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士陵(1849年—1908年),原名士陵,字牧甫以字行,又字牧父穆父,號倦叟倦遊窠主黟山人黟山病叟,齋號蝸篆居延清芬室舊德鄰屋古槐鄰屋[1],清朝篆刻家、書法家、畫家,首創用金文入印的手段[2],主張「印外求印」[2],開創了「黟山派」[3]

生平

編輯

他是安徽黟縣黃村人[4],自小對篆刻感興趣,8、9歲時就開始學習刻印,14歲左右父母雙亡,他靠賣印為生。1880年,他從南昌搬到廣州,結識了不少當地篆刻家和官員。1885年,經過長善和其子志銳推薦,到北京國子監讀書,仍專攻金石學,求學於盛昱王懿榮吳大澂,曾為吳大澂的《說文古籀補》續寫《續說文古籀補》,經手了不少出土古物,並借鑑出土古物文字發展印學。[2]

風格

編輯

其篆刻風格學自趙之謙,以漢印為宗,但後來也融入了不少自己的金石文字理解。沙孟海說:「學趙之謙的人極多,著名的也不在少數,其中以黃士陵最為大家」。[2]

其書法早年學自吳讓之、中年學自吳大澂,晚年「人書俱老」歸於平正。[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唐存才.黃士陵篆刻藝術管窺[J].書法,2008,No.222(03):36-37.
  2. ^ 2.0 2.1 2.2 2.3 2.4 邱欽錦. 古文字學對清代書家的影響——以黃牧甫為例[C]//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國際院士聯合體工作委員會.文化藝術創新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2:3.DOI:10.26914/c.cnkihy.2022.015181.
  3. ^ 孫偉倫. 黃士陵書法研究[D].吉林大學,2020.DOI:10.27162/d.cnki.gjlin.2020.005026.
  4. ^ 鄧長春,胡代林.試析黃牧甫兩下廣州對其印風的影響[J].書法教育,2021,No.30(06):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