江州尋陽郡。
- 梁天監元年(502年),隸江州太原郡。
- 陳永定元年(557年)改隸江州豫章郡。
- 天嘉元年(560年),復隸江州尋陽郡。[3]:1
隋朝
編輯唐朝
編輯-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安撫使李大亮謂土地之饒,井戶之阜,水陸之阻礙,遂割鄱陽縣雁子橋之南境及彭澤縣境置都昌縣。因地有都村,南接南昌,西望建昌,故名。設臨時治所於王市(今蔡嶺鎮北炎洞門口),隸江南道都督府浩州。
- 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 年),隸江南西道江州。
- 代宗大曆元年(766 年),隸江南道饒州
- 大曆年間(766-779 年),治所徙遷彭蠡湖東即今治地。[3]:1
五代十國
編輯- 五代南唐,隸建康軍饒州。[3]:1
宋朝
編輯- 宋開寶八年(975 年),隸江東路建康軍饒州。
- 太平興國七年(982 年),隸江東路饒州。
- 天禧四年(1020年),隸江南東路
- 南康軍建炎四年(1130 年),隸江南路南康軍。
- 紹興元年(1131年),隸江南西路南康軍[3]:1
元朝
編輯- 元至元元年(1264 年),隸揚州行省江西元帥府南康軍。
- 十四年(1277 年),隸江准行省江西道南康路。
- 二十三年(1288 年),隸江西行省南康路。
- 至正二十一年(1361 年),隸江西行省西寧路。
- 二十二年(1362 年),隸江西行省南康府。[3]:1
明朝
編輯- 明洪武九年(1376 年),革行省置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領十三府分五道,隸九江道南康府。[3]:1
清朝
編輯- 清順治二年(1645 年),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改稱江西省,隸江西省九江道南康府。
- 康熙九年(1670年),隸饒九南道南康府。
- 雍正九年(1731年)隸廣饒九南兵備道南康府。[3]:1
民國
編輯- 民國初年,廢府制。
- 民國3年(1914年)隸江西省潯陽道。
- 民國 15 年,廢道,隸省直轄。
- 民國 21年,省下設 13 個行政區,隸第二行政區。
- 民國24年,全省為8個行政區,隸第五行政區。
- 民國 28 年全省改11行政區,
- 民國31年又改劃9行政區,都昌均仍隸第五行政區。
- 民國38年5月12日,都昌縣解放,隸江西省都陽專區。7月,改隸九江專區。[3]:1
新中國
編輯- 1950 年隸中南行政區江西省九江專區。
- 1970 年,專區改稱地區,仍隸九江地區。
- 1983 年,地市合併,隸九江市。[3]:1
行政區劃
編輯都昌鎮、周溪鎮、三汊港鎮、中館鎮、大沙鎮、萬戶鎮、南峰鎮、土塘鎮、大港鎮、蔡嶺鎮、徐埠鎮、左里鎮、和合鄉、陽峰鄉、西源鄉、薌溪鄉、獅山鄉、鳴山鄉、春橋鄉、蘇山鄉、多寶鄉、汪墩鄉、北山鄉、大樹鄉、江西省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蔡嶺示範區和都昌縣良種場。
縣治變遷
編輯六年(前201年)置鄡陽縣,治所四望山(即今周溪鎮泗山村境內的鄡陽城遺址),隸淮南國豫章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都昌縣,初治王市(今蔡嶺鎮北炎洞門口),大曆年間(766-779 年)始遷今址即彭蠡湖東岸。
都昌鎮地理位置在唐朝以前是鄱陽湖畔的一個小漁村,稱都村。唐大曆年間(766-779)縣治從今蔡嶺鎮洞門王街市遷來後,逐漸發展成小集鎮,稱古南鎮。後因都昌縣而得名都昌鎮。
都昌縣城位於縣境南端,瀕臨都陽湖。舊名城區鎮、古南鎮,異名都村,具1300多年歷史。明嘉靖年間始建城垣,崇被年間擴大規模,清代幾經修茸。建國後城區擴大,城垣拆除。明清時城內置5坊,民國時期屬城區鎮,設5保。建國後隸城關鎮、都昌鎮人民公社、都昌鎮。都昌鎮是黨政軍機關所在地,為全縣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人口
編輯2020年末,都昌縣總戶數245674戶,總人口806677人,總人口中,按性別分,男性425819人,女性380858人。
教育
編輯初級中學
北炎中學||北炎鄉/蔡嶺鎮學校 | 所在地 |
---|---|
土塘中學 | 土塘鎮 |
化民中學 | |
杭橋中學 | |
鳴山中學 | 鳴山鄉 |
萬戶中學 | 萬戶鎮 |
獅山中學 | 獅山鎮 |
大港中學 | 大港鎮 |
東湖中學 | 都昌鎮(縣城轄區) |
白洋中學 | |
春橋中學 | 春橋鄉 |
徐埠中學 | 徐埠鎮 |
蘇山中學 | 蘇山鄉 |
蘇山二中 | |
和合中學 | 和合鎮 |
左里中學 | 左里鎮 |
左里二中 | 鹽田鄉 |
鹽田中學 | |
汪墩中學 | 汪墩鄉 |
汪墩二中 | |
北山中學 | 北山鄉 |
大沙中學 | 大沙鎮 |
大樹中學 | 大樹鎮 |
大樹二中 | |
多寶中學 | 多寶鄉 |
西源中學 | 西源鄉 |
薌溪中學 | 薌溪鄉 |
陽峰中學 | 陽峰鄉 |
中館中學 | 中館鎮 |
周溪中學 | 周溪鎮 |
以上數據可能不全面,僅供參考。 |
高級中學
學校 | 所在地 |
---|---|
都昌一中 | 都昌鎮(縣城轄區) |
都昌二中 | |
都昌三中 | |
都昌四中 | |
慈濟中學 | 蔡嶺鎮 |
三汊港中學 | 三汊港鎮 |
新妙湖中學 | 蘇山鄉 |
以上數據可能不全面,僅供參考。 |
交通
編輯汽車站
- 都昌汽車站
- 都昌汽車總站
公路
- 都蔡公路
- 都中公路
高速公路
鐵路
農業
編輯以棉花、糧食、油菜、芝麻、大豆為主。
礦產
編輯工業發展
編輯造船、型砂、機械、電機、造紙、皮革、紡織、陶瓷、礦泉水、飼料、竹涼蓆、珍珠。
名人
編輯旅遊景點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_国学经典_历史春秋网. guoxue.lishichunqiu.com. [2024-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4).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都昌县志.
- ^ 譚其驤《秦郡新考》:「又《黥布傳》,項籍死,天下定,布遂剖符為淮南王,九江、廬江、衡山、豫章郡皆屬布;四郡除九江外前人亦目為非秦郡。今按酈道元《贛水注》,南昌,秦以為廬江南部(即廬江郡之南部都尉);是豫章果後置,廬江亦未必非秦舊也。」(譚其驤《長水粹編》,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 ^ 辛德勇:「今案廬江郡雖見諸記載偏晚,但是,《水經注》的記載,往往有可靠的地方資料作依據,其可信性並不一定會比《史記》等書更低,應當予以充分重視。」(辛德勇《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文史》2006年第1、2期)
- ^ 2023年都昌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