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伯英(?—?),籍貫不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黃伯英曾在福建政府下做事,後來赴美國留學,入史丹福大學學習,同時任《世界日報》編輯。[1]

中國民主憲政黨的前身是保皇會,由康有為梁啓超等創立。後來,保皇會在革命衝擊之下,改為中國憲政黨,僅在美洲(包括美國本土及夏威夷)還殘留了一些人員,便在夏威夷檀香山辦了一小報,由李大明主持;又在美國三藩市辦一《世界日報》,由伍憲子主持多年(該報與三藩市中國國民黨辦的《少年報》通過社論筆戰多年)。伍憲子在抗日戰爭前離開美國回到香港寓居,《世界日報》乃由李大明接手當社長,並聘請史丹福大學的留學生黃伯英任編輯。該報每日發表一篇社論,由李大明或者黃伯英撰寫。[1]

1945年上半年,李大明自美國西部來到華盛頓,與中國國家社會黨張君勱商討兩黨合併事宜。同年5月至7月間,張君勱赴三藩市參加世界安全會議時,李大明與張君勱又進一步接觸。黃英伯也就在此時結識了張君勱。三藩市會議閉幕後不久,張君勱回到華盛頓,廣泛聯繫各方面人士,包括美國國會議員及部分科學機構負責人,以作應酬。1945年底,張君勱從華盛頓乘飛機回國,國民政府駐美國大使魏道明親自到機場送行張君勱。[1]

1945年11月11日,中國憲政黨在加拿大舉行全美黨員代表大會,改黨名為「中國民主憲政黨」,選舉伍憲子為主席,李大明為副主席。[2]

張君勱歸國後,經與中國國家社會黨的老人協商,決定與中國民主憲政黨合併,改名為中國民主社會黨(簡稱「民社黨」)。1946年11月,中國國民黨單方面召開的制憲國民大會在南京召開,李大明、黃伯英等人紛紛返回中國,住在上海,中國民主社會黨也派人參加。[1]中國民主社會黨在民國35年(1946年)11月23日公佈該黨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名單,黃伯英被列入。但是黃伯英因病不能出席。[3]

制憲國民大會的任務之一是組建新政府,分配政府職務。李大明僅獲得行政院不管部會政務委員的職位,李大明很不滿,抱怨張君勱。[1][4]1947年3月1日,黃伯英任國民政府立法院第四屆立法委員。[5]黃伯英雖成為立法委員,但未能消除李大明對張君勱的不滿。不久,李大明與張君勱決裂。此後,李大明一直對張君勱十分憤恨。[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文史資料存稿選編: 政府, 政黨,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年,第311頁
  2. ^ 王一華、李鳳梧主編,中國現代日誌(下),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年,第2092頁
  3. ^ 國民大會實錄,南京:國民大會秘書處編,1946年
  4. ^ 劉壽林等編,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5. ^ 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下),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第20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