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寺

上海佛寺

靜安寺是一座佛教寺廟,位於中國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1686號,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紀的三國時期,是中國江南地區歷史悠久、頗具影響的名剎之一。上海四大佛寺之一。

靜安寺
俯拍靜安寺全景
基本資訊
位置中國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1686號
宗教漢傳佛教
宗派密宗真言宗
遺產指定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開基康僧會
開山時間公元247年
赤烏十年
地圖
地圖

歷史

編輯
 
天王殿及山門,面向南京西路
 
大雄寶殿

據靜安寺內的赤烏碑記載,靜安寺由胡僧康僧會始建於三國東吳大帝孫權赤烏十年(247年),原名滬瀆重元(玄)寺,位於吳淞江北岸,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1]

唐朝時,一度改名永泰禪院。北宋太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方改名靜安寺[2]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時,住持仲依因為原址寺基受江水沖刷而不穩固,將寺遷至今址。到元朝時,香火大盛。

寺內原有八處名勝,被命名為靜安八景(赤烏碑、陳朝檜、講經台、蝦子潭、湧泉、綠雲洞、滬讀壘、蘆子渡),名噪一時,其中山門前的湧泉,更被譽為「天下第六泉」。「靜安八景」歷代文人多有題詠,元末有詩僧壽寧輯《靜安八詠集》。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靜安寺鑄銅鐘一枚,至今猶存,為鎮寺之寶。

1860年太平天國軍隊進攻到上海西郊,靜安寺毀於戰火。僅存的一座殿宇數年後也倒塌,致使佛像露天安放,戴笠披蓑,受雨淋日曬。1880年,在胡雪巖等人的資助下,靜安寺得以重建,一年後完工。此後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靜安寺都會舉行廟會,成為上海一項重要民俗活動,一直持續到1963年才結束。

1862年,租界築跑馬道至靜安寺,形成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以後又陸續從這裏向西修築通往徐家匯海格路和通往梵皇渡(今曹家渡)的極司非爾路。於是靜安寺成為滬西地區交通網絡的中心。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向西擴張至靜安寺,於是原本地處郊野的古寺附近迅速演變為喧囂的商業鬧市,並建造大片裏弄住宅。1901年,公共租界設立靜安寺巡捕房。

1903年,中國佛教總會設會址於靜安寺內。

1908年,以靜安寺為起點的上海第一條電車線路開通。隨着附近滬西一帶日益繁榮,靜安寺香火旺盛,於是在1921年,擴充寺基至5畝,並在大雄寶殿以東空地興建三聖殿。

1953年,持松法師在寺內建立真言宗壇場,成為密宗道場。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佛像、法器遭到徹底破壞,持松法師遭到迫害,僧眾被迫還俗,寺舍則被佔用改建為塑料工廠。1972年,大雄寶殿失火焚毀,靜安古寺成為一片廢墟。[3][4][5]

1979年開始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開始重新開放宗教場所。1983年,國務院確定靜安寺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1984年以後,靜安寺開始恢復重建,陸續修復了赤烏山門、天王殿、三聖殿、功德堂、方丈室等建築。1990年,基本修復的靜安寺開始對外開放。到1991年5月12日,舉行大雄寶殿暨玉佛座像開光典禮,標誌着靜安寺已經修復完成,恢復到民國時期的規模。1998年開始重建工程。

目前,靜安寺是中國最重要的密宗真言宗道場。

建築

編輯

主要建築:

  • 大殿
  • 牟尼殿及西廂房:內有3.87米高的玉佛(釋迦牟尼佛像),以純玉雕成
  • 觀音殿及東廂房

其他建築:

  • 天王殿及山門
  • 鐘樓
  • 鼓樓
  • 靜安佛塔
  • 法堂
  • 梵幢

文物

編輯
  • 明朝銅鐘
  • 宋光宗趙惇所題「雲漢昭回之閣」碑
  • 蘇軾、文徵明、揚州八怪、吳昌碩、張大千等名人書畫,王一亭佛畫

交通

編輯

圖片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上海静安寺. 中國網. 
  2. ^ 静安寺. 佛教在線. 2008年12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7月3日). 
  3. ^ 何立波. 破“四旧”风潮的前前后后. 《黨史文苑》 (江西: 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2006年, (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9) –透過《華夏文摘》文革博物館通訊 (中文). 
  4. ^ 上海静安寺(组图). 新浪. 2012-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6) (中文). 
  5. ^ 古刹旧貌. 靜安寺. 2022-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6) (中文). 

外部連結

編輯

31°13′30″N 121°26′27″E / 31.22500°N 121.44083°E / 31.22500; 121.44083 (靜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