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
生平
編輯嗣馬榮世職為金吾左衞指揮使,正德年間,跟隨陸完征戰有功,晉升為都指揮同知。當時江彬練兵,馬永應當隸屬江彬,他則稱病避諱。之後鎮守遵化,成功抵禦蒙古入侵馬蘭峪,後在柏崖、白羊峪之戰中立功。正德十三年,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鎮守薊州[1],任內整頓兵務,進署都督同知[2]。嘉靖元年,金山礦盜作亂,馬永成功討平,斬獲過當,進右都督。大同兵變後,擔任督諸軍與侍郎胡瓚往平定,事後繼續擔任薊州總兵[3]。
嘉靖三年,陸完去世,馬永上疏請求體恤,請寬恕大禮議中獲罪的大臣,嘉靖帝聽後大怒,剝奪馬永官職,並寄祿到南京後軍都督府[4]。巡按御史丘養浩、順天巡撫劉澤等人一同論救,均被譴責。馬永被罷免後,杜門讀書。很久後,被舉薦擔任都南京前軍都督府都督僉書,大同第二次兵變後,朝廷大臣再次舉薦,召用時已經平定,再歸南京[5]。
嘉靖十四年,遼東發生兵變,總兵官劉淮被罷免,馬永代任遼東總兵。當時大清堡守將徐顥誘殺泰寧衞人,招致泰寧衞部長把當孩憤怒進攻,被馬永擊退斬殺。泰寧衞再次報仇,再次被馬永擊退。儘管當時遼東兵變平定後,叛軍仍然趁亂進攻。馬永率領家丁進攻,均平定叛亂。後晉升爲左都督[6]。嘉靖十九年,死於任內,嘉靖帝賜祭葬如例[7][8]。有子馬應乾。
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
編輯- ^ 明實錄:世宗實錄 ,10卷
- ^ 明實錄:世宗實錄 ,44卷
- ^ 《明史》(卷211):馬永,字天錫,遷安人。生而魁岸,驍果有謀。習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職為金吾左衞指揮使。正德時,從陸完擊賊有功,進都指揮同知。江彬練兵西內,永當隸彬,稱疾避之。守備遵化,寇入馬蘭峪,參將陳乾被劾,擢永代。戰柏崖、白羊峪,皆有功。 十三年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鎮守薊州。盡汰諸營老弱,聽其農賈,取傭直給健卒, 由是永所將獨雄於諸鎮。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馬諫。帝注視久之,笑而止。中路 擦崖當敵衝,無城堡,耕牧者輒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糧,營崖表,版築其內。城廨如期立,乃遷軍守之。錄功,進署都督同知。嘉靖元年,金山礦盜作亂。遣指揮康雄討平之,塞其礦。朵顏把兒孫結諸部邀賞不得,盜邊。永迎擊洪山口,而伏兵斷其後,斬獲過當,進右都督。已,復馘其驍將,把兒孫不 敢復擾邊。大同兵變,殺巡撫張文錦,命桂勇為總兵官往鎮,而議將撫之。永言:「逆賊干紀,朝廷赦其脅從,恩至渥也,顧猶抗命。今不剿,春和北寇南牧,叛卒勾連,禍滋大。宜亟調鄰鎮兵,剋期攻城,曉譬利害,懸破格之賞,令賊自相斬為功,元兇不難殄也。」乃命永督諸軍與侍郎胡瓚往。會亂平,乃還鎮。
- ^ 明實錄:世宗實錄 ,133卷
- ^ 《明史》(卷211):永上書為陸完請恤典,且乞宥議禮獲罪諸臣。帝大怒,奪永官,寄祿南京後府。巡按御史丘養浩言:「永仁以恤軍,廉以律己,固邊防,卻強敵,軍民安堵,資彼長城。聞永去,遮道乞留,且攜子女欲遂逃移。夫陸完久死炎瘴,非有權勢可託。永徒感國士知,欲效區區之報。不負知己,寧負國家?祈曲賜優容,俾還鎮。」順天巡撫劉澤及給事、御史交章救之,俱被譴。永竟廢不用。永杜門讀書,清約如寒士。久之,用薦僉書南京前府。大同軍再亂,廷臣交薦。召至,已就撫,復還南京。
- ^ 《明史》(卷211):十四年,遼東兵變。罷總兵官劉淮,以永代之。大清堡守將徐顥誘殺泰寧衞九人。部長把當孩怒,寇邊,永擊斬之。其族屬把孫借朵顏兵報讐,復為永所卻。已,復入犯。中官王永戰敗,永坐戴罪。 遼東自軍變後,首惡雖誅,漏網者眾。悍卒無所憚,結黨叫呼,動懷不逞。廣寧卒佟 伏、張鑑等乘旱饑,倡眾為亂,諸營軍憚永無應者。伏等登譙樓,鳴鼓大譟,永率家眾仰攻。 千戶張斌被殺,永戰益力,盡殲之。事聞,進左都督。
- ^ 《明史》(卷211):永畜士百餘人,皆西北健兒,驍勇敢戰。遼東變初定,帝問將於李時。時薦永,且曰: 「其家眾足用也。」帝曰:「將須文武兼,寧專恃勇乎?」時曰:「遼土新定,須有威力者鎮之。」 至是,竟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潔,宜仍用之薊鎮,作京師藩屏。」未及 調,卒。遼人為罷市。喪過薊州,州人亦灑泣。兩鎮並立祠。 永為將,厚撫間諜,得敵人情偽,故戰輒勝。雅知人。所拔卒校,後多至大帥。尚書鄭 曉稱永與梁震有古良將風。
- ^ 《國朝獻徵錄·鎮守遼東後軍都督府左都督馬永傳》(106卷):鎮守遼東後軍都督府左都督 馬永 初襲金吾左衞指揮使驍果有謀正德初以討流賊知名遂膺邊寄由偏禆以至大將卒在薊州累立戰功畿左恃以壯後坐累去官薊鎮即被虜擾無虗月廷臣多薦之者乃以右都督掌南京後府事遼東甲午軍變命永往鎮之永善撫綏麾下銳丁無慮數百人鹹得其死力己亥廣寧卒復鼓亂永即督麾下士討之應時殲滅東土人心始定遂陞今職嘉靖十九年三月卒於官賜祭葬如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