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CD3
2020 CD3( 也稱為2020CD3或簡稱為CD3)[10][11]是一顆微小的近地小行星(或小衛星),通常圍繞太陽運行,但接近地月系統,可以通過捕獲成為地球的臨時衛星(TSC,temporary satellite capture),暫時進入地球軌道。它於2020年2月15日由天文學家西奧多·普魯恩(Theodore Pruyne)和卡佩爾·韋爾茲喬(Kacper Wierzchoś)在萊蒙山天文台執行卡特林那巡天系統的萊蒙山巡天任務時發現的。 小行星中心於2020年2月25日宣佈這顆小行星的發現,隨後的觀測證實它繞着地球運行。
發現 [1][2] | |
---|---|
發現者 | 萊蒙山巡天 |
發現地 | 萊蒙山天文台(CSS) |
發現日期 | 2020年2月15日 |
編號 | |
其它名稱 | C26FED2 [3][4] |
小行星分類 | NEO · 阿周那 [5] · 阿波羅 [6] 臨時衛星 [1] · 共軌構型 [5] |
軌道參數 [6] | |
曆元 2021年7月1日( JD 2459396.5) | |
不確定參數 0 | |
觀測弧 | 2.03年(742日) |
遠日點 | 1.0416 AU |
近日點 | 1.0160 AU |
半長軸 | 1.0288 AU |
離心率 | 0.01246 |
軌道週期 | 1.04年(381.13日) |
平近點角 | 129.525° |
軌道傾角 | 0.6342° |
升交點黃經 | 82.210° |
近日點參數 | 50.016° |
與地球最小軌道相交距離 | 0.02102 AU |
物理特徵 | |
質量 | kg (est.) ~4,900 [7] |
平均密度 | ±0.7 g/cm3 2.1[8] |
自轉週期 | 秒或 1,146.8 分(雙峰解) 19.114 秒(單峰解) 573.4 [8] |
幾何反照率 | 0.35 (假設為V-型)[8] 0.23 (假設來自主帶) |
光譜類型 | V[8] B–V=±0.07 0.90[8] V–R=±0.08 0.46 R–I=±0.06 0.44 |
視星等 | >30 (目前)[9] 20 (發現時)[2] |
絕對星等(H) | ±0.34 31.80[6] 31.8[2] |
這是繼2006年發現的2006 RH120之後,發現的第二顆地球臨時衛星(原本不是)。根據其標稱軌跡(nominal trajectory), 2020 CD3在2016-2017年間被地球捕獲,並可能在2020年5月左右逃離地球引力的勢力範圍[5][8]。2020 CD3將在2044年3月再次接近地球,但由於接近的距離較遠,很可能不會被地球捕獲[12][13]。
2020 CD3的絕對星等大約是32等,表明它的尺寸非常小。假設 2020 CD3是具有較低反照率的暗碳質C-型小行星,其直徑可能在1.9—3.5米(6—11英尺)左右[14][15]。 2020 CD 3被歸類為具有類似地球軌道的阿周那型小行星。這是穿越地球軌道且較小的阿波羅型小行星,且具有類似地球軌道的一種子型[5]。
發現
編輯2020 CD3是天文學家西奧多·普魯恩(Theodore Pruyne)和卡佩爾·維茲喬斯(Kacper Wierzchos)於2020年2月15日在萊蒙山天文台發現的小行星。這一發現是萊蒙山巡天的一部分,萊蒙山巡天旨在發現近地天體,也是亞利桑那州圖森市進行的卡特林那巡天系統的一部分[1][16]。2020 CD3在發現當時位於星座室女座中,距離地球約0.0019 AU(280,000 km;180,000 mi),是一個視星等僅20等的暗弱天體[17][18][a]。觀測到該物體的軌道運動表明,它可能受到地球引力的束縛,這促使進一步的觀測[4]。
該天體的發現被報告給了小行星中心的近地天體確認頁面(NEOCP),該頁面根據在多個觀測站進行的其它觀測計算出了初步軌道[4]。自發現以來,對2020 CD3的後續觀測持續了六天,小行星中心在2020年2月25日發佈的小行星電子通告中正式宣佈發現了該天體。沒有觀察到太陽輻射壓力引起的攝動跡象,而且2020 CD3無法與任何已知的人造物體聯繫起來[1]。雖然證據表明2020 CD3最有可能是一顆緻密的岩石小行星,但尚未完全排除該天體是人造天體的可能性,例如一顆死衛星或火箭助推器[19][18]。
迄2020年7月,沒有發現2020 CD3的回溯影像[2]。2020 CD3的發現者懷疑,該物體可能在被發現之前曾被其它巡天調查拍攝過影像,但由於其模糊性和高度可變的軌道,而尚未被確定[19]。
命名
編輯這顆小行星被發現後,內部的臨時命名為C26FED2[4][3]。之後,在確認該天體的後續觀測,小行星中心於2020年2月25日給它頒發了臨時名稱2020 CD3[1];臨時名稱表示該物體的發現日期和年份。該天體由於只有數天時間的短觀測弧時間,因此尚未獲得小行星中心頒發的永久小行星序號[20]。
軌道
編輯在捕獲2020 CD3之前,它的日心中心軌道可能是穿越地球的,要麼屬於阿登型(軌道半長軸 a < 1AU)或阿波羅型(軌道半長軸 a >= 1AU),被認為屬於前者的可能較高[5]。
暫時捕獲
編輯因為2020 CD3有一個類似地球的日心軌道,它相對於地球的運動量很小,這使得它能夠緩慢接近地球並被捕獲[5]。2020 CD3的標稱軌道解決方案表明,它在2016-2017年間被地球捕獲,根據對其軌道的模擬,預計將在2020年5月離開其地心軌道[5][8]。由於來自太陽和地球潮汐力的綜合影響,以及與月球的多次近距離接觸,2020 CD3的地心軌道是混亂的[21][19]。月球引力擾動2020 CD3的地心軌道,導致其不穩定。在2020 CD3繞地球軌道的過程中,因為月球的擾動可以轉移足夠的動量使2020 CD3逃脫地球引力的影響,與月球的多次近距離接觸,最終將導致它從其地心軌道上彈射[22][21][23]。
2020 CD3的繞地球軌道變化很大且非圓軌道,因此對其過去軌道的推導是不確定的[15][23]。根據噴射氣推進實驗室小天體的資料庫,2019年4月4日已經發生了距地球最近的接近,當時距離13,121 km(8,153 mi)[6][c]。{mp |2020 CD|3}}之前的近距離接近發生在2020年2月13日,距離地球表面約41,000 km(25,000 mi)[23]。2020 CD3繞地球的軌道週期目前約為47天[19],雖然在圍繞地球的較大軌道上,2020 CD3的軌道週期可以從70天到90天不等[23]。然而,由於2020 CD3軌道的混沌動力學,這些估計是非常不確定的[23]。
2020 CD3被捕獲到圍繞地球的臨時軌道上,是地球的臨時捕獲物體或臨時衛星[1][24]。2020 CD3由於其體積小,在媒體中也被廣泛稱為地球的"迷你衛星"[16][14][15][25]。2020 CD3是地球周圍"原位"發現的第二個已知的臨時捕獲物體,第一個是2006年發現的2006 RH120[25]。其它天體也懷疑曾被臨時捕獲,包括小型近地小行星1991 VG和火流星DN160822 03[26][27]。雖然認為直徑超過0.6米(2英尺)的較大天體不太可能被地球捕獲,並被現代望遠鏡探測到,但認為被地球暫時捕獲的天體是常見的[25]。
未來的動向
編輯離開地球後的2020 CD3將繼續繞太陽運行,並將於2044年3月從名義上0.0245 AU(3.67 × 106 km;2.28 × 106 mi)的距離接近地球。考慮到其軌道的不確定性,與地球的最小接近距離預計為0.0237 AU(3.55 × 106 km;2.20 × 106 mi)[12]。在2044年3月的遭遇中2020 CD3,因為接近時的距離太大,而不太可能被地球捕獲[13]。假設2020 CD3的軌道在2044年近距離接近後不會改變,下一次相遇將在2061年左右,預計它將以0.0375 AU(5.61 × 106 km;3.49 × 106 mi)的距離接近地球。然而,2061年接近距離的不確定性更大;2020 CD3接近的最小距離可以是0.0131 AU(1.96 × 106 km;1.22 × 106 mi)[12]。
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哨兵風險表已經考慮了2020 CD3 撞擊地球的可能性[7]。由於2020 CD3只有幾米大小,很可能在進入大氣時碎裂和解體,因此它的撞及對地球不會構成威脅[18]。累積影響概率為2.8%[7],它被列為第二個最有可能撞擊地球的物體,但由於2020 CD3無害的大小,它的杜林危險指數評分為0,累積未來100年內的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評分為-5.16[7],最有可能發生撞擊的日期是2082年9月9日。據估計,其影響概率為1.0%,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評級為-5.57,可忽略不計[7]。
物理性質
編輯估計2020 CD3的絕對星等(H)在31.7左右,表明它的尺寸非常小[6]。依據2020年11月的研究報告,這顆小行星的直徑約為1—2米(3.3—6.6英尺)[10][11]。由於觀測數量有限,尚未對2020 CD3的自轉週期和反照率進行量測[19]。假設2020 CD3的反照率與黑暗的碳質C-型小行星的反照率相似,2020 CD3的直徑約為1.9—3.5米(6—11英尺),其大小與小型汽車相當[15][24]。基於假設小行星的直徑為2米(6.6英尺),哨兵風險表估計2020 CD3的質量為4,900公斤(10,800磅)[7]。
相關條目
編輯- 1991 VG:在1991年發現後,被地球暫時捕獲的近地小行星。
- 2006 RH120:2006年在原地發現的第一顆地球臨時的衛星。
- 地球的其他衛星
- 準衛星
註解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PEC 2020-D104 : 2020 CD3: Temporarily Captured Object. Minor Planet Electronic Circular. Minor Planet Center. 2020-02-25 [2020-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2).
- ^ 2.0 2.1 2.2 2.3 2020 CD3. Minor Planet Center.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20-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6).
- ^ 3.0 3.1 2020 CD3. NEO Exchange. Las Cumbres Observatory. 2020-02-15 [2020-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5).
- ^ 4.0 4.1 4.2 4.3 "Pseudo-MPEC" for C26FED2. Project Pluto. 2020-02-24 [2020-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5).
- ^ 5.0 5.1 5.2 5.3 5.4 5.5 5.6 de la Fuente Marcos, Carlos; de la Fuente Marcos, Raúl. On the orbital evolution of meteoroid 2020 CD3, a temporarily captured orbiter of the Earth-Moon system.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20-04-07, 494 (1): 1089–1094 [2021-10-21]. Bibcode:2020MNRAS.494.1089D. S2CID 214605877. arXiv:2003.09220 . doi:10.1093/mnras/staa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7).
- ^ 6.0 6.1 6.2 6.3 6.4 6.5 6.6 JPL Small-Body Database Browser: 2020 CD3 (2020-03-22 last ob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20-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6).
- ^ 7.0 7.1 7.2 7.3 7.4 7.5 2020 CD3 -- Earth Impact Risk Summary. Center for Near Earth Object Studie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20-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9).
- ^ 8.0 8.1 8.2 8.3 8.4 8.5 8.6 Bolin, Bryce T.; Fremling, Christoffer; Holt, Timothy R.; Hankins, Matthew J.; Ahumada, Tomás; Anand, Shreya;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emporarily-Captured Minimoon 2020 CD3 by Keck Time-resolved Spectrophotometry. August 2020. arXiv:2008.05384 [astro-ph.EP].
- ^ 2020CD3. Near Earth Objects – Dynamic Site.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Pisa, Italy. [2020-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0).
- ^ 10.0 10.1 Crewe, Ralph. Here's what we know about Earth's new minimoon. Universe Today. 2020-11-24 [2020-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8).
- ^ 11.0 11.1 Fedorets, Grigori; et al. Establishing Earth's Minimoon Population through Characterization of Asteroid 2020 CD3.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20-11-23, 160 (6): 277 [2020-11-25]. S2CID 227119071. arXiv:2011.10380 . doi:10.3847/1538-3881/abc3bc.
- ^ 12.0 12.1 12.2 2020CD3 Close Approaches. Near Earth Objects – Dynamic Site.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Pisa, Italy. [2020-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 ^ 13.0 13.1 Koren, Marina. A Fleeting Moment in the Solar System. The Atlantic. 2020-03-20 [2020-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3).
- ^ 14.0 14.1 Byrd, Deborah. New image of Earth’s new mini-moon. EarthSky. 2020-02-26 [2020-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5).
- ^ 15.0 15.1 15.2 15.3 Crane, Leah. Earth has acquired a brand new moon that's about the size of a car. New Scientist. 2020-02-26 [2020-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2).
- ^ 16.0 16.1 16.2 Gemini Telescope Images "Minimoon" Orbiting Earth — in Color!. National Optical-Infrared Astronomy Research Laboratory (新聞稿).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2020-02-27 [2020-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0).
- ^ 2020 CD3 Ephemerides. Near Earth Objects – Dynamic Site (Ephemerides at discovery).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Pisa, Italy. [2020-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 ^ 18.0 18.1 18.2 King, Bob. Earth Has A Mini-Moon — But Not for Long!. Sky & Telescope. 2020-03-02 [2020-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2).
- ^ 19.0 19.1 19.2 19.3 19.4 Howell, Elizabeth. How scientists found Earth's new minimoon and why it won't stay here forever. Space.com. 2020-02-28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9).
- ^ How Are Minor Planets Named?. Minor Planet Center.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 ^ 21.0 21.1 Plait, Phil. The Earth has a new minimoon! But not for long.... Bad Astronomy. Syfy Wire. 2020-02-27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 ^ Baoyin, He-Xi; Chen, Chen; Li, Jun-Feng. Capturing Near Earth Objects.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June 2010, 10 (6): 587–598. Bibcode:2010RAA....10..587B. S2CID 119251954. arXiv:1108.4767 . doi:10.1088/1674-4527/10/6/008.
- ^ 23.0 23.1 23.2 23.3 23.4 Naidu, Shantanu; Farnocchia, Davide. Tiny Object Discovered in Distant Orbit Around the Earth. Center for Near Earth Object Studie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20-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4).
- ^ 24.0 24.1 Gough, Evan. Astronomers Discover a Tiny New Temporary Moon for the Earth. Welcome to the Family 2020 CD3. Universe Today. 2020-02-27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6).
- ^ 25.0 25.1 25.2 Boyle, Rebecca. A New Mini-Moon Was Found Orbiting Earth. There Will Be More.. The New York Times. 2020-02-27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6).
- ^ Tancredi, G. An Asteroid in a Earth-like Orbit. Celestial Mechanics and Dynamical Astronomy. September 1997, 69 (1/2): 119–132. Bibcode:1997CeMDA..69..119T. S2CID 189823446. doi:10.1023/A:1008378316299.
- ^ Gohd, Chelsea. Scientists Spot Rare Minimoon Fireball Over Australia. Space.com. 2019-12-02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3).
外部連結
編輯- Earth Has A Mini-Moon — But Not for Lo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y Bob King, Sky & Telescope, 2 March 2020
- A New Mini-Moon Was Found Orbiting Earth. There Will Be Mo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y Rebecca Boyle, The New York Times, 27 Feb 2020
- Gemini Telescope Images "Minimoon" Orbiting Earth — in Colo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OIR Laboratory press release, 27 Feb 2020
- Looks like Earth has a new natural mo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y Deborah Byrd, EarthSky, 26 Feb 2020
- MPEC 2020-D104 : 2020 CD3: Temporarily Captured Obje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Minor Planet Center announcement, 25 Feb 2020
- 2020 CD3 at NeoDyS-2, Near Earth Objects—Dynamic Site
- Ephemeris · Obs prediction · Orbital info · MOID · Proper elements · Obs info · Physical info · NEOCC
- NASA JPL小天體資料庫瀏覽器上的2020 C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