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右翼中旗

鄂爾多斯右翼中旗蒙古語Ордос баруун гарын дундад хошуу),舊名。

清朝順治六年(1649年)以鄂爾多斯部置,治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東北達拉圖魯。屬伊克昭盟。1949年按其俗稱改名鄂托克旗。1940年代徙治阿拉廟,今鄂托克旗東南吉拉蘇木阿拉勒廟)。1950年代又徙治烏蘭哈拉嘎蘇鎮,即今

鄂爾多斯右翼中旗扎薩克多羅貝勒世系
  1. 拜桑固爾(巴雅斯呼朗諾顏,漢文史籍簡譯作狼台吉,袞必里克墨爾根次子)
  2. 善丹善達,拜桑固爾的玄孫):1650年(清順治七年)封為多羅貝勒,領鄂爾多斯右翼中旗札薩克,駐西喇布哩都池。1663年卒
  3. 索諾木(善丹長子)1663年襲位。 1677年晉升多羅郡王。1682年卒
  4. 松喇布(索諾木長子)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隨父赴興武營,會同寧夏總兵陳福,平息花馬池城守兵朱龍策動的叛亂。因平叛有功,晉一等台吉。1682年襲位。康熙三十七年(1697年),松喇布奉命督辦運送軍糧有功,1698年晉升多羅郡王。1709年卒
  5. 干珠爾(松喇布長子)1709年襲位。 1718年卒
  6. 諾依囉布扎木素(干珠爾長子)1718年襲位。1747年卒
  7. 棟囉布扎木素(諾依囉布扎木素長子)1747年襲位。1766年郡王品級。1773年卒
  8. 棟囉布色棱棟日布色楞,棟囉布扎木素長子)1773年襲位。1798年卒
  9. 索諾木喇布齋根敦(棟囉布色棱從弟)1798年襲位。1838年卒
  10. 棍藏拉布坦扎木蘇貢藏熱布丹札木蘇,索諾木喇布齋根敦子)1838年襲位。1851年卒
  11. 額爾德呢綽克圖(棍藏拉布坦扎木蘇從子)1853年襲位。1862年卒
  12. 察克都爾扎布(額爾德呢綽克圖子)1862年襲位。清同治七年(1868年)夏,甘肅寧夏回民造反軍搶掠新召廟珍貴佛像及財產,燒毀琉璃大殿、大經堂、顯宗經堂、密宗經堂、時輪經堂等大型殿堂,廟宇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丁丑年(1877年)重修顯宗經堂。1881年卒
  13. 喇什扎木蘇(察克都爾扎布兄)1881年襲位。1902年卒
  14. 噶勒藏羅勒瑪旺扎勒扎木蘇(喇什扎木蘇子,「噶王」)1902年襲位。1934年九世班禪應邀來新召廟宣化,在鄂托克旗逗留70天之久。1937年卒。
  15. 旺欽扎布(旺慶扎布,「旺王」):1937年10月襲位。1943年5月11日卒。[1]
  16. 1944年旗務幫辦和鄂旗保安大隊長章文軒不同意噶王四子楊森札布繼任,安排鄂旗西協理包文秀接管旗府大印並代理旗務,待旺王之子長大再還位。[2]1946年1月13日凌晨4時,章的部下馬富綱、馬良誠顧壽山等發動了「阿日勒廟事變」,扣捕了章文軒,於1月15日將其秘密勒死。
  17. 楊森扎布(1920-1952,噶王四子):楊森扎布以代理旗務的包文秀「主觀武斷,錯辦旗務」的罪名幾次上奏盟府。據此,伊盟盟長圖布興吉日格勒令包文秀將旗印交給楊森扎布。1946年6月祭印集會上包文秀交出了清代銀印,留下了民國時期的銅印。1947年2月10日馬良誠率起義部隊包圍了鄂旗王府,楊森扎布逃到寧夏投奔馬鴻逵。1947年3月,楊森扎布隨馬鴻逵第19團攻佔阿日勒廟。伊西工委機關及蒙旗武裝退到吳旗縣打游擊。1947年7月蒙漢支隊返回城川。1947年秋,奇全喜派納嘎林海到鄂旗罷免了楊森札布的協理和「伊南邊防司令」職務。1951年肅反運動中被鎮壓。[3]

1949年8月,和平談判解決鄂旗問題時,阿日勒廟臨時辦事處處長升濟密圖主動接受了和平解放鄂旗的主張,後任副旗長、旗長;鄂托克旗保安司令奇孟克簽署和平起義協定。9月7日,鄂托克旗臨時人民政府成立。[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鄂托克旗記名札薩克旺慶扎布在歸綏」,《檔案與社會》,2010年,第1期。
  2. ^ 「伊盟情況及蒙古工作問題——西北局辦公廳統戰研究材料」(一九四四年九月),來源:中共延安市委統戰部 組編:《延安時期統一戰線史料選編》,北京:華文出版社,2010年版。
  3. ^ 「鄂托克前旗歷史人物」,來源:《鄂托克前旗志》
  4. ^ 烏寧夫編著:《鄂托克旗文化風采》,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21年11月版。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