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俗名 (宗教)

俗名,與教名相對,即擁有宗教信仰的人在被賜予教名前所擁有的世俗本名,其在不同宗教和文化中可能存在些微差異,但通常有着類似的核心概念。在各類宗教儀式中,個人的姓名通常具有深遠的象徵意義,因為其不僅代表着人的身份,也反映了人所屬的社會與文化背景。世俗本名通常是人於出生時由家中親人所賦予,反映了個人在世俗社會中的家庭背景、族群歸屬以及家族傳統。

當某人決定皈依特定信仰時,往往會經歷一個賜名儀式,以表明其對宗教的信念及承諾,並於過程中被賦予一個與該信仰相關的新名字,稱作教名。教名不僅代表着個人對信仰的允諾,也象徵着個人在宗教社群中的新身份與定位。有時教名會由教會或宗教領袖賜定,但個人也可能為表達對特定聖人及教義的敬仰而自行選定。

佛教中,俗姓和俗名是指佛門子弟在出家前使用的姓名,而出家後則會改用釋姓和法名。例如,越南已故著名法師釋廣德在出家前的俗名為林文息,他出家後改姓釋,法名為廣德。該傳統旨在象徵和尚放下世俗身份,全心投入修行和傳授佛法的生活。

然而在某些宗教和文化中,個人可能會選擇保留其俗名而不接受賜名儀式。這可能是出於對自己世俗身份的認同,或者是出於對特定信仰的不接受。在這種情況下,俗名仍代表着個人在世俗社會中的身份和烙印,並反映了個人對自己身份和信仰的理解和選擇。因此,俗名和教名之間的選擇不僅是個人信仰和身份的表達,也是宗教和文化認同的象徵。