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文彬
顧文彬(1811年—1889年),字蔚如,號子山,晚號艮盦,江蘇元和(今蘇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顧文彬 | |
---|---|
大清寧紹台道 | |
籍貫 | 江蘇元和(今蘇州市)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蔚如,號子山,晚號艮盦 |
出生 | 嘉慶十六年(1811年) 江蘇元和縣(今蘇州市) |
逝世 | 光緒十五年(1889年) 江蘇長洲縣(今蘇州市) |
出身 | |
|
生平
編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進士,授刑部主事。顧文彬為官清廉,但因道光年間漢臣不得重用,一直沒有受到提拔。咸豐年間,太平天國運動四起,兵禍延綿各省,清廷被迫起用漢臣平亂。咸豐四年(1854年),顧文彬升為福建司郎中。咸豐六年(1856年)湖北軍情告急,授顧文彬補湖北漢陽知府,一年後又擢武昌鹽法道,成為湖廣總督官秀峰的幕僚軍事,主管戰時經濟等事。
1861年,太平軍攻陷蘇州,顧文彬舉家遷往上海。當時上海形勢亦然危急。清廷自顧不暇,困居在上海的官紳只能聯合自保。顧文彬被公選為代表辦團練。他聯合蘇州知府吳雲、馮桂芬等地方官紳建立「中外會防局」,後又提議向李鴻章的淮軍請求增援。他與吳雲等籌措經費20多萬兩,排遣船隻到安慶迎接李鴻章的救援部隊。在李鴻章和上海租界裏的西方勢力聯手下,上海終於解圍。
湖廣總督官文(字秀峰)很欣賞顧文彬,誠邀他回到湖北共事,但遭顧文彬婉拒。1864年夏天,顧文彬舉家從上海遷回蘇州鐵瓶巷。此後數年一直忙於家族事務。同治九年(1870年)江蘇巡撫丁日昌的極力推薦下,出任浙江寧紹台道,治理浙東沿海腐敗橫行的現象。3年後顧文彬再次辭官,之後徹底離開官場。
修造怡園
編輯同治年間,顧文彬歸隱吳中,在吳寬舊宅遺址上營造怡園,由其第三子顧承主持營造。怡園是顧家的私家園林,主題是頤性養年。園中的所有對聯題詞都由顧文彬一手包辦,從歷代詩詞楹聯中集萃而成。曲園主人俞樾作《怡園記》。光緒三年(1877),吳門畫家顧沄繪製《怡園圖》十六景。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怡園第三代主人顧鶴逸(顧麟士)首倡成立「怡園畫社」,主要成員有吳大澂、顧鶴逸、吳昌碩、顧沄、鄭文焯等。
光緒初年,蘇州耆舊於吳雲 (寶山知縣)的聽楓園、江蘇按察使李鴻裔(字眉生,號香嚴,晚號蘇鄰,有《蘇鄰遺詩》)的蘧園(即網師園)、沈秉成的耦園、顧文彬的怡園、張之萬的拙政園等處園林輪流雅集唱和,稱為「吳門真率會」,雅集主要唱和者記錄於《吳郡真率會圖》、《蘧園七老圖》(俞樾題《蘧園七老圖》詩,載其《春在堂詩編》卷22)、《吳中七老圖》等畫作。
作品
編輯自幼酷愛書畫,十八歲自親戚魏某處購得吳道元《水墨維摩像》軸和院畫《上林圖》,從此熱衷於字畫收藏。「自唐宋元明清諸家名跡,力所能致者,靡不搜羅。」[1]。藏書於怡園的「過雲樓」。著有《過雲樓書畫記》、《過雲樓續書畫記》等。
1990年代初,「過雲樓」藏書的四分之三由南京圖書館收購,剩餘179部近500冊藏書2005年首次現身拍賣場,是唯一一批在私人手中的國寶級藏書。
2012年6月4日北京匡時2012春拍夜場上,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以1.88億元加佣金共計2.162億元拍下過雲樓藏書,刷新中國古籍拍賣新紀錄。這次拍賣的藏書,尤以宋版孤本《錦繡萬花谷》(前集四十卷、後集四十卷共四十冊)元刻《皇朝名臣續碑傳琬琰集》最為珍貴。
著有《過雲樓詩》七卷(稿本)、《眉綠樓詞》(1884年刻本,俞樾題簽與作序,其中的《百衲琴言》分章由進士如山作序)。有現代版《過雲樓日記》(2015)、《顧文彬日記》(2019)。
註釋
編輯- ^ 顧文彬《哭三子承詩四十首》:「因余素嗜書畫,自唐宋元明迄於國朝,諸名跡力所能致者,靡不搜羅,旁及金石,如鐘鼎尊彝古錢古印之類,亦皆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