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爔(1802年—1850年?),字暘生,號春腴[1]四川重慶府涪州 (今重慶市涪陵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陳爔
大清誥授中憲大夫江南河庫道
籍貫四川重慶府涪陵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字暘生,號春腴
出生嘉慶七年(1802年)
四川涪陵縣
逝世道光三十年(1850年)?
江蘇揚州
出身
  • 道光九年戊子科舉人
  • 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進士出身
陳爔神道碑[2]

生平

編輯

躋身詞林

編輯

道光九年(1829年)舉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3],十三年散館授翰林院編修[4],是年七月因母喪丁憂回籍。

任職臺諫

編輯

道光十六年(1836年),陳爔服闕,起復故官,任起居注協修、國史館纂修。[5]道光十九年(1839年)二月,大考二等,記名遇缺題奏。[6]賞小卷江紬四件[6],五月保送御史奉旨記名[7]。十二月奉旨補山西道監察御史[8],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月欽派稽查興平倉、九月奉旨巡視北城。[8]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六月,改雲南道監察御史,次年二月,稽查崇文門稅務[8],六月陞補工科給事中、十月轉禮科掌印給事中。[8]

宦遊江蘇

編輯

同年,陳爔發往江蘇道員差遣委用[9]。署江蘇常鎮通海道[10],兼管揚州關[11]。歷署江蘇淮海道[12]、江南鹽巡道[13]。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任江蘇河庫道[14]。河庫稅收銀兩,每年火耗高達數萬,陳爔毫無所取。因丁父憂去職。[15]同官為其資助旅費,回籍奔喪。途中卒於揚州。同治《重修涪州志》有傳。[16],另據其神道碑,其曾經署理南河總督

註釋

編輯
  1. ^ 《清朝御史題名錄》,頁413
  2. ^ 碑文:皇清誥授中憲大夫翰林院編修國史館纂修起居注協修掌雲南山西道監察禦史巡視北城工科給事中禮科掌印給事中江南河庫道署理南河總督陳公爔之神道
  3. ^ 《宣宗成皇帝實錄》,卷211,頁99
  4. ^ 《宣宗成皇帝實錄》,卷236,頁522
  5.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冊3,頁87
  6. ^ 6.0 6.1 《宣宗成皇帝實錄》,卷319,頁993
  7. ^ 《宣宗成皇帝實錄》,卷322,頁1062
  8. ^ 8.0 8.1 8.2 8.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冊3,頁87
  9.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405012117號
  10.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405008586-A號
  11.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225186號
  12.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195530號
  13.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228140號
  14.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405009129號、081863號
  15.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081863號
  16. ^ 《重修涪州志·卷八·人物誌·鄉賢》頁十六:陳燨,字春腴,篤學敦品,孝友成性,由給事中出官何庫道數年。道庫耗羨,歲數萬金,毫無所取。丁父憂奔喪。同官資之,歸至揚州卒。

參考文獻

編輯
  • 《清朝御史題名錄》
  • 《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
  • 《宣宗成皇帝實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
  • 呂紹衣、王應元、傅炳墀,《重修涪州志》,清同治九年(1870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