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子彥
生平
編輯長孫子彥膂力過人,有良將的名聲。延昌年間,以公爵之子除員外散騎侍郎,遷給事中。其父長孫稚任揚州刺史時,隨父統軍。在壽春與梁將裴邃、虞鴻對峙作戰,長孫子彥兄弟幾人驍勇善戰,被裴邃稱為「鐵小兒」。以功除尚書郎中,封槐里縣子。
孝昌二年,隨父征討鮮于修禮,三年,以前後功封長安縣公,邑二千戶。計算平定万俟丑奴之功,增邑三百,除散騎常侍,加征南將軍,尋除豫州刺史。
永熙元年,除使持節衛將軍,涇州刺史。三年,入除太常卿。孝武帝元修與高歡不和後,加子彥中軍大都督、行台僕射,鎮守恆農,視為心腹。不久解任兼居真,加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
大統元年,與父親跟從元修去長安投奔宇文泰,除左衛將軍,以從駕之功,封平高郡公,位儀同三司。大統三年,從大丞相宇文泰征討竇泰,參加沙苑之戰,加開府、侍中,又增封一千戶,通前合食四千一百戶。
大統四年,奪回洛陽後跟隨孝武帝到洛陽,任尚書令、行司州牧,留鎮洛陽。五年,戰勢不利,率軍回長安,出為東雍州刺史。七年,入為太子太傅。八年,宇文泰作六軍,長孫子彥為後軍大都督。
長孫子彥早年曾墜馬,手臂骨折,因骨頭蹺起,叫人割開肌肉鋸骨,「流血數升,言戲自若」,當時人稱讚他的勇猛超過關羽割骨療傷。中年時,舊疾感染,全身生瘡,不堪忍受,最終以毒蛇咬大腿自盡[1],大統十四年五月十七日(548年6月8日)去世,年五十二,贈本官雍州刺史。諡曰威襄,同年十月廿二日,祔葬於其父文宣王長孫稚墓旁。[2]
家族
編輯夫人
編輯子女
編輯其曾孫為長孫斌,據《大周故朝請大夫行湖州烏程縣令長孫公墓誌》記載,「公諱斌,河南人,曾祖儁,後魏尚書左僕射、儀同三司、平高郡開國公兼尚書令、行司州牧、雍州刺史、驃騎大將軍、太子太傅、雍州牧、贈使持節光祿大夫、雍州刺史,諡曰武。祖則,周中大夫、使持節、開府儀同三司、襄國縣開國公、邵代二州諸軍事、二州刺史,蘭州總管、汲郡開國公、隋開府儀同三司、陳州刺史。父仲延,隋太子千牛、豐寧縣開國男。公唐左千牛、涼府倉曹、寧州羅州縣令、成州司馬、渭州長史、文州長史、皇朝上柱國、朝請大夫、行湖州烏程縣令。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寢疾,其年七月十一日終於烏程縣之公館,春秋七十。以聖歷二年二月十七日,遷窆於雍州明堂縣 原之(舊)塋,禮也。長子征早卒,嫡孫 ,聖歷二年(699年)歲次已亥二月景戌朔十七日壬寅。」
墓志銘
編輯2010年出土於陝西西安南郊高望村航天工地上。長孫儁夫妻合葬墓,墓內出土大量陶俑和少量的陶器,分別被擺放於前室和後室。墓誌位於甬道內。
- 長孫儁墓誌
志石為正方形,長寬各47厘米。志文26行,滿行27字,字體在楷隸之間。
魏故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傅後軍大都督侍中雍州刺史平高公長孫使君墓誌
曾祖諱烏者,特進上黨康王。祖諱拔六觀,司空定王。考諱稚,太師文宣王。
公諱儁,字子彥,河南洛陽人,太尉上黨靖王之玄孫。繼葉邁德,煥於國冊。延昌中,以公子除員外散騎侍郎,遷給事中。文宣王為揚州刺史,公時以本官統軍從屬。梁寇圍城,力戰破賊,除尚書郎中。孝昌二年,詔以都督,又從文宣王討平汾晉。三年,河東為薛賊所圍,關右有蕭夤之亂,公仍隨父西征,克復雍華,再清河汾,以前後功封長安縣公,邑二千戶。錄平醜奴勛,增邑三百,除散騎常侍,加征南將軍,尋除豫州刺史。永熙元年,除使持節衛將軍,涇州刺史。三年,入除太長卿。高歡起逆,詔兼尚書右僕射,以行台鎮恆農,尋解兼居真,加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大統元年,除左衛將軍,錄從駕勛,封平高郡公,增邑八百。三年,從大丞相於沙苑破高歡,又增封一千,通前合食四千一百戶,加侍中開府。四年,從駕入洛,詔兼尚書令,行司州牧。五年,出為東雍州刺史。七年,入為太子太傅。八年,作六軍,為後軍大都督。春秋五十二,大統十四年歲次戊辰五月十七日薨,贈本官雍州刺史。諡曰威襄,其年十月廿二日,祔葬於文宣王之塋。公聰明機敏,有文武才幹,雄烈果毅,冠絕儕伍。是以少董戎政,威聲遐振,前後討擊,每常制勝,中興之世,實號名將。既勛書王府,事彰史牒,唯志其官閥云爾。
夫人河南婁氏順陽郡君,考徵虜將軍朔州刺史永平伯
長子義昚、次子季明、次子之禮、次子安禮、次子毗婁、次子毗則、次子毗善、次子羌童、次子朗兒
大統十四年歲次戊辰十月戊子朔二十二日乙酉
- 長孫儁妻婁氏墓誌
志石大致為正方形,寬53厘米,長47厘米。志文24行,滿行22字,楷書。
魏使持節侍中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都督東雍州諸軍事東雍州刺史大都督平高郡開國公長孫公妻故順陽郡君婁氏墓誌
夫人諱貴華,河南洛陽人,天柱大將軍廣陵恭王之曾孫,定州刺史巨鹿康公之孫,恆朔二州刺史永平宣公之女。激流以遠,標峰乃高,淼成地紀,郁為邦鎮。夫人體茲玄之靈,資淑令之美,爰自公宮,嬪茲鼎族,克孝克友,終溫且敬。故亦流潤閨庭,生光室,又居處儉素,服玩不侈,金玉靡用,綺縠弗陳。至若圖式銘鑒,罔不具閱,靈像玄言,尤在嚴敬。永熙難作,天子蒙塵,舅太師文宣王出自近關,奔赴行所。夫先鎮陝服,因而迎駕。自茲天路榛蕪,王塗圯絕。夫人慮妖亂未以,終違婦義,乃散金假道,冒險言歸。時男女五人,僉在蒙幼。夫人以為盡行俱沒,孰若舍之有全,遂留兩女一男,攜持二子,艱苦而至。文宣王以事上聞,翰嘉義節,封順陽郡君。方期亨運,安此福祿,而過駟難留,行客忽遠,春秋卌二,歲次戌午十月十八日薨於長安思玄寺。以大統六年十一月甲戌朔十二日乙酉,遷祔於文宣王之兆。陵谷相貿,丘墓時毀,刊石為言,無絕其美。詞曰:
搖芳桂渚,發彩蘭汀。膺茲玄寶,托此妙生。粹儀昭式,玉潤金清。中洲逸響,自谷飛聲。聿來華邸,風徽有則。苹藻潔敬,絲筠調德。室去雕渝,衣貶文色。無厭井臼,躬勞組織。思媚諸姑,言因穆姒。世道何難,妖祲紛起。離我慈親,別我愛子。未窮戩穀,遽缺仁祉。身同晝夜,世異今古。卷衣虛幕,嚴車出祖。芒芒原隰,萋萋宿莽。去日奄忽,以乾墳土。
註釋
編輯參見
編輯參考
編輯- 《北史》
- 《新出土北朝長孫氏墓誌三方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